

仿写民谣趣谈
黄学友/文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民谣的繁盛时期,这些广为流传的民谣,大都具有用字精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幽默风趣,易传易记的艺术特征。人们少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有些民谣是仿效名歌、名诗、名词创作而成。这类民谣与原作相比,格调、句式基本相同,而在寓意上却肆意发挥,或抒情言志,褒贬时风;或议论时政,针砭时弊。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那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名播古今,而它的仿效文更是多不胜数。《科室铭》既是其一:“功不在高,会侃就行;学不在深,能拍则灵。斯是科室,惟吾闲情。下班跑的快,上班磨蹭蹭。琢磨中晚饭,寻思亲朋情。放心做私事,上街亭。有笑声之乱耳,无工作之苦心,虽非娱乐场,甚比咖啡厅。心里云:增长工龄。”这是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机关病的戏谑。

在仿写民谣中描写反腐败的占有不少篇章。如:仿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腐败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根除之日,究竟在何年?但愿官自律,夫妻共婵娟。”

仿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日何时了》:“春花秋日流泪了,腐败知多少?昨日反腐吹劲风,故已不堪回首牢狱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主人改。问君悔泪几多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仿曹雪芹《自题一绝》:“满纸忏悔言;一把辛酸泪。都幕贪官好,谁知其中味。”仿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蛀虫咬。夜来反腐声,官落知多少。”

仿李清照《如楚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舞厅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进不归家,坠入烟花深处。争渡,争渡,惊闻公安查捕。”这类仿写文不囿拘束,大肆铺陈,辛辣讽刺了干部腐化堕落的行为,在寓意上与原文形成了鲜明对照,有振聋发聩,警世策人的作用。

在众多的仿效文中,不光只有讽刺仿效文,也有不少属于正面歌颂的,这类歌谣语言幽默风趣,别具一格,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常到乡下看看》便是仿效歌词《常回家看看》创作而成的:“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部下,常到乡下看看。带上爱心,带上这责任,走出机关,常到乡下看看。乡亲准备了一些唠叨,村官准备了许多期盼,新的政策给乡亲说说,当前的工作向乡亲谈谈。常到乡下看看,到乡下看看,哪怕是解决一个小问题,听点乡亲意见,人民公仆为人民呀,人民有权不容易,就图个国富民强。常到乡下看看,到乡下看看,哪怕是走的腰疼背也酸,人民公仆为人民呀,晚上睡觉 心也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