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花月动春秋
文/ 贾福英

在古典十大名曲里,《春江花月夜》可谓经典,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山水之洋溢,花木之幽芳,水光云影奇诡变幻宣之于乐,以传其神,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其奢华明婉节奏,富丽堂皇之音色,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让听者无不为之愉悦动容。而在中华古诗词中,《春江花月夜》自传世以来,因其意境空明,韵调优美,词清语丽,脍炙人口。便有着“孤篇盖全唐”之誉,被称为诗词中的杰作。闻一多更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超越了诗词乐曲的生命所限,宛如一副平缓华丽的卷轴,在光风霁月里徐徐展开……

古诗词是翰墨之人挚爱。我曾想,用什么书法艺术才是对《春江花月夜》最好的诠释呢?篆体,未免表达不出它的华美恢宏;楷书,又欠缺了一份优雅婉丽;草书,未免金戈铁马气势过重;行书,又未免失了一份庄重典雅。乙未仲夏,置之案头、一卷六尺盈余罗兴梅所著隶书版的《春江花月夜》,让我的困惑无师自解。

《春江花月夜》原名叫《夕阳箫鼓》,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作三千多字,篇幅较长,句式灵活,用韵平仄变化丰富,是典型的诗词格律,也是名曲典范之一,尤其是其艺术性很高,情景交融,使歌咏者与自然界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创造出一幅天人合一之景象。

纵观罗兴梅隶书《春江花月夜》,气势磅礴,蔚为大观:
其一,其形震撼,气度高古典雅。自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起,至“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结束,皆形神兼备,取法自然,高蹈。仿佛一腔情意从胸中倾泻而出,洋洋洒洒,淋漓尽致地表现于方寸之间。让观赏者在浏览过程中身临其境,渐次忘却书法的实用性,艺术性美感却在脑海里愈加凹显。

其二,气韵灵动、超世脱俗。古人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笔墨次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气韵是书法与写字的本质区别。现实中,很多书法者提高不快,除了用工勤奋之外,便是气韵与字体不能完全融汇结合。气韵还是书法之灵魂,让观赏者身置字里行间,神游千里开外,仿佛看到古人自遥远的洪荒迎风踏月徐步而来,又仿佛策舟淼淼江天,逆水追寻中华诗词古老的文化、文明。

其三,《春江花月夜》布局疏密得当,章法结构严谨、浓淡相疏,字亦典雅,宛如一块温玉,滋养与浸润于文化之中,其气质禀赋、艺术秉性全从中体现开来。古人对章法的论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康有为对书法的概括:“有形则有势”。可见一味的疏一味的密都可形成风格。但如果在一幅作品中疏密得当,留白舒畅,便可称之为高手。

书法是历史悠久的文人艺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一个书法家的人生阅历、学养、艺术皆与书法息息相关、融为一体。整篇《春江花月夜》千余字,气象和穆,气韵优雅,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秀美中见气势,于抒情中见豪放,形象丰满,耐人寻味。字法墨法呈古朴厚实之象,形意相连,节奏沉着冷静一丝不苟。有的字如刀刻斧劈,棱角分明;有的字气息内含,云卷云舒。笔墨之间浸透着汉隶书碑中特具的俊雅风格,又折笔趋圆,柔和蕴润,一片皓月流风,豪气千古之气象。
罗兴梅是新泰书法界的知名人士,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堪为大家。除隶书外,他的其他书法作品也是静动有序,浑然和谐,苍劲高古,瘦硬兼顾、颇得古人真邃,尤以瘦金体小楷代表作(十米长卷《金刚经》)温润秀劲,法度严谨,意态生动,具晋唐书法风致,颇含王者之气。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和美感。
和许多科班出身的书法家不同,罗兴梅乃自学成才。幼承庭训,致力书艺。自小便在祖父的教导下,刻苦习字。从临帖颜真卿、锺绍京、童星录,张迁碑,后师曹全,几十年如一日,精研勤练,所书楷书、隶书、篆书、行书、无不典雅大气,运笔自如。“自学成才”说起来不无浪漫,但作为“过来人”,罗兴梅深知其中的甘苦与艰辛,尤其年届花甲身体两度遭受病魔侵袭,导致臂力受损,但仍坚持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作品被列为省市级参展佳品,获得多种艺术奖励,罗兴梅本人不仅被吸收为中国书画社重点会员、泰安市首届书法协会会员、新泰市书协会员,而且还是新泰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其献身艺术的精神令人击节,让人感喟。
而今,七十岁高龄的罗兴梅,依然笔耕不辍,行走在书法翰墨之间,并以渊博深厚的书法技艺教授新泰老年大学学生以及社会爱好书法子弟。愿我们以热诚的心祝福罗兴梅,祝福他宝刀尤健,艺术不老,努力发挥自己的创作性;同时融入时代精神,致力更完美的书法艺术,将书法文化艺术发扬光大之余,写出更多传世作品,以馀后人。
作于2015年桂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