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My诗刊】朋友圈诗辑(六位诗人作品)
陈金茂
今天 推送!

那些我们沾惹过的词语(五首)
/陶发美(深圳)
《哦,栈道》
哦,栈道
不知迎接过多少游子
不过,有多少游子
就有多少已经远去了
留下的,是一片残损的鹰翅
它还有很强盛的余力
你一旦走上去,不由分说
第一时间,便将你迅疾地抛向空中
第一时间,你就有了新的身份
——就成了不可一世的祭品
你就会看见,头顶上的河山
——立满了鹰的幽灵
脚下的天空,失散的马群正在会聚
——嘶鸣一声接着一声
哦,一个人在空中翻转得太久了
大地的感觉就会失去
但栈道上的栗色,是唯一的路标
你可以在栗色上降落
也可以与栗色为伍
成为一名栗色的战士
当然,一旦走到栈道的尽头
迎接你的不再是栗色的阵地
而是一面怎么也不甘心散去的
——楚歌
《怎么也烂不掉的根脉》
我断定
泣血的凤凰曾经来过皂角树下
你们不信么?那就让老水牛的尾巴
扫下神龛上的灰烬给你们看
你们还不信么?那就让亿万只凤爪
堆积成刺扰的景观给你们看
你们是真的不信么
那就让先祖们聚集到皂角树下
猛烈地擂响六月的秧鼓给你们看
哦,多疑的人类
你们依然不信么
那就让一位瞎子老人摸索着
在一堆腐叶里
抽出一截怎么也烂不掉的根脉
——给你们看
《那些我们沾惹过的词语》
老猎人说,想想吧
除了为着争斗而造出五花八门的词语
我们还有什么别的招数?
想想吧,那些我们沾惹过的词语
曾是我们的兄弟
可是,它们竟然一次次地击垮过我们
比如“光”,比如“野味”
比如“心脏”,比如“鱼血”
比如“玫瑰”和“女人”
比如“狮子”和“草地”
比如“刀”,比如“界”
比如“此岸”和“彼岸”,比如“上帝”和“猎人”
比如“怀抱”,比如“梦”
比如“黑夜”、“公鸡”、“树叶”
比如“几何”,比如“浪涛”
比如“沙子”,比如“火焰”
比如“精子”、“卵子”
比如“脸面”,比如“狗血”
比如“辣味”,比如“花枝”,比如“兔子”,比如“诗歌”
——真是太多太多了
要全部说出来
哪怕缓口气也是不能的!
《他的进行曲也是你们听过的》
他的进行曲也是你们听过的
你们唱吧,唱吧!
人类唱吧!鸟类唱吧
山川唱吧!江河唱吧!
天地参合唱吧!
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知道
千古风流
大江东去
他倒在了城垣下
他自己创造的旋律吞没了他
漫漫寂夜,他的呼吸微弱得如一粒灯火
不能识别
——不能识别
《时光之蕊》
这梦幻之花
是从苦难的土地里长出来的
但它并不凋落于土地
而将光艳绽放于天空
当天空飞起时,一只山鹰栖息于它
当山鹰飞起时,其影子又栖息于它
当影子飞起时,其道路又栖息于它
当道路飞起时,其沟壑又栖息于它
当沟壑飞起时,一只山鹰又回来了
它掠过一蕊
——又掠过一蕊
——再掠过一蕊
到最后还栖息于它
陶发美,当代诗人、独立批评家。笔名小园、缶玉乾坤。湖北赤壁人,现居广东深圳。人生信条:与伟大的诗在一起。主要作品:萤魂系列长诗五部(被称为“本世纪最后的抒情”)、寓言体长诗《上邪!上邪!》等;文学评论《诗之形而上》《海子的情场》《存在与诗意》《谁写出了高尚的诗歌?》《中国诗人的五大历史之问》《当代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伟大的诗歌?》等;报告文学《与天路同行》《蒲纺的背影》等;文学史论《阅读赤壁大战》《读诗经札记》等。出版有诗集《萤魂》《狩猎者》,庄子专论《庄子随笔》,主编有《中国诗歌民间读本》。
想你的时候我会抱抱雨(五首)
/厉雄(西班牙)
江南雨
双手撩起风,我把目光送回江南
忍不住的泪和雨一起奔腾
清楚听见,你喊我的乳名时
小河唱起了歌
江南的雨,一贯嘀嗒绵长
把我的思念打疼
淌了一地
只有你,把这一地的疼痛
一一捡起
地中海那头,泡制一夜的诗句
黑眼圈偷走书桌上的日光
岁月吐出黄莲
日子挪动,我的魂魄踏破千山万水
想你的时候,我会抱抱雨
雨水敲打的晨钟暮鼓
一声声,都是你孤寂的声腔
一杯咖啡搅拌出的浓度
仿佛也有月色
白衣飘起风的高度
几树丁香遮不住那低头的羞涩
一条敞开的路,有涌动的波涛
在收拢所有的有色物质之前
一滴摔碎的泪
和一万公里的烟波
无法脱身,江南水乡的忧伤
一杯咖啡煎熬的蝶舞
虚无而磅礴
熟透的雪,已经抵达根的深处
你的暗香,你幽幽的慌乱
浓度是我的极致
这季的丁香,我没有陪你细看
如同这杯咖啡,搅动复杂的河流
顺着杯沿,一种幸福的假象
从骨子里,拍案而出
在雪地里,怎样拥抱一起
——读快雪时晴帖
顺着笔墨慢慢涌进
点画勾挑,不露一丝锋芒
饱满的爱
以及优美的笔触,在尘世间
淡定从容
在雪地里,怎样拥抱一起?
殷切的关怀
没有一笔,掉以轻心
千年的勾画,字字喂养浓墨
每一个字站姿平稳,呼吸匀称
将一场雪,轻轻地装上脉搏
在历史里朗读风云
闻一闻墨香
领悟日月起落
一条小河
远处的稻田,被阳光涂成金黄
作了充足的准备,垂下生活的沉重
小河驮着重量,伏在
故乡的初秋里,缓慢前行
笃定而知足
炊烟从母亲的烟囱里伸出
映在小河里,作画的样子刚刚美好
小河接纳了烟火气息,学会了承担
眼里没有一丝悲伤
小鱼吐出心声
等待喜悦靠近,跃出水面
与西塘对视
与西塘对视七秒,便爱上她
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不相信花言巧语
我与自己对饮
涌起的漩涡,卷入事物的核心
我摊开手,敬畏在胸中
铺开西塘,心甘情愿地贴近
从诗经里走出的水草,脉脉含情
我已经是其中一滴墨
我的视觉,我的落款
已经入定修行
液态的风景,被阳光照射出童话
我的瞳孔,宽恕了每一寸青砖灰瓦
不安分的灵魂,已经柔情似水
我收起火把,把生命注入乡音
解开传说中的潮汐
身上的胎记
流在每一条血管里
西塘,是你前世一滴泪
那眉眼,那风情,那从风里抽出的谚语
水鸟,炊烟,几分姿色
对视七秒,扛起痛点
把目光留给喧嚣的尘世
厉雄:浙江青田人,现居西班牙马德里。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世界诗人大会终身会员。海外凤凰诗社社长,中诗网海外副主任编辑,诗歌散见《诗刊》《诗选刊》《人民日报》《星星》诗刊、《延河》《中国诗歌》《浙江诗人》《长江诗歌》《欧洲时报》《世界日报》《国际日报》等国内外报纸杂志及各网路平台,多次获海内外大奖。
朦胧而炽烈的节奏(六首)
/山林(西班牙)
《我不会》
我不会唱歌
却拿月亮当乐器
任意弹奏
朦胧而炽烈的节奏
让我的生活高潮迭起
我不会画画
也拿太阳做调色
随意描摹
复杂又单纯的画面
使我的人生丰富多彩
《青花瓷》
万千宠爱
千年的蓝精灵
曾也受过灵肉的伤害
只要信心在
风韵依然
依然受顶礼膜拜
江南烟雨
靛蓝的粗布衣
呼吸潮湿的汗味
只要我够努力
荣耀依然
依然心潮澎湃
《别笑我》
先饮下半杯葡萄液光
才从墙上取下弯镰
去收割一亩饱满
想想,凭武松的威武
也不过酒后打虎
莲花托举湖水的鳞光
芋叶推送蛙鸣的梵音
柳条摇曳倩影的隐约
古屋收藏记忆的斑驳
窗棂雕刻聚散的痛苦
我对青青翠竹
频举一杯晶莹
乡音瘦了一圈
乡愁依然缕缕…
《垃圾桶的教养 》
站在街头巷尾
守在公园内外
二十四小时,风雨无阻
行人,来来去去
情景,喜怒哀乐
他默默地收养他人的弃儿
睁一只眼,避一只眼
只求不要拳打
脚踢
《别忘了乡愁》
以前不知乡愁为何物
现在变得很具体
小时候 想要一块果糖
大了 想看乡音的戏剧
现在 只想娘
梦对山谷大喊:娘……
融融的月光洒落山谷
我昂首对月
盛一杯晶莹而又朦胧的葡萄酒
干一杯
以缓解干裂的游子之心
这是怎样的
一种乡愁啊
《距离》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
情侣并肩走进公园
林荫道上
各自玩自己的微信
这边与那边
视频相见
梅花傲雪
冰凌花耐寒
飞雪,纷纷扬扬
白雁传书频频
风雪夜归,咯吱咯吱
呼吸和心跳…
刘新炳,笔名山林,原籍福州,1992年定居西班牙。现为國際福林诗社社长,大洋洲骄阳有约荣誉社长,国际田园诗顾问, 世界华文海外荣誉社长,伊比利亚诗社秘书长,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欧洲华文诗歌会会员。
马还在不停地跑(微诗四首)
/包尘
回到鸟巢
以前的家族传统
几世同堂都在一个屋檐下
现在的空巢孤寡老人多
就好比一只只老鸟
他们总盼着
飞出去的小鸟再飞回来
我和老娘一起生活已经两年
不知道我这只回归的鸟
还能在她夕阳垂暮的巢里
守护多少时光
钝刀
刀口钝了
不等于没有锋芒
只是被你暂时乜斜一阵子
不打紧的
虽然埋在蓬草丛
但风暴迟早会来
冲刷得痛快淋漓之后
又重现一道寒光
不好比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关键骆驼都成了一堆白骨
马还在不停地跑
白昼消失
从夜幕降临
他就坐在那里发呆
坐到凌晨三四点
坐到天色已经发亮
然后他站起来
活动一下僵硬的筋骨
然后把身体上的零部件拆卸
搬到床上
消失/
包尘,土家族,1959年生于湖南湘潭。作品见于《幸存者诗刊》《诗歌周刊》《诗潮》《诗选刊》《诗歌月刊》《杂文选刊》《绿风》《诗网刊》《华语诗歌双年展》《创世纪》《世界日报》等。【诗观】写诗可以打发日子,还可以活络脑子,还可以让别人转动眼珠子。
小溪走过的路很光明(五首)
/云子(成都)
小溪与山民
小溪走过的路很光明
山民就把小溪当镜子
晚霞落进镜中
山民粗糙的大手,很有情调
被小溪围绕着转的,最富有特色的
是山民的篱笆屋
它看着小溪,小溪守着它
于是,山民放心大胆地向山中进发
带回很多野兽的羽毛
挂在篱笆墙上
小溪有时很疯狂
以岸上鲜花为材料
悄悄去采访篱笆屋
山民在月光中醒来
以自己高大的身躯为背景
小溪羞怯地退去
山民的心中就有些潮涨潮落
幻想到天亮
在这中午
挖土机也挤进城里打工
机械的手臂在空中很骄傲
声音沉甸甸的
使人想起破碎的事情
挖土机喘着粗气
吐出的语言大块大块地
城里人甩给它鄙视的目光
城里的空气在浑浊的风里
加重了浓度 油腻腻的
我的呼吸道已感染几天
在这中午
尽管窗帘有万种风情
也无法拯救我空空如洗的情绪
旅 行
茅屋的门这就开了
一位采花姑娘在用泥土洗澡
像机激情地翻着胶卷
门槛上一群老鼠在奏着乐曲
门外,仍然有过客匆匆
还是那一株株的树
忘情地刻着我的名字
泪水流进山沟,翻过那座山
再拾一块卵石
风铃太古老,在我身边
生锈,死去
听不见,只看见阳光
在选择脚印
改 稿
静静地坐在笔端
纸上移动的词语
在额上吱唔着什么
要走就走 拐弯处
何必用剪断了的言语
来补充
午后的阳光不甘寂寞
抬头打量你
嘴边的忧郁
读最艳的这朵玫瑰
在纸的最后一页
注上音符
蚱蜢们
蚱蜢们闲着没事
就往各家的房顶上爬
叫喊太阳 和
太阳中高昂的蛇
炊烟冲动地飘出麦子的香味
孩子们就把蚱蜢们
一只只地串起来
关在蚊帐里
夜里 蚱蜢们便吹起
音乐笛子 带孩子们进入梦的
童话世界
扇子躺在小狗的脚下
悠闲地听着 这些古老的故事
云子 本名李艳,成都人。写诗、散文、随笔、评论、长篇小说。大型诗刊《中国风》创始人·总编辑。中外散文诗学会理事併主席团委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省散文诗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网络诗歌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楚文化诗词院执行院长。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作家报》、菲律宾《商报》、美国《常青藤》诗刊、中国台湾《秋水诗刊》、《星星》、《绿风》、《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女子文学》等国内外4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含书讯)近二千篇(首)。作品曾获《星星》诗刊奖等20几项诗歌奖。诗作入选国内外40多种选本(含中英、法汉双语等)。出版个人诗集4部、主编的大型诗集7部、35万字的长篇小说1部。全国首届“七夕•华原杯”爱情作品大奖赛的形象代言人。
异乡人与捕蛇者(五首)
/黄春祥
《也写密西西比河》
这条河本与我无关
它那么遥远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北美洲
穷我一生,也不可能去它那里
舀一瓢水喝
我知道这条河
只是因为中学世界地理课
知道它是仅次于我们长江的
世界第四大长河
就是长江,至今我也没有机会
亲临感知,何况远在北美的
密西西比河
但是突然之间
这条名叫密西西比的河
与我的关系变得亲密
原因是儿子
不久将去美国留学
他要去的大学坐落在密苏里州
密西西比河正好蜿蜒流经此地
就这样与密西西比河
拉扯上了关系
那遥远的河流
瞬间变得似乎并不那么遥远
《胡志明故居》
我随一群越南游客一道
来到位于河内巴亭郡百草公园一号
胡志明故居参观
作为越南的一位民族解放英雄
一位世界级文化名人
我和越南人民一样
对胡志明主席怀着无比的景仰
和深深的敬意
昔日的法国印度支那总督府
早变成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府
日夜悬挂着的象征国家主权的金星红旗
此刻在春日的暖阳下随风飘扬
栖息在故居芒果路上的树鸟
用我听不懂的越语唱着一支深情的歌
主席府那座芬芳的花棚下
依稀还能看到他在接待客人的身影
听,高脚屋上,那些他在战争时期使用过的电话
似乎又在急促地响起
那顶他戴过的头盔
还在寻找着他的主人
他乘坐过的那辆汽车
让人想起他驰骋奔波的劳碌
可是他已经走远了
把他的生平留在了这里
把他的功绩播洒在了越南的土地
故居里的茉梨花依然为他开着
夜来香依然为他香着
他曾经的鱼池,鱼儿们游得正欢
那些倒长在池边的水松树根
已经扎得越来越深,越来越牢
没有什么级别的台风,能将它们再度拔起
《异乡人》
小时候在村里
居住着一些异乡人
这些异乡人
不知怎么背井离乡
到村里谋生
异乡人大都勤劳,能吃苦
但这换不来好的生活
他们在村里被岐视
干最差的活,拿最低的工分
日子过得压抑、委屈
有一对夫妇
妻子是浙江人
黑瘦的脸上只剩一张皮
他们住在离村很远的山下
帮队里养牛
牛棚就是他们的家
一次,村里几个女人
好奇地去他们家看
发现他们餐桌上下饭的
只有一碗咸淹菜
屋里牛蝇纷飞,气味难闻
这些善良的女人出来后
全都流下了眼泪
一天清晨
村民没有看见他们出来放牛
却听见从牛棚那边
传来女人
嘶声裂肺的哭喊――
她男人,一个牛一样活着的男人
突然死了
把男人埋葬后
这个浙江女人就失踪了
多年以后,在一个山区小县
有人碰见过她
那时,她已苍老得失去了记忆
《捕蛇者》
我没见到捕蛇者本人
只见到他的妻子和孩子
那时他的妻子正在小火炉边
燃着树枝,用一把生锈的铁锅
炒韭菜。炉灰随风飘起
又落入锅中
她往菜里撒盐,撒了一大把
接着用铲子翻动后
就用一个大青花瓷碗把菜盛起
她说,韭菜好香
饭也香。在贵州老家的石头山里
吃不到这么好的大米饭
那里只产粗粮玉米
有时碰到天灾
连玉米饭也吃不饱
说完,她进里屋把孩子抱出来
孩子正在生病。她说
等孩子爸爸今天把蛇卖掉后
就可带孩子去医院看病
是否每天都能捕到蛇?我问
她说,这得看运气
我叹了口气,在心里
为捕蛇者祝福
愿他天天能如愿捕蛇到手
从她家出来
我回头看了看山中
这两间废弃的旧屋
仿佛看见,两堆杂草的坟墓
《水库承包人》
这一水库的鱼
无论大鱼、小鱼
鲤鱼、鲢鱼
还是其它种类的鱼
都得感激这一对
生理有缺陷的夫妻
他们从遥远的异地
来这里承包水库
一个用无声的语言
与鱼交流默契
一个用脚步的高低
告知鱼生存之不易
他们把鱼
从鱼苗喂养成大鱼
就像把想象中的孩子
从婴儿抚育成大人
可惜他们没有自己的孩子
他们以水库为家
以鱼为孩
在这里,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黄春祥,笔名:冰河入梦。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抚州市音乐创作委员会副会长,市作协副秘书长,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如是诗刊》创办人、总编。著有长诗《中国河》、《抚州历代名人》。出版诗集《翠绿的回忆》、《微弱星光》、《月下指月》三部。获包括《诗刊》、《诗探索》在内的全国各类征集奖数十次,其中《学走路》获得2010年中国音协新童谣征集创作大奖。《遇见杜丽娘》获《散文百家》全国征文一等奖。成功为电影《牛敞亮还乡》、《我们村的女当家》创作了主题歌歌词。中央电视台及河南、黑龙江、江西部分省电视台及大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过其作词歌曲。在《人民日报》、《诗刊》、《诗选刊》、《诗林》、《诗潮》、《散文诗》、《诗刊.子曰》、《江西日报》等刊物发表新、旧体诗歌,作品被选入学生教材、课外阅读资料及多种选本。在《歌曲》、《词刊》、《儿童音乐》等国刊及《音乐天地》、《音乐教育与创作》、《心声》等省刊发表词或作词歌曲。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编委会成员名单
佛教总顾问:
照圆(智华)老上师
文化总顾问:
傅天琳女士
法律顾问:
徐延爽律师(女)
文化顾问
任立
大卫
刘枫
张富英
李成虎
宋彩霞女士
昳岚(张华)女士
金铃子(蒋信琳)女士
梅依然女士
路军锋
白恩杰
文殊
刘志成
王平华女士
石天
大枪
王永纯
王跃强
尚书
名誉总编辑
子磊
高彩梅女士
罗晓红女士
高巧玲女士
原野
田诗范
总 编辑
释圣静
执行总编:
琚 雪女士
常务副总编:
郭淑萍女士
副 总 编:
沙从兵,梁欢
名誉主编:
德肋撒.李
付海平女士
紫箫女士
主 编:
杨琀, 贺秀琴女士
常务副主编:
石头汤女士
副 主 编:
张新锐, 向思治,
佛教文化国际交流部
主任:王磊( 宛城卧龙)
副主任:邹中海,陈金茂
责任编辑:柴义叶女士(一念花开)
释圣静简介
释圣静:字号月印,俗名叶小兵。1971年生,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总编辑。《追梦》杂志主编。已出版诗集《月印无心》《乐道》。曾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评论达人’奖!
曾在上照下圆恩师座下修习礼法;曾礼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同兴寺住持上觉下空为授业恩师;在山西太原崇善寺住持上法下海恩师座下剃度出家。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
由月印无心QQ空间、月印无心直播间,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微博,月印无心微信公众号,以及《妙笔生花文化网一一月印无心佛教文化专栏》,都市头条‘太原头条.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共同组成。 作为《作家报》《长河诗歌》,《天涯诗刊》的编辑巜追梦》杂志主编和大家文学网管理员的圣静师父,有向《作家报》《长河诗歌》巜追梦》杂志等合同作单位组稿和初审稿件,以及向《天涯诗刊》等刊物与网选发刊用文学作品的职责和义务!(无稿费,投稿视作同意使用)。
版权声明:本平台的图片和音频,以及视频等,除了注明作者名称的外,其它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作者文责自负,与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无关!
温馨提示:本平台及释圣静所推荐的所有平台,为佛教文化或者文化公益平台。(本平合作单位有:《作家报》《天涯诗刊》杂志社,《长河诗歌》杂志社,《追梦》杂志,大家文学网,等均无稿费!凡投稿者视为同意本规则!
转载请注明来源: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及作者!报刊杂志(选集)等选用,请联系作者和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编联系QQ邮箱:2649203026@qq.com
微信号:q18100347582
微信新号:q13389616903
QQ:2649203026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6823737399
中国诗歌网主页地址:http://www.zgshige.com/c/2017-08-07/398165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