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离育人目标还有多远
严新权
笔者路过小区东门一家幼儿园的门口,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家长打开车门,把孩子抱下车,然后目送孩子奔向幼儿园,而园里的一位老师看见小朋友上了台阶,就推开屋门,笑容满面地问候了一句“宝宝好”,小孩居然没有任何反应,大步流星地进了屋,这位老师也没觉得尴尬,依旧笑意盈盈,孩子的家长目睹了这一切,待孩子进屋后,表情木然、动作麻利地钻进了车里驾车而去。
这种情况,别人也遇到很多次,而且还都习以为常的。
笔者不禁感慨:这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下一代吗?我们就是这么教育下一代吗?
按理说,这个孩子来幼儿园见到老师后,应该先站定,然后规规矩矩地向老师行个礼,说“老师好”或“老师早”再进屋;如果孩子表现很随意的话,家长也应该叫住孩子并当着老师的面教育孩子要有礼貌。可事实让人大跌眼镜!
这不能不引人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这仅仅是家长疏忽大意吗?是幼儿园老师心胸宽阔不和孩子一般见识吗?
实事求是地讲,家长要是有一定修养、有长远的眼光、对孩子成长能够负责的话,平时对孩子进行礼貌方面的教育,孩子绝不会到了幼儿园见到老师那么无礼。上面的事实说明,很多家长根本就不尊重老师、根本就没有拿正确的家教当回事!在他们心里,他们家和幼儿园只存在纯粹的商业关系而没有任何的感情瓜葛——我出钱、你出力,你挣了我的钱,你领我的孩子学知识、做游戏,包括哄我们的孩子睡觉、见到我们大人孩子之后陪笑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完全不必领情道谢;你们只要教我们孩子数数、认字、做手工、做游戏并保证我们的孩子不受屈不受伤就行,至于孩子的品质什么样,我们都没想管,你们更不必操心。殊不知,我们家长的短视、傲慢、麻木,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冷漠、狂妄,这些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后患无穷。这其实是在坑害自己的孩子!
这种现象得以出现,一分为二地看,园方也存在过失,换句话说,如果园方态度端正、讲究工作方式,平时能够对小朋友加强文明礼貌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孩子来到幼儿园也绝不会对老师视而不见;要是能够寻找恰当时机,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们也能意识到自己家的孩子见到老师不打招呼实属不妥,是属于缺少家教!
当下,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也承认应该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承认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地方的教育已经趋向于商业化、产业化、功利化、庸俗化,我们正确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挂在家长和老师的嘴边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已经严重地背离了我们的育人目标,甚至出现了可怕的畸形教育模式。仍以幼儿教育为例,很多幼儿园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也把“顾客就是上帝”作为信条,很不负责地迎合家长们“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狭隘、应试的心态,以开发智力为由,只教给孩子语文中的“a、o、e……”或是唐诗三百首;教英语中的“A、B、C……”或数学中加减乘除,就不注重品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误人子弟和害人不浅!同时,笔者认为:老师先和孩子打招呼,不但让人觉得这是礼节上的颠倒,还让人觉得老师已经沦落得低三下四、奴颜婢膝,没有了师道尊严!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
教育的本质或者说核心,应该是育人!送孩子去幼儿园和送他去小学、中学、大学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让他去接受教育,而非是简单地托管,而且幼儿时期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品质的黄金期、关键期,我们更应该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上注重细节上的引导。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培养孩子、教育孩子,都要着眼于他的身心健康和长久发展,不仅要带领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强体质,还要促进他形成健全的人格,而讲文明、懂礼貌则是这人格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孩子的错,归根结底是成年人出的错、是他身处的教育环境出的错!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错误的教育模式不改,那我们的教育就会离我们的育人目标越来越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