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味“子曰”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老子乃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孔子则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崇尚人文,道家崇尚天文,儒家倡导在入世中自强不息有为进取,道家喜于在出世中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而老子《道德经》与孔子语录《论语》成为儒道思想的主要载体。
记得昔日读《论语》时艰涩难入,半时不过,已心不在焉。今复阅之,心清气朗,神凝目注,迳若落花流水,似乎与孔圣对膝而坐,倾音交谈,茶香漫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粗享之,弟子皆尚仕,细爵之,似为吾专训。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盖为从政而言。《论语》之奥,非人间之事皆贯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草木虫鱼之律属,皆含其中矣。
老子之道乃自然之道,孔子之道乃中庸之道,道无二致,只是天文与人文之别尔!人枉半世光阴,空食一腹粮响。今知,不过一道求已,天道,地道,人道,王道,商道,皆还出一大道欤。 "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之于己远乎?非也,于心,不莫过一"仁"言之大,于身,莫过一"孝"义之小,"仁"生出泛爱,波出大爱,衍出大慈,故外以"义"现之,"义"者"宜"也,不过亦不及,实"中庸"之道也。"孝"者,敬也,在家敬亲,在乡敬临,在朝敬天下,故古王以孝治天下,小孝修身,中孝齐家,大孝治国,广而远之则天下平。
人生并非履道坦坦,亦有坎坎!君子固穷,乐道而贱物,小人遇穷,冦山或诌人。孔徒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忧乐各怀己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有一利,名:以退为进,亦有一败,名:得而皆失。故,学而时习之,道自智得,行而常践之,道自履得,习而常思之,道自悟得。
大事以道,小事以术,道以养心,木以养身。芸芸之中,孰优孰劣,非以貌凭,非以言评,非以物平。德之厚,则文生,信之厚,则朋生,礼之厚,则谊生,尊之厚,则威生。食不得味,非味之过,听而不闻,非耳之过,视而还见,非目之过,身之五蕴所触,不过一念心耳!若心不在焉,道自远人矣。

道为何物?大者规律,小则规则,皆赋道形!道隐何处?《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道出何处,《佛典》曰,性道一如,不出一心。是故《中庸》开篆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道道,修道之谓教",性者,佛学也,道者,道学也,教者,儒学也。何谓"天命",宇宙之本也,何谓"率性",大道之行也,何谓"修道",教化天下也。儒道两家虽言天文与人文,然其中心思想亦不过告诉后人"道"之所在与"理"之所存罢了。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三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