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古城故事多【散文】
文/赵锡洪
兰溪是浙江中西部有名的古商城。如今在兰溪古城的南门外还保存一群鳞次栉比的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依江而立,当你走到告天台旁边那条毕直的古商业街,就会感觉到这千年古城独特的风貌。如果,空闲时来这里逛逛,你也许为这老祖宗留下的古宅古巷而流连忘返,并且拍手叫好。
兰溪古宅古城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岁月的沧桑风雨侵蚀着当年豪华民宅,如今在它身上已斑斓点点,青苔爬墙,留下了风雨剥蚀的痕迹;光阴的长河一度洗刷了当年豪宅的风采。可如今,这好几百幢民间居宅,像一坛坛陈年佳酿,散发出久封散开的清香依旧使人品尝后令人陶醉。斑驳的古宅高墙,窄窄的,长长的幽深小巷,当你在夏天行走穿巷时,感觉清凉爽身,从而心旷神怡。这些古老的民宅都是当年明朝中期民门旺族的好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如明朝唐姓的唐龙,唐汝楫父子,以及赵姓赵志皋,及姓章的章枫山这些兰溪籍当官人家而建造的。因为它有独特的文化沉淀,所以也就有独的人文魅力与保护价值。
兰溪的古商城一天到晚都是热闹的。在这里有上百个古董摊店,古书,古画,古钱币,等古董古玩琳琅满目,花草鱼虫尽在其中,应有尽有。碰到节日,还有不少卖草药,耍武艺的民间艺人在告天台公园里大显身手,让你一饱眼福。
以告天台公园为中心,那连片的幢幢老屋之间,相隔不足一米的小巷。其中以探花、彩衣、绣衣、聚星、封君、忠锡等九条小巷最为出名,也最也特色。你若步行高高而立的风火墙间,脚踏青苔丛生的青石板,头顶一线天,古巷道一下子拉长了,仿佛进了一个长长的牛角尖,走也走不到尽头。这时,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还在城市里闲逛,好像乡村里似的。繁华与喧闹也一下子没有了,这里竞成了城市中最安静的地方。许多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伙,老嬷却还舍不得离开,依然如顾地守着这老祖宗遗留的房子。如果,你来这里走走看,也许深宅古巷的老伙还可以给你讲述大户人家在明朝时,为了建造古宅而留下动人传说的故事呢……
在明朝中期,兰溪南门后后官塘曾经住着两户人家,一家姓唐,另一家姓赵。姓唐的唐龙(1477年一1546年),他是明朝正德三年进士,为官38年,也颇有建树。当过兵部,刑部,吏部尚书,名气也颇大。他的儿子唐汝楫(1514年一1597年)是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状元。后因严相倒台,唐状元也跟着倒霉,消职为民。后来平反后回兰溪过安逸生活。另一家是赵志皋(1524年一1601年),他是隆庆二年探花,授编修,后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赵志皋年七十岁时,因张居正罢相后,他被皇帝任命为内阁首辅。他一生之中二度拜相。第一次在1591年。第二次是1593年。他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因病在家休养时在兰溪家中病逝的。

据传说,唐家与赵家院子相隔很近。赵家为了显耀门庭,欲买唐家之间空于宅基,而扩建府第。唐家也是有名望的做官人家,为了自己的面子,说啥也不买自家地基。而赵家多次派人软硬兼施,坚持要买。迫于赵家权势,唐家终于让步成交。契约两家也协商好了。唐状元虽然也无官职,已削职为民,但他仍不甘心,就作了一首七律诗写于契约后面,诗曰:
乾坤到处是吾亭,机巧从来未必真。
覆雨翻云成底事,清风明月冷闲人。
兰亭禊事今非晋,桃洞神仙也笑秦。
园是主人人是客,问君还有几年身。
这首诗从高处大处着眼,借古喻今,借风月,借人生,劝戒当事人,要以秦世皇为例子,迟早都要归天的,劝人作事要三思而行,切莫感情用事。

当在京城的一品宰相赵志皋收到唐状元寄来的书信时,见到了唐状元写的那首七律。他连忙叫手下家奴,赶快回家迅速处理这件事。家奴带上赵志皋的亲笔信,废除了契约,退还了买回来的宅基地。一场宅基买卖的契约,被一首七律诗打了个园场的故事,从此也在民间广泛传开了。留下了千古佳话……
忠锡巷是兰溪古商城巷道的杰作。古巷长近百米,两山墙之间,每隔二三十米就有券墙相联,这样是古代为了防火灾的特制建筑。走进古巷内50米处,有锈斑铜钉大门,其内是为兰溪近代最大的当铺一一万通当铺,为啥当铺要建狭窄的深巷之中呢,经过了解,原来是当铺老板为了防卫劫贼所备,可见古人的脑筋不比现在人差呢。
再从古商城右边的延安路西行数百米,至古城墙,西门城楼。古城墙始建于北宋年间,现在保存完好的六百多米古城墙是为明朝正德年间重建的。
登上西门城楼,兰溪的山水风光,让你一饱眼福!对面的中州公园,还有兰荫夕照就在眼前。这时你环顾四周,兰溪的古商城与溪西新区已被南门大桥,横山大桥,兰江大桥,铁路大桥,金角大桥,黄湓大桥连成四通八达的桥路网络了。
今非昔比,感慨万千。兰溪古城的民居古色古香,在今天也成为兰溪的名胜古迹了。我们要感谢老祖宗们为我们留下这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古老的传说越传越远……
2019.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