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孙翊斌(中国)
本期编辑:佳璐 (中国)
本期总编:火凤凰(海外)

关于小沙江本土作者作品欣赏群3..........
一一一本文只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非常感谢群主的抬爱,有幸到这个群里有各位老师相见,的确获益菲浅。
也的确,也在计划着给本群作一次聚会的准备。比方说,我想了解一下群里老师们的性格和爱好。从聚会的角度来说,参与聚会的老师都应该是中性大方,在聚会中也应随和、兼容一些低调,性格相对来说,也不是太活跃的老师,因为,不能保证每个老师的性格都是一致的。
任何一次聚会,几乎是没有百分之百的人参加的,所以,大致在十人以上,基本上就可以聚一次了。从我平时所策划的聚会来说,在聚会前期,会十分的活跃,在聚会的时候,却总是感觉把握不了火候,有点冷场的感觉,甚至有同学是这样形容我的,说在没有聚会的时候,总是跳有屋尖上叫嚷着要同学聚会,生怕同学们不知道聚会,生怕没有人牵头组织同学聚会,真正同学聚会的时候却无影无踪了。
也曾计划同学们到哪里去看同景,到哪个同学家呷好吃的。当然也有实现的,也有没实现的。
就像在这个群里一样,我也是轰轰烈烈的在群里十分的高调,实则也是在为聚会做准备,知道哪些喜欢聚会,哪些同学比较被动。还有,就是聚会,就离不开吃饭和游山玩水,如果有兴趣,有时间,有精力,晚上去KK歌也是可以的,这样,你就会知道哪好些老师有唱歌的爱好,老师喜欢唱歌。还有,我的昵称是纵横阡陌,我个人觉的是,在群里所发一些东西,可以在里面纵横阡陌一些有关一些本土的消息,或者联想到本土的一些东西或者思想在里面的。
对于群里的内容是不是也可出一个同题作品,老师各抒已见,各解千秋呢?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而已。

我个从建议聚会的地点首先是从光龙去,去爬光龙的香庐山,可以从山脚下爬到山顶上的,当然,这样至少得要一天的时间了。同时可以联系一下光龙一两位村干部同去也是可以的,这样可以方便了解一些香庐山的一些具体情况。游完香庐山以后,晚上可以到小沙江唱唱歌什么的,然后,参加了聚会的老师便可每人一篇,字数不限,体裁不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天马行空也好,纵横阡陌也好,只要跟香庐山扯上点关系就行。
我为什么会扯上光龙的香庐山呢?因为光龙是隆回最北端一个小乡村,可以体会到从山脚到山顶那种从最低到最高的差距,身体力行,一路见闻,便是最好的写作材料。比如那七十年代的光龙小学,仙鸡下蛋的那个鸡婆岩,香庐山下那尖尖冲上天的鹰嘴岩,还有登上香庐山顶,极目四望,你会看周围是延绵起伏的群山,让你也具有那么一种伟人毛泽东笔下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和大气。有一种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的那种情怀吧。当然还阳鹃凼的乱石窝,太田的那一棵千年枞树,都是老师们脑海的灵感,笔下的精品,传世的佳作。
当然,还有岩背的那座大岩山,经过开发后,那年借碗的那个神秘洞现在依然存在?
当然,是本土文学作品群,自然应该是写有关本土的作品多一些,同时,游览观赏自然是以本土风景为主,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虎形山境内那些让世界和国人所瞩目的那些人文景象了。那么,这其中就必须有一些对虎形山境内有一些了解的老师,在这里,我个人的建议是本群有老师是最好的了。再然后就是周边地区的,如旺溪瀑布,白马山,龙瑶幽谷,再小沙江范围外的一些周边环境如云雾山庄,浏家坪水库等一些风景。当然,条件好一点的,时间多一点的,还可以结伴去外面的一些地方也是可以的。
在我投稿的简介后面,有很多说我的思维是天马行空,事实可能也是如此吧。所以,我觉得本群还可以联手写小说,说到这,我的题材都想好的,如历经数代沧桑的香庐山庵堂,可以写人文历史,传说等积于一身的小说,再就是有以瑶家山歌为主的瑶家历史,以及异样的风土人情,机智勇敢,热情好客,聪明伶俐,多才多艺的瑶家兄弟姐妹们。都是老师们笔下的作品,我想经过老师的精心雕琢和打造,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都是流传不朽的传世之作。
作者简介 孙翊斌,现居湖南新化,喜欢用文字表达心情,在文字组合上天马行空,没有一定规律,顺其自然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