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蒙教育重在“德”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言德之教化 教育之根本在于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也即将普通之人变成君子,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所以德育当为教育之首。中国近百年有许多教育方针是互相矛盾又经不起推敲的,例如“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知识就是力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十年寒窗”乃是人生储备知识领悟文化的必然过程,也是孩子磨练心志风雨成长的过程,此时不苦何时苦!温室中的小苗若成就为参天大树必须将其置身于风霜雨雪的严酷环境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吗?知识再多也是一堆脑浆死物,只有将知识加以运用才能发挥知识的本然作用,而运用知识的能力却来自于文化修养及其思想价值的判断。

所以文化犹如根本,能扎入灵魂,知识言尔不过枝枝叶叶,去糊口裏衣罢了。你关注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实为人间笑料!我们应当牵记人生绝对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马拉松比赛,起跑线上的速度绝对代表不了生命的长度与深度!我常常想为什么很多人会被肤浅圖陋的概念蒙蔽眼睛,砼砼然以错当真地去误导子弟呢?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其中“德”是置于教育的首位!德是什么?德是道之显示,道是什么?道是万物之本体及其运动规律,人只有遵循大道而行才能悟得大道本真,而大道的表现犹如天地般天真烂漫,而德就是依道而行的一切收获,所以“德”者得也。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科技专家人才,也不是知识性常识性填鸭喂养,而是在于“育”人以文修心以德!即文化教育方是教育的根本!百年前中国的一次“新文化运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全盘否定,五十年前的一次“文化大革命”又将传统文化作为“牛鬼蛇神”横扫一光
一百年来中国逐渐将前苏联及欧美教育体系引入中国,而这个体系却是知识教育而非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中国的教育诟病由此丛生。教育本是伴随孩子一路成长的,其目的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与道德品行,培育孩子的爱心与正能量,培植孩子的正确价值观与是非判断力,而不是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所以教育就是让孩子自己找到人生的“北斗星”,一生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所以德是人生的价值判断标准,“蒙以养正”则是教育之根本基础!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三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