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平阴两地朋友的文化情缘
王庆吉
小序:我和平阴的文化朋友特别有缘,也许是肥城、平阴两地在历史上相互包容,文化上亲密无间的原因。特别是我在石横镇干文史工作20多年,和平阴的文化朋友相处的机会比较多,相互交流多,感情上就非常亲密。我退休已十年,回忆往事,直到现在,有好多好多的故事经常在脑中浮现,不吐不快。经过反复思考,决心写出来,以飨朋友,增强友谊,也算是历史大海、文化长河中的一颗小浪花。
(一)和翟进士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
在清代《肥城县志》上,金代有王去非、翟升二位先贤的诗。经查阅资料,知道王去非是平阴人,曾做过乾封县尉,其墓在今平阴县玫瑰镇石峡村南,可是翟升故里在哪?不得而知,查阅资料,毫无踪迹。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团。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谜豁然解开,真相大白。
2000年金秋,在平阴县店子乡工作的翟恒民朋友,得知相邻的石横镇政府恢复了湮没的文宗史祖左丘明陵墓,即和其家乡平阴翟庄的老人翟咸海、翟咸刚、翟春新等人商量,决定把湮没的金代进士、曾任山西主簿的、曾到衡鱼拜谒文宗史祖左丘明祠墓的著名历史名人、其先祖翟升陵墓恢复起来。他们在堡子石料厂刻碑时,忽然在石碑上看到“翟升诗”的字样,他们欣喜若狂,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发现其老祖宗作的诗,怎能不高兴呢?通过石匠任广恩,知道此碑是我主持刻的。不久,他们和我联系,说到石横镇参观拜谒左丘明墓,学习弘扬圣人的经验。我欣然答应。不久,平阴朋友一行光临石横镇史志办。朋友相见,欢天喜地。遗憾的是,翟恒民有事,会见一会即匆匆离开。我和同事韩吉庚、邱国川,带翟家四位朋友一起到衡鱼左丘明陵墓拜谒。主宾恭立,向圣人墓三鞠躬。翟庄翟咸海又瞻仰了其祖先翟升的诗,即问我诗作的原因。我告诉他,金代由于战乱灾荒,左丘明陵墓无人问津,凋敝异常,荒草一堆,曾作乾封县尉的平阴名士王去非,谥号醇德(墓在今平阴县玫瑰镇峡沟村),当他看到文宗史祖左丘明墓与其贡献极不协调,即吟诗一首:“荒草迷离土一堆,坟前古木已凋衰。流传千载英魂渺,每到都君一泪垂!”在众文友的宣传下,惊动知县,和史祖后人一起,修缮了圣墓,使之焕然一新。当进士翟升拜谒史祖陵墓时,也吟诗歌颂左丘明,并赞扬了王去非吟诗修圣墓的功劳。他俩的诗都载入明清《肥城县志》。翟咸海朋友说,石横镇委、镇政府高瞻远瞩,重建了规模宏大的史祖陵墓,供世人瞻仰,功德无量,利在千秋!我们一定要向石横镇学习,把先祖翟进士陵墓建设好,让先贤精神发扬光大,造福后人。在办公室里,宾主又交谈了一些具体的文化内容。下午三点,宾主依依分别。
是年底,翟姓朋友打来电话,邀请我们参观刚落成的金进士、山西主簿翟升公陵墓。翌日,天朗气清,暖阳普照,我和老韩、老邱乘车到了翟庄,在翟氏朋友的带领下,攀登三级大台阶,瞻仰了建在翟山南坡上的翟进士陵墓。陵墓规模最不算巨大,但庄重、威严、紧凑、协调,令人肃然起敬。中间是翟升公墓,两侧是几块石碑,上面刻着进士生平事迹和所作诗文,有的碑上镌刻翟氏族人捐资名单。我们七八个人列成一行,恭恭敬敬的向先贤三鞠躬。行完礼,老书记翟咸海对我们说,您三个都是文史专家,光临翟庄,能否留下几首诗?我们欣然同意。约半个小时,我们交了卷。
我的诗是《拜谒翟进士诗二首》:
庚辰冬至谒陵园,与友漫步徐登攀。
石阶层层通天际,桧柏苍苍入人间。
陵墓巍巍多肃静,石碑幽幽添壮观。
敬向英魂三叩首,百里瞻仰忆先贤。
二
濒临黄河倚青山,翟氏代代出英贤。
金朝喜登进士第,敕封山西主簿官。
几番瞻拜史祖墓,手握彤笔吟诗篇。
高风亮节重千古,两首佳作传万年!
韩吉庚先生诗云:
京师会科举,平阴出精英。
金朝明昌岁,翟升榜有名。
拜题丘明墓,仕途一世荣。
后裔争捐募,努力建祖茔。
古木倚青山,黄河绕东行。
千载繁衍远,今朝人丁盛。
邱国川先生诗云:
一、
金朝有高士,翟公美名扬。
曾谒左子墓,传世留诗章。
开宗立伟业,先达满厅堂
皇帝之裔胄,溯祖源流长。
二、
滔滔黄河水,巍巍翟公陵。
紫气自东来,云绕漫山青。
物华呈天宝,人杰亦地灵。
根系帝胄后,代代出精英!
我们写在了纸上,交给了咸海朋友,哪知他们将几首平常的诗刻在了石碑上,令我们感动,惭愧,感动的是,诗句是弘扬先贤的,惭愧的是,我们不是名人,作的诗极其平常,心里还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之后几年,我和几位翟氏朋友经常来往,谈论弘扬先贤大事,我给他们每人写了一副对联,以作纪念。内容大多淡忘,其中有一副是:“春兰秋菊歌先辈;新词美诗颂升公。”后来,我又带尹燕启老师、胡家升老师、李建芳老师等,到翟庄瞻仰进士墓,然后攀至山顶,瞻仰滔滔黄河的壮观景象。
2003年12月18日,我写了一份《关于挖掘、弘扬历史名人先贤翟升文化的建议》,约一千五六百字,内容是向平阴县党委、县政府、县文化局、县史志办、县档案局、县政协文史委、县文管所等单位大声呼吁,将翟升列入平阴历史名人录,将翟升墓列入平阴名胜古迹,并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写入今后出版的《文史资料》《平阴风物》《平阴人物志》《平阴县志》等出版物。最好划拨专款,或引进外资,扩建翟升公陵墓,使其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旅游胜地。在当今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太平盛世,应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为旅游业的发展,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将功在当代,利惠千秋!共打印了30份,寄给了平阴有关单位和文化朋友,以便大造舆论,争取实现弘扬名人的目的。
2008年春,我带续妻张连英又到平阴翟庄,拜谒了翟升公陵墓,又参观了引黄一级站,向北参观了黄河浮桥,与一位老人攀谈了一阵子,知道咸刚朋友已经作古,咸海朋友仍健在。因不愿意麻烦老年人,丢掉了拜访的念头。后来与翟恒民朋友谈起此事,他说,应该去,朋友见面机会有限,见面是缘分,是机遇,是幸福。说得对啊,两年后,咸海朋友也作古了,见不到了,永远见不到了!心里难过,强忍眼泪没有滴下来。
5月,老朋友翟恒民、张晔来肥城做客,我热烈欢迎,一起参观了街景,拜谒了史祖左丘明陵墓,敬礼之后,张晔老师首先步翟升公原诗之韵吟诗一首曰:
史祖文宗至圣同,祠墓兴废断续中。
精舍左传称独异,明公国语气度雄。
登堂拜圣怀彤笔,瞻拜题咏仰古风。
桑田沧海心不远,银杏千载傲苍穹!
翟恒民朋友想起先祖翟升曾在史祖墓前吟诗,心潮澎湃,今日也来到圣墓前瞻仰,灵感忽至,步其先祖之韵吟诗二首云:
一
春秋好恶圣人同,英魂长眠平肥中。
洁洁玉石筑古墓,清清牌坊映仙宫。
神道侧畔田未践,柏墙内外祭无穷。
歌功颂德今朝喜,仍念进士题诗功。
二
齐鲁圣贤仁德同,文宗史祖列其中。
吾祖曾题君子墓,盛赞醇德筑灵宫。
昔日荒地人相践,今朝祭奠客未穷。
左传国语千古喜,留得经典万世功!
在平阴工作的石横镇赵庄村乡友韩军,因上班未能前来衡鱼拜圣,感到遗憾,特在电话中,吟了四句诗来表达对史祖的敬仰和怀念:
都君地灵贤人出,左氏春秋传千古。
玫乡后辈应祭拜,工作为重吟诗赋!
当日中午,在我家小餐,我们述说着久别的牵挂,促膝畅谈着文坛的奇闻趣事,交流着各种写作的感受,左丘明文化和翟进士文化成为我们谈论的主要内容。之己相逢恨时短,相逢终有分别时。我又挥笔给两位朋友写了一副对联,还给旧时好友展恩华、宋俊忠每人写了一副对联,让二位朋友捎着。还将10余年前给翟庄朋友写的对联找出一起捎着。因是朋友初来,我送过两条马路,才挥手告别。
6月底,我收到恒民贤弟寄来村志《翟庄纪事》,计44页,因我是搞史志工作的,特别爱读这类书籍,我连读三遍,觉得志书写的还不错。几天后,我提笔写了几首打油诗以作回礼。
一
喜鹊登枝报喜事,滚滚黄河荡喜曲。
青山舒袖献歌舞,翟庄纪事喜付梓。
二
时代烟云晴空弥,梳清历史费心思。
社会变迁描粗线,一叶知秋辨轨迹。
三
组织建设重头戏,星火燎原农奴起。
革命英烈史册载,后人代代绣红旗。
四
经济建设是基础,逐步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阳关道,社会百业俱腾飞。
五
村庄建设换新貌,文教科技渐普及。
集体福利增长快,居民生活步天梯。
六
先贤翟升留佳句,化鄂革命举红旗。
代代各类人才现,后起之秀一批批。
七
二位精英运豪气,呕心沥血纂史志。
调研送落西边月,为文迎来东方旭。
八
文韵翟庄喜问世,读者无不伸拇指。
一部宝典传后代,三立精神与天齐!
(三立精神:史祖左丘明在《左传》上写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精神,即人之一生要道德高尚,对社会要有贡献,要有著作存世,惠及后人,才可以说留名千古,万世流芳而不朽!)
2014年5月20日,我和孔庆珍老师去平阴访友,在翟恒民朋友家中,会见了展恩华、阴中元、张晔、韩军等朋友,大家欢聚一堂,谈天说地,共话平肥文化。午饭过后,我们又乘车去翟山瞻仰翟进士陵墓,我们几人向先贤行鞠躬礼,之后参观了整个陵园,又到翟庄公园和其南莲花盆山参观旅游,站在山顶,俯瞰一周,美景尽收眼底。向西一望,黄河滚滚而来,与翟山碰个满怀,来了个90度转弯,向北迤逦而去,浩浩荡荡,永不复返,姿态壮美,气势壮观。其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面对翟进士陵园和千里黄河,吟诗二首云:
一
五月气温真宜人,群友翟府会知音。
肥子客人赠新籍,榆山好友书雅文。
餐馆举杯酒菜美,饭桌谈笑情意真。
门口台阶留影照,相互握手不忍分。
二
恒民派车到翟山,祭拜金朝老圣贤。
肃立虔诚三躬礼,朗读升公两美篇。
圣墓脚下健身场,花木葱茏游乐园。
站立南山向西望,喜睹黄河千里烟!
当天下午,张晔老师已写了一首诗,准备在翟进士陵墓前朗诵,结果因为有事未能前去,即委托乡友韩军朗诵,韩军面北向着翟进士墓,读曰:
蓝天白云黄沙黄,金波浩荡如琼浆。
主簿洪洞政声高,立村翟山人丁昌。
日升月升升公墓,叶落花落落梓桑。
焚香祭奠歌前贤,归来三载衣袖香!
2014年8月份,我又写了一篇《平阴肥城古先贤的文化情结》,即十个历史故事,其中一篇即是《进士翟升吟诗赞醇德》,不仅赞扬了翟进士拜谒史祖左丘明圣墓,吟两首诗歌颂先贤,还夸赞了翟进士肯定隐士王醇德吟诗引起是时平阴县当局高度重视,维修圣墓的功德。根据梁圣君老师新发现的材料,透露出翟进士刊载古籍的两首古诗,其中一首长达600余字,纵横驰骋,洋洋洒洒,词句华丽,脍炙人口。在诗中可以看出,翟进士在泰西一带是出了名的诗文魁首,文人领袖,影响极大。当今,我们宣传、歌颂先贤翟升很有必要。
经过十几年的宣传,翟升文化早已深入肥平两地人们的心,特别是文人,吟诗作文歌颂先贤翟升。去年,肥城桃源笠叟就步翟升公韵,写下了一首七律诗《读翟诗观丘墓现状有感》:
时事相差境不同,翟君此去焕然中。
觉非野地瞻茔墓,疑是皇城朝阙宫。
后世追尊尤可贵,先儒遗梦怎能穷。
今番唤得官民动,再造当年一泪功。
(王庆吉:肥城市石横镇退休干部, 1991年主编《中共石横党史大事记》,1995年主编《石横镇志》,2006年主编《左丘文化研究》,2008年主编《肥城王氏族谱。参加《文化肥城·史圣左丘明》《泰安文化通览·肥城卷》的编辑工作;对史圣左丘明、金朝进士翟升颇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