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从此,中华民族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洛宁县王范镇不仅是商贾云集之地,更是保家卫国的模范之乡。在中国抗战时史上留下了厚重之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就保存有弟兄双烈士的王范东街人刘建勋、刘建宜的档案资料。仅笔者掌握的王范籍黄埔生就有10名,亦还有参加过抗战的普通士兵20余人,现就历史记载的王范籍或出于该街的抗战英烈简叙如下,以缅怀那些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抗战英烈先辈们。
弟兄双烈士:刘建勋(?-1937) 河南洛宁王范东街人。国民党陆军第六十五师一九五旅三八九团二营营长。谙熟操典,尤擅机械操,治军严整,秋毫无犯,平日沉默寡言,而爱士兵如手足。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北屡次参加对日作战,多次立功。1937年9月12日,日军侵犯忻口,奉命率全营单独作战,攻击日军,身先士卒,奋呼杀敌,御敌以重创,激战中,中弹负伤身亡。其弟刘建宜,学识兼优,追随其兄,抗日战争爆发后亦屡立战功,忻口之役,与兄同时英勇牺牲。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 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司令员)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抗战烈士:阴德功(1908--1938),字致勋,王范东街人,副营长,参加淞沪保卫战,为国捐躯,曾入忠烈祠。
王范籍黄埔生:
1.张自芳(回族,黄埔5期),抗战胜利后返乡教书至退休。
2.马一民(马逸民,回族)
3.李克勤(黄埔11期,赴台)
4.阴克俊,字硕甫(俊生)(黄埔14期,赴台)
5.段颉刚(黄埔16期,赴台)
6.张景苍(黄埔16期)
7.赵连治(黄埔16期)
8.李景明,字梦安(黄埔16期)
9. 毕满祥,字灿武(黄埔16期)
10. 马鸿亮(回族,黄埔21期)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家国使命,每一代人都要保家卫国。回顾昨天的抗战之路,是为了今天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相信我们在前辈英灵的感召下,会走好我们这代人的民族复兴之路!

作者简介:王嘉飞,王范人,祖籍城郊王协村,黄埔抗战老兵后裔。洛宁县卫健委职工,爱好文学书法,曾有作品在《新洛宁》、《县城经济》、《书城》、《牡丹》杂志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