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意间翻出了童年儿时的一张老照片,顿时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时光倒转,少年的活泼,儿时的童真荡漾出一圈圈涟漪,拨弄出一曲曲回忆的歌。
家乡——洛宁王范,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熟悉她的一草一木,我熟悉她的一沙一石,她对我的深情厚意,使我终生难忘。
村南有我的家园。离家不远那绿色的田野里,一条银带似的小溪不分昼夜欢快地流淌。溪宽不到两米,溪水不深,但清澈见底,站在溪边可以清楚地看到靜静躺卧在水底那五色的沙石和自由自在游动的鱼虾。那儿是我童年的乐园,是我们自由的小天地。
春夏时节,我常常和几个″疯丫头"在溪边追呀,跑呀,个个满面春风,天真活泼!但大多的时间是赤着脚,站在溪水中打水仗,捡石子,那五颜六色的石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我们把它装满自己的口袋。一会又撅着屁股捉鱼虾。我们的小天地里不时发出阵阵银铃般的笑声。累了,就坐在岸边折柳枝,编柳帽,并随手再摘些野花奌缀在上面,然后戴在头上。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玩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小溪两岸栽满了柳树,一场春雨,柳枝渐渐变绿,接着枝条上悄悄地钻出了娇嫩的绿芽,绿芽长成了叶子,颜色由浅绿变成了翠绿,在阳光的照射下每片绿叶上、都好像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跳跃。充满了活力。
那庞大的树冠,恰似一把巨型的绿伞,罩住了大片地面,我们在下面尽情地嬉戏,一阵微风吹来,丝绦般的枝条翩翩起舞。撩拨着我们童年的心弦。
站在树下,放眼远眺,那嫩绿的麦苗像一条鲜亮的地毯,好美呀!
我们仿佛站在那绿色的地毯上。那绿的海洋的西边,金色的油菜花一簇簇一片片,蜂蝶在花丛中翻飞。路边头顶露珠的小野花更加娇媚,它摇一摇身子,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还有那泥土的芳香夹杂着各种植物的香气,使人感到这就是一座天然的氧吧。

洛河堤内,是大片的芦苇,苇丛中不时传来声声鸟语,那是鸟的天堂。苇塘里生长着各种美味的野菜,我们釆回做成各种美食。苇塘西边有一股长流不息的清泉,浇灌着苇林,乡亲们经常在清泉里洗衣洗菜。一天辛劳过后,就在那清清的泉水里洗去满面的灰尘,也洗掉了浑身的疲劳,然后恋恋不舍地朝家走去。
夏天,雷雨过后,本来就要落山的太阳从西边重新露出脸来,染红了天边的彩云。在广阔的云幕上,奇异地出现了一道圆弧一彩虹。它横跨在两山之间,色彩斑斓,不带一丝矫饰,没有半点拼凑,任何色调都无法匹敌。看到美丽的她,我们高兴地手舞足蹈。
每逢夏秋收获季节,勤劳善良的乡亲们夜以继日地忙碌着。那一张张慈祥淳朴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打麦场上欢声笑语,那幅场景就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故地重游,那潺潺的小溪已不复存在,只有那一行老柳树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几十年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它们仍然倔强地挺立着与大自然抗争。夜里,在那朦胧的月光笼罩下,如烟如雾如尘。
夕年那郁郁葱葱的苇园也荡然无存,替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公园一号、公园二号、公园三号。剎时我觉得若有所失,突然意识到这一方热土,已不属于家乡人们的私有,它已属于洛宁人的公有财产,它已成为洛宁城的一部分,成了我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年那金色的稻田已不见踪迹,那驰名全县的永宁湖已在那里应运而生。湖水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蓝天上的白云倒映在水中,云影波光相映成趣,湖中那一簇簇荷花,荷叶碧绿,红花映日,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的品格令人钦佩。湖岸上:″半弯芳草锁深碧,拂水杨柳映桃李”。那里成了人们的乐园。
沉静了一夜的湖区在清晨顿时沸腾了起来,人们有的在这里打拳,有的跳舞…...丝竹声声乐声阵阵。他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沉浸在无穷的欢乐之中。

此时平坦宽阔的环湖公路上,游览车载着老人小孩在观赏湖境:那古建筑式的湖心岛,那玲珑的九曲迴桥有太多的观赏价值。
环湖公路旁边种着各种花草树木,那是一座标准的植物园,看到那火红的石榴花,不禁使我想吟诗一首来抒发我的情怀:″人间四月芳芬尽,湖岸榴花始盛开。正愁花谢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说不尽的姹紫嫣红。当然,这归于党的好政策所结的硕果。
我爱现在繁华美丽的家乡,然而更思念童年那尘封的古老的家乡。因为她留给了我太多、太美、如诗如画的回忆......!

作者简介:郭俊花,生于一九五一年农历十二月初十,家居城郊乡在礼村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