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到底还需要不需要严厉
严新权
笔者曾看过《辽宁青年》上的一篇文章——《疾言厉色的教诲》,里面提到了台湾的星云法师悟道的经历,文章花费笔墨最多的是“师父在教育我们时,有理给你30棒,无理也给你30棒,你说话时打你几下,你不说也要给你几下,这样不对,那样也不对……平时非打即骂”极近刁难、折磨式的教诲方式,已经达到了弟子们无所适从的程度。后来,星云法师渐渐悟道:“像这种训练使一个人在无理面前都能服从,那么在真理面前又怎能不低头呢!”他说:“我常常觉得和颜悦色的爱护一个人容易,而疾言厉色教诲每个人,如果没有强大的力量、深广的爱心是很困难的。”
笔者不是想向读者介绍这位大师的人和事,只是因为所读的这篇文章溅起了本人心中封存多年的一些愚见,想把它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不敢奢想结论能有多少赞同者,但估计我所说之言能代表一部分对教育有危机感的教师的心声。
如今的中国教育,好像都在认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这种论调,这种夸,有的是真诚的、恰到好处的鼓励,而更多的则是哄捧,是向孩子投降讨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主旨是不要对孩子要求完美、多看孩子的优点长处,但我觉得它的“潜台词”里面有可以放过孩子的过错、可以对孩子这样那样缺点忽略不计的意思。
“严厉”,早已被淡出家长和老师的视线,在所谓新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它已经显得非常的扎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都规定了孩子这样那样的权利不容侵犯;道德层面也说要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们也由于种种原因对孩子百般的溺爱:“刺猬摸自己的孩子溜光,黄鼠狼闻自己的孩子喷儿香”—— 家家孩子是家长的“大宝”,自己的孩子哪里有什么毛病呢?就是有,也是别人鸡蛋里挑骨头挑出来的,而且孩子再不对,也是可以原谅的,甚至就应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有的家长是让孩子闹情绪给吓怕了,不敢在孩子犯错误时和孩子较真了,差一不二得了!有的家长自曝:根本就没在意孩子小时候的种种小错误,总以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因此听之任之,哪里曾想“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这两句话在自己身上灵验了,他们翅膀硬了!知道悔悟的家长还算是好样的,“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也大有人在;教师们的经验也告诉自己,千万不要碰孩子敏感的神经,别再没事找事谈什么严厉……否则就后果自负,弄不好得自己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就更没有心思、没有勇气再提那个惹火烧身的教育方式了。
你迁就,他退让,结果呢?
看看现在有的孩子多么地脆弱虚荣:因为轻于鸿毛的事就走极端——离家出走、轻生自杀、残害亲人……
看看现在有的孩子多么地散漫粗鲁:别人夸他几句好听的,喜形于色,得意忘形;要是听到谁批评他,立即红头涨脸、恼羞成怒;平时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眼空四海;有的孩子一身匪气,打架成性,已经无法无天……
看看现在有的孩子多么地懒惰自私:从小到大饭不愿做、衣服不爱洗,甚至上大学之后还要依赖家长把什么都给安排现成的,即使是自己在家看电视、玩游戏、睡大觉,也得等家大人回来把饭菜做好,全然不顾家长有多忙、累成什么样;有什么好吃的,似乎天经地义地应该先可他吃个够;日常消费越来越奢侈,却从没有思量过钱物的来之不易、没有体贴过家长的辛苦;有时因为家长对他的服务不“达标”,还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即便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不能不说这“中国版”的教育是一种悲哀。
看看现在有的孩子多么地矫情娇贵:城里的孩子连值日都有家长替做;农村的孩子,家长能舍得让他们下地秋收的也不多,当然你让人家去,人家也不给你去;上学的路,屈指行程几华里,骑车不过半小时,充其量也就是过去小孩一撒欢儿的功夫,可多数家长怕孩子累坏了、风吹了,宁可自己少花俩钱,也得让孩子拿钱坐“校车”;孩子在校与同学发生摩擦了、被老师深说了几句或被老师仅仅象征性地“拍两下”, 在过去本不足挂齿,(而且那时的孩子在校因为犯错挨老师的严厉批评,哪怕是老师说过了火、动了几下手,回家也不敢说,一是因为自己理亏无颜讲诉;二是向家长学过舌之后,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反倒因为家长觉得他丢人现眼而再挨家长的一顿骂、一顿打。那时,家长和老师真是一条心——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巴不得会有哪个老师能严格管教自己的孩子,好让他的孩子成人成才,那时的家长可不惯孩子的坏脾气。那时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也没有结合得天衣无缝,但结合得真诚有效,起码立场是一致的。因此,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多半懂得自爱、自强、自立;懂得孝敬、礼貌、感恩;懂得珍惜生命和友情。那时的教育虽然严厉,但不是没有分寸。现在一些经济发达、推崇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国家,它的教育依然坚持严厉,而且并没有因为教育的严厉有损其现代化国家和人权国家的形象,相反,还推动了这些国家里训练有素、能够担当重任的人才大批大批地涌现)现在居然发展到孩子回家大肆渲染地一说,家长立刻组建亲友团去学校兴师问罪,还常威胁说要给学校上媒体“×北方”,即使是一个恶习成性的学生在校耍起威风先向老师发难、先张口辱骂老师、动手殴打老师,而老师仅仅是出于保护自己少得可怜的尊严或是正当防卫才迫不得已还了口、还了手,那也被诬赖成是老师不讲师德、老师体罚学生。老师有口难辩,就是跳到大海里也洗刷不了自己的冤屈。父子同仇敌忾——憋着一股子劲把老师当敌人,把“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和气劲儿全用在了和老师较量上了。(这大概也和我们有些老师不自重、做了很多让人伤心事有些关联吧)
而这一切令人不解的事实,能说和我们多年来软绵绵的、糖衣似的教育没有关系吗?真正负责的教育工作越来越高风险、高代价,这让教育工作者觉得退让和回避“问题孩子”是上策,这种缺少“严”字当头和惩罚措施的教育,让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无法挺直腰杆,这又加剧了孩子道德品质的下滑,使他们越来越无知、狂妄、轻浮和将来不易有所作为,也使我们中国人在很长时间内还得背着“丑陋”的恶名。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国家民族的大业负责。真正的负责离不开严格,甚至应该伴有严厉。只有敢于严格和严厉而不放纵孩子缺点的教育才是对学生的大爱。勇敢实施严厉的大爱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毅力,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这是容易引起误解、容易得罪人的,甚至会遭到围攻和遭到其它形式的报复。遗憾的是,我们还有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正是因为缺少严格严厉的训练才变得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才变得骄横任性、唯我独尊。我们的教育制度、相关法律、社会舆论总是以保护学生自尊心、保护孩子受教育权、鼓励其张扬个性为由有意无意地排斥严格、严厉的教育手段,并且过于夸大感化和口头教育的功效,这就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对你苦口婆心地说教置若罔闻(甚至嚣张地向家长、老师叫板)的学生。这些孩子往往让学校、家庭、公安机关束手无策。 他在班级内胡闹,老师阻止他,他就与老师狡辩或搞恶作剧来戏弄老师,搞得课堂乌烟瘴气;课间往往也上串下跳,搞得四邻不安……大人对他的一次次无奈、一次次迁就,甚至是对他的错误一次次不了了之,使他的权利看似得到保证、自尊心得到保护,可他得侵犯多少人的权利、伤害多少人的心呢!
身在第一线的教师们,论理论不过人家、唱高调唱不过人家、打官司打不过人家,又不能和人家打架,只好在胡搅蛮缠面前或者是讹诈之下甘拜下风。老师们不想理亏但也不想吃亏,只好学得“理智”一些、机灵一些,只好避重就轻、得过且过;老师经历了“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教育新形势”理念的培训,又亲身体验了“教育新形势”的“不简单”,彻头彻尾地成了弱势群体中一员!教师们原来只是对溺爱式的教育惊讶、表示不解,现在逐渐转为困惑烦恼、转为无奈和感觉无助、转为为了规避奉献而“麻木不仁”——“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吧”!这一切不能全怪老师们责任心的减弱,而应该归纳成是缺少制度、法律对严格和严厉教育模式的强有力支撑!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孟子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那么,对孩子严格要求、严厉管教也绝对是深爱的表现,即使达到学生们误认为是打击他的程度,那也能起到纠正他不良习惯的作用,能对培养他健全的人格有好处。这种理论,让那些只会数白嘴儿的人说了很多回,但他们心口不一:关键时刻,还是与“严厉”划清了界限,甚至成了声讨“严厉”的主力军。我们不需要谁对我们数白嘴儿,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
可能有人认为我的教育观太不合时宜了,请读者不要误会,我虽然说教育需要严厉,但我没有主张教育一定得采取恶语相向、棍棒相加;也不是主张老师可以为所欲为,更不是说我们的家长面对某些老师变态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忍气吞声。我想说:请不要再助长孩子的坏毛病,不要再对我们严格教育孩子说三道四和出现点矛盾就小题大做、乱炸狂轰,否则,被毁掉的不仅是教师的形象,还有孩子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