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本家袁世全教授酷爱写诗词
文/上海袁德礼
我的本家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袁世全,是十八年前我和女儿袁靓应邀去安徽卫视《家人》专栏录制节目时,袁世全教授、徐沛东作曲家作为嘉宾出席而相识相知相交至今。三年前他退休回到上海居住,自然接触机会多了起来。
袁教授是位特别谦和礼让不爱高谈阔论的一个人,每次出席中华袁氏大型活动,我总要在会议上提到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不爱夸夸其谈,安心做学问的一个人。
现在他退下来,有空每天写上一二首诗词歌赋转发在大上海袁氏家藏群里让大家分享。

袁世全,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教授、文学研究员。系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后来中文系分设汉语言文字研究所(又名古籍整理研究所),他又转到该所专事科研。作为主要成员之一,专职参加了国家特大型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编纂的全过程,并从事相应的理论研究。此后,他又到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任编辑出版学系主任。两届任内,该系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编辑出版学系;作为学术带头人,他创办了全省第一个传播学硕士点。先后被评为两个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文学)的正高级职称(双教授)。

他在社会兼职有中国辞书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辞典理论与辞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辞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辞书学会会长等。
他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均独撰),出版著作10多部,共2000多万字。其中,独立主编的《中国百科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0年出版,880万字,全国11个省市4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与独立主编的《百科誉称大辞典》《百科合称辞典》等,均为填补全国空白之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建工具书编辑出版的框架理论》课题,最终成果为《辞书框架理论》,提出并创建了“辞书框架理论”。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

(图为袁世全在全国学术会议致辞并作学术报告-芜湖)
袁世全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国家特大型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获国家最高图书奖、省社科一等奖,等;作为主要负责人、承办人,多次成功主办全国大型学术会议,以及各种相关学术活动;获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等。
在中外学术界,他最主要的成果是突破多个首次,他们是:首次提出并较系统地论证并创建了“辞书框架理论”;同时,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结构辞书学”、“系统辞书学”的主张;首次提出并论证了“辞书框架”、“辞书框架机制”的概念;首次提出并较成功地实践了辞书编纂的“框架二分法”;首次提出并较系统地论证了辞书“三结构(即多结构)论”;首次提出并论证了辞书“中观结构”、 “横向中观结构”、 “纵向中观结构”的概念;首次提出“结构就是质量,而且是更重要的质量”的观点;首次对国际词典学学术权威兹古斯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际哲学人文科学委员会等机构《词典学概论》课题主持人),以及我国传统的“释义中心论”进行了较系统的批判;首次探讨并质疑雷伊·德布芙(法国)等主张的辞书“两结构论”;首次探讨并质疑林玉山先生主张的辞书“四结构论”。

首次提出、论证并较好地在编纂实践中处理了“典故辞典的十大关系”;首次提出并较成功地实践了“两无两有”的典故辞典立目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实施了语文词典“选择书证七原则”;首次提出并研究了“准自造例”的概念;首次提出“附录不姓‘附’(副)”的观点;首次提出并论证了辞书“准附录”的概念;首次提出了辞书附录“兼容论”;首次提出并论证了“辞书附录设置的五原则”(方法);首次在辞书学界较系统较深入地研究了网络工具书框架理论这一前沿问题;首次提出、论证并较成功地实践了辞书“ 一书变多书,一用变多用”;首次提出“辞书不仅要被动地查,还要主动地读, 系统地地读”的观点。

此外,首次提出并探讨了言语传播中的“南辕北辙现象”等;首次对“合称”与“并称”、“誉称”与“贬称”等六七种传播符号进行了较系统探讨,给出了原创定义或者廓清了既有界说;首次较系统研究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中名言名句传播的特点与规律;首次提出并探讨了言语传播中的“不经济规则”;首次提出并探讨了鲁迅误解偏义复词;首次提出编辑出版学学科定位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等等。
他创作并发表了较多的诗歌(格律诗、自由诗)、散文、剧本、文艺评论等系列作品欣赏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上,深感全国各地读者的喜爱与盛赞

(图为袁世全在西安主持全国学术会议)
袁世全是辞书框架理论创始人,下面是他独立编著或参与编著的部分书籍:

《中国百科大辞典》主编

《中国典故大辞典》主编

《中外誉称大辞典》主编

《誉称大辞典》主编

《百科合称辞典》主编

《公共关系辞典》主编

《名言警句辞典》主编

此外还主编以下书籍:
《名言佳句集成》主编,
《参考教案》主编,
《名著缩微》主编,
《外国文学名著缩微》主编,
《二十五史智慧大全》主编,
《中外名句大辞典》主编,
《实用百科合称辞典》主编,
《公共关系百科辞典》主编。
袁世全不但编著书籍,还特别酷爱吟诗填词,以下特别推荐袁世全部分诗词精选:
七 律 小 楼 听 雨
袁世全
漫宇彩霞无限想,
迷离灯火毕生情。
小楼听雨云曾驻,
大岳追云雨且停?
巫水巫山千载意,
江头江尾万年声。
但祈时令檀郎便,
我与曹神舞广庭。
小注:
曹神:洛神。三国曹植《洛神赋》中的主角。故称。

七律 吴淞口炮台湾感赋
袁世全
冬日苍茫隐隐雷,
炮台湾畔炮声回。
三千越甲神魂怒,
十万旌旗血肉飞。
云散人遗东海骨,
烟销我泣朔风灰。
长歌长啸心灵跪,
恨不当年号角吹!
在你长发及腰的日子
袁世全
在赞歌——花一样红火的日子
我,风一样轻吻了一下绿叶,悄悄飘开
当情诗——茶一样渐凉的时候
我,泉一样纯真:续杯,品味,开怀
在你长发及腰、花容月貌的日子
我,没有进入你的视野
当你韶华渐消、徐娘半老的时候
我,想将你轻轻地、轻轻地揽入心怀
在廉颇为王的日子
我,朝气逼人,但总被说成小孩
当罗成上岗的时候
我,美人迟暮,青春不再
在人们幸福与被幸福的日子
我,病痛得何等厉害
当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
我只说:还有诗,还有梦,还有春暖花开……
在举国做梦的日子
我,失眠了,又像梦蝶归来
当祖国梦醒的时候
我,热泪了,虽然我祝福在泉台……

青玉案 步韵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袁世全
当年月下星光树,
笑惊得、飘红雨。
万水千山夸父路。
泣红精卫,
蝶魂双侣,
竟对风车舞。
柳眉瀑发香云缕,
倩影随形摄魂去。
夜雨巴山长苦度,
扭头白首,
一生寻苦,
云邃不知处。
小注:
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后以“红雨”比喻桃花或落花。
“夜雨”句:用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之典故。
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绝 与周郎泛舟湖上饮
袁世全
申江戏挽古巢归,
浊泪横流枕梦回。
乐与周郎湖上醉,
小乔给我乱描眉。
小注
申江句:巢湖最古老最宏大最惊人的传说,是“陷巢州,长庐州”。即古巢州全城下陷了,形成了现在的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同时,在巢湖之滨长出了庐州(合肥古称庐州)。现代考古已经发现并证明,巢湖下面确实有较大的古代人居遗址。
乐与周郎句:巢湖南岸的合肥市庐江县是三国东吴少帅周瑜的故乡,我的故乡巢县(今隶属合肥市的县级巢湖市)中庙镇,则与之南北相望,同饮一湖水。
小乔句:小乔,周瑜夫人。其姐大乔,孙权兄孙策的夫人。姐妹均为绝代佳丽。二乔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县)人。唐代诗人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律 试以首颔颈尾皆对仗而咏秋
袁世全
蓝穹坦荡清,
碧水秀明盈。
潭郁黄花雨,
山馨黛浪声。
风云为我气,
天地乃咱情。
神韵三江广,
心潮四海平。
五律 恒大看魔术速写
袁世全
非魔不是巫,
灌顶叹醍醐。
道有无生有,
说无有变无。
翻云云欲海,
覆雨雨为图。
台上一人戏,
痴迷千众孺。
2019.6.29,
七绝 恒大海上威尼斯放飞
袁世全
海绸云锦鸟翩跹,
凝绿滴红气韵甜。
悠放心花情漫舞,
忽生双翅欲飞天!
2019.7.2,启东恒大海上威尼斯。
到目前为止袁世全已写下二千多万字的十六本各类书籍。 后天5号,中华袁氏文商会将要举办巜西袁记》新书发布会,我俩又能碰头交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创作感悟啦!

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