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撒野
严新权
前两天,本人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姜文,给儿子最好的营养品是苦头》,介绍影视明星姜文领儿子去新疆阿克苏锻炼的事,看后觉得姜文在教育孩子方面,眼光挺长远。
当下,很流行“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普通人家亦是如此,而名人家庭或者家资殷盛的家庭娇纵孩子更是不足为奇,而姜文能反其道而为之,不能不说值得众多家长学习。
因此,笔者心生一个念头:应该让孩子撒野去!
让孩子撒野去,不是怂恿孩子没大没小、目无尊长,不是任孩子的性情无拘无束、无法无天,而是让孩子自主地去锻炼: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锻炼孩子自立自理的生活能力和生龙活虎的进取心。
让孩子撒野最好的天地是自然界:在自然世界里跑步、爬山、游泳、撒欢、淋雨、挨冻,孩子能得到身体锻炼、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看到最美的风景,能聆听最动听的流水声、鸟叫声、风雨声、海浪声;在自然世界里,孩子能与花鸟鱼虫为伴,能领会自然的神奇、能为环境遭受破坏而惋惜;在自然的世界里,孩子能体会到野外生存的辛苦、增长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本领,也能真正比较出和更加珍惜家庭的温馨甜蜜。
让孩子撒野最好的天地是家庭:在家里,让孩子实实在在地接触家务劳动,不要怕他这干不好那也干不好,他只要干,就比不干强,比如,孩子申请做饭、洗衣服和去田间劳动,家长这时要做的不是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不是怀疑孩子的能力和大惊小怪地用诸多危险去吓唬孩子,不是在事后小题大做地数落孩子净捣乱,而是告诉他怎么做最危险就行,他下多少米、放多少水,怎么切菜,怎么和面、怎么擀皮、怎么包饺子,一律任由他自己进行,家长实在不放心,可以在一旁把好安全关。这回把饭闷干了,再多添水改做粥就可以了,或这回弄糟了,下回重来。孩子是有脸面、有上进心、有不服输心理的,你不说他什么,他自己都憋足劲想下次一定做好呢!让孩子洗衣服、整理家务也是一个理,孩子只要干,就会积累经验教训,就会提升能力技巧,就会逐渐改进自己的劳动方式。
孩子“野营”训练的最好教练是家长:因为让孩子在家放手劳动的时间有很多,同时,这种真实、持续的锻炼,绝不是参加几天花架子式的野生训练之后又让孩子回归“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状态的那种夏令营、冬令营可以比拟和代替的。孩子不缺少好奇心和胆量,缺少的是历练和体验。
越放手让孩子“撒野”,孩子越懂得环境的可爱与珍贵,越懂得劳动的光荣与快乐,越懂得做事的坚韧与谨慎,越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越“撒野”,越能见世面锻炼自我,越懂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真谛,越能有生活的激情而富于进取。
越让孩子用以上的方式撒野,孩子就越懂事,越容易成长为家长所期待的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