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五年后的相聚
文/董妮
将时光倒回四十五年前的那个夏天,妈妈叔叔家的大哥,变卖了家中所有的房产,三间茅草屋,带着一家老小,乘坐乡亲赶的马车,到了车站,然后乘火车去了黑龙江,那个从未涉足的地方,从此一别就是四十五年,不禁令人感叹,时光荏苒。
在那个交通和信息都不是特别发达的年代,妈妈与她的大哥几乎断了联系,近些年,几经辗转,终于和失散多年的亲人联系上了。当妈妈拿起听筒的一瞬间,不禁泪雨潸然。
妈妈的那位大哥,我称之为舅舅,得知舅舅,舅妈早已不在人间,心里很难过,他们的孩子生活得很好,都还在黑龙江居住,那片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的黑土地,有很深很深的感情。
妈妈最牵挂的,就是舅舅家的大女儿,她称妈妈为姑姑,可是她们年龄却相仿,妈妈只年长她两岁,从小一起长大,我称呼她为姐姐,她的名字很好记,大玲子。妈妈说大玲子姐姐长的很俊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就是有点黑,很小的时候就帮衬家里干地里活,连草帽都不带,三个弟弟妹妹,她是老大,为舅舅舅妈分忧,是个勤快的小帮手。大手大脚,很小的时候手上就长满了老茧,和妈妈一起上山砍柴,很高的树几下就攀爬上去,手脚并用干净利落,不一会儿就掰下了许多松树枝,松树枝生火爱着,是很好的引火材料。
大玲子去黑龙江那年,大约二十一岁,那年夏天,也是妈妈出嫁的日子,原本说好的,大玲子要当妈妈的送亲客的,可还是在妈妈出嫁的一周前,大玲子就跟着父母带着弟弟妹妹去了黑龙江,为了更好的生存,别无他法。
妈妈至今还记得和大玲子分别的时候 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虽然是姑姑和侄女的称呼,但感情胜似姐妹,妈妈的亲姐姐们那时早已嫁为人妻,离妈妈好远,所以妈妈当大玲子就是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的看待。妈妈的亲姐姐们比妈妈大很多。所以,应该说,妈妈和大玲子是很要好的朋友,无话不谈。
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贵重的物品,妈妈将姥姥为她买的新被面送给了大玲子,就算是纪念吧。因为,这一别,或许永远都不相见。大玲子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久久的都不愿意放开,她们谈了很久,很久,好像要将余生的话都在那一天讲完。
刚搬去黑龙江的那几年,大玲子和妈妈还有通信,在近些年恢复了通信联系之后,妈妈才得知,为什么有好多年与大玲子失去了联系,是因为她搬了几次家,将老家的地址弄丢了,所以就联系不上了。前年,大玲子姐姐的弟弟回老家来,我们这才又重新联系上。亲情,无论相隔多遥远,那根牵挂的心弦永远割不断。
四十五年了,二零一九年的夏天到了。大玲子姐姐,一位六十六岁的老人,在阔别了家乡四十五年后,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我陪妈妈去海城车站接她。之前,在微信中看到了对方现在的样子,妈妈和大玲子姐姐都已经白发苍苍,两个人抱头痛哭,那应该是喜悦的泪吧,只是夹杂了多年的思念,或许还有对青春的追忆吧!
“老姑,我们都老啦!都老啦!再也爬不动树了,老家的亲戚们都好吧!好想好想你们哪!我回家了,回家啦!……” 大玲子姐姐几度哽咽着说!“欢迎大玲子回家,先到我家,好好歇歇,然后我带你去老家看看,我们也早不住那儿了,但是还有很多亲戚在那里居住,带你去看看家乡的山 家乡的水,还有家乡的亲人们!” 妈妈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也很动情。我想,妈妈那时在脑海里一定闪现着很多幅和大玲子在一起谈天说地,上山砍柴,互相编辫子,很多青春时代的回忆的片段吧!
大玲子姐姐在我家住了半个月,回那个她曾经生活了二十年的小山村的亲戚家住了一周。六十八岁的妈妈,领着六十六岁的侄女,还去了小山村的山上转转。这些年早就开始封山育林了,再也不能随便去折松树枝了,站在山的这头,确切的说是老家房后的山坡上,眺望着远方山上的松树林,百感交集,有多少回忆在那片山上啊,趁着皎洁的月光,姑姑领着侄女,说着笑着,好像一会儿就到了山上,白天干了一天的地里活儿,晚上吃完晚饭后再去山上砍柴。那个时候她们好像都不知道累似的,瘦的皮包骨,浑身却有使不完的力气,女孩和男孩一样的能干活,甚至会比男孩更能吃苦。
小山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再也不见往日的小草房,楼房错落有致,起脊的红瓦房窗明几净,家家户户砌上了红砖院墙,不锈钢的大门,看门的大狗虎视眈眈的看着陌生的人,狂吠的声音震撼心房。以前吃粗粮是因为没有多少大米,现在吃粗粮是为了养生,多吃五谷杂粮对身体好。大玲子姐姐让亲戚为她做玉米饼子,随手在院里拔了几棵小葱,井水里洗一洗,一口饼子一口葱,怎么吃得那样香。
大玲子姐姐在黑龙江找到了值得托付一生的爱人,大她十二岁,对她呵护有佳,五个孩子都早已成家立业,生活很幸福。孙子孙女都已经长大,所以她才有时间回老家来看看,难忘故乡的山水,更难忘故乡的人。尽管乡音已改,但大玲子还是妈妈心中那个像亲妹妹的大侄女,笑声爽朗,那双大手大脚,没有那么多的老茧了。
在我家的那些天,妈妈和大玲子姐姐总有说不完的话,陪着她这瞅瞅那转转,还去了海城三次,离老家不远的集市也去了几次。有一天,大玲子姐姐和妈妈说,妈妈当年送她的新被面,她一直留着呢,在那么困难的年月,她都没舍得用,因为那是珍贵的纪念!在大玲子姐姐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妈妈和她都沉默了,我分明在她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泪水,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
四十五年后的相聚呀,中间差不多隔了半个世纪,可无论分开多久,那份珍贵的青春记忆会永远存于脑海,温暖大玲子和妈妈一生。
大玲子姐姐带着满满的感动,和对故乡新的记忆回家了,这一别又不知何时再相聚,好在我们有微信,可以常联系,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杳无音讯几十年。
亲情是无价的,好珍惜这难得的相聚,虽然,我与大玲子姐姐初次见面,但脑海里早已有了她的影像,是通过妈妈来描述的。
每隔几天,妈妈都会和大玲子姐姐通话,在微信里聊天,大玲子姐姐一直希望我陪着妈妈去她的第二家乡看看,肥沃的黑土地,那里的人心地也很善良,那里有她相处了多年的好邻居。如果是冬天,大玲子姐姐会将炉火烧得很旺,为我们准备好厚厚的棉被,为我们烹制她最拿手的大锅炖鱼,还有粘豆包。带我们到黑龙江的玻璃县去旅游。她好期待我们能到她的家里去。可是因为家里实在走不开,所以只能是想想而已,但是大玲子姐姐的心意我们领了!真心的说句谢谢!我们不能去,但是她还可以到我们家来,所以也不必感伤,期盼下次再相聚!
希望在我家的这半个月,大玲子姐姐会有家的感觉,弥补这么多年来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知道,大玲子姐姐也是替舅舅舅妈重走故乡路的, 祝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祝福亲爱的大玲子姐姐晚年幸福,欢迎你下次再来我家做客,或许就在下一个飘雪的冬季!
2019年7月1日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