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末初秋的季节里,随着旅行群来到山西壶关游览。今天我们早早便到了最著名的景点八泉峡,据说因山上主水源有八道大水同出一地,且每八处山泉集于一处,峡谷中部又有两处八泉之水喷涌而出,三处泉水数目皆为八,顾取名八泉峡,感叹造物主的恩赐。
天公不做美,还在继续下着中雨,而我们的兴致依然是高涨的,虽然昨天舟车劳顿,还游览了红豆峡景区,却一点也不觉得疲乏的。可见,大自然的魔力是无穷的。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们这次要走水路坐游船进入峡谷,作为山东中部干旱地区生长的我,对江河有着特别的渴望与眷恋,听说走水路,兴奋的我健步如飞的奔向了游艇,坐在游船里,徜徉于山水之间,逍遥快活似神仙的。我们贪婪的目光不停的在崇山峻岭,碧湖幽洞间扫描,要把那巨幅画卷尽收眼底。
环顾两岸,皆是壁立千仞,对峙高耸,直刺天穹,这里的山恐怕禿鹫也飞不上去的。在峭壁间有那苍松翠柏绝处逢生,悬空横刺,枝繁叶茂,苍翠欲滴,好似碧绿绒毯披在崖壁之上,让冰冷坚硬的崖壁蓊郁葳蕤,充满生机。
俯视那湖水,竟然是蓝绿色的,幽深莫测,静影沉璧,光滑如镜,似曾在哪里见过这彩色的湖水,随即想起九寨沟的海子就是这样湛蓝如绿的彩色湖的。
船儿在四周高耸的峭壁间穿行,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房顶的巨大水房子里,四面直壁形成天然屏障,遮住了阳光,遮住了风,有的悬崖之间宽不过几米,抬头只能看到一线天的缝隙,行至峡口处,眼看要撞上去的,吓得直呼危险,其实转角便是开阔之处的,只见宽阔湖面便如墨绿色锦缎,平滑柔和,安若明镜,如蓝宝石镶嵌在崖壁间。只是在船儿蜿蜒划过的那一刻,湖水霎时泛起朵朵浪花,层层涟漪扩散开来,悠悠烟水,碧波荡漾,这时湖面便热闹起来了。坐船亲临此处,终于明白壶关为何有着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之说了。
下得船来,继续沿着木栈道前行,仰望两岸青山,峭壁突兀,峥嵘崔巍。正是奇峰罗列刺天穹,壁立千仞鬼斧工。遥看从天崖飞流直泻的双龙瀑布,咆哮着奔腾着,勇敢的跌落谷底,溅起巨大浪花,正是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俯视峡谷,则是溪水潺潺一路歌,在黄色与红色陈杂的石头上跳跃着,如顽皮的孩童,奔向深潭母亲的怀抱。
走出峡谷,乘游览车去下一个景点,途中穿越时光隧道,去寻觅那历经亿年地动天摇千锤百炼形成的奥陶纪石灰岩地貌奇迹。由于海拔几千米,且大山都是悬崖绝壁,是没有路登上山顶的。所以需乘坐索道才能到极顶玉皇宫的。
因为壶关的特殊地势,群山连绵不绝,层峦叠嶂,高入云端,所以索道建设也让设计师们颇费脑筋的。索道总长2954米,垂直高度369米,跨越13个山头,施工难度巨大,因此,这条索道是设计师及施工人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危险阻,才建成竣工的。由于线路太长,睿智的索道专家专门设计了上站下站及中转站,是中国第一个能拐弯的索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索道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能,也能保证游客坐在缆车里以最佳的角度俯视群山风光。
坐在高空中的缆车里,竟是一点也不恐高的,极力透过玻璃去欣赏群山风光,这会儿仿佛有了悟空的本领,好似腾云驾雾般在天空翱翔,好不惬意啊。 有所遗憾的是,因为下着雨,岚气笼罩,无法鸟瞰下面的世界。我们在云海里漂浮着,好似神仙在天宫中遨游,偶尔云雾刹那间飘散,便看到下面群山连绵起伏,嵯峨黛绿,薄薄的云雾似白纱笼罩山脉,好似清灵空幽的仙子在群山间飘舞。
遥看江河蜿蜒蛇行,如一条条巨龙奔向大海。正起劲的欣赏山峦峡谷如画仙境,云雾便如调皮的孩子又把山峦藏起,让我们意犹未尽,无可奈何。
在连连惊叹中,在些许遗憾中下了索道,便到了壶关最高处,著名的玉皇宫了,站在八泉峡极顶俯视群峰,只见影影绰绰的山峦时隐时现,岚气氤氲中,群峰忽而俏皮的探出头来,还没待看清面目,又匆匆躲到云雾中了。
只得在云雾弥漫的山中走着,忽然一缕阳光突破云层撒向大地,天气慢慢放晴,浓密的云雾正缓缓飘散,雨后的天更加的湛蓝,群山经雨水滋润更加苍翠欲滴,生机盎然。壶关雄姿已是清晰可见了,我们速速来到一个著名的关口,在壶关的南部,叫生肖岭的险隘之峡口,在我的左手边有一凸出崖壁,危峰兀立,形状如雄鸡般傲立群山之巅,右手边则是有一巨石悬在空中,形状如龙首,巍然挺立,威震四海。从关口向下面俯瞰,万丈深渊不见底,虎牙桀立露狰狞,正是壶关险隘,万壑千岩,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一夫扼守天堑,万夫莫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是雨天路滑,在烟雨蒙蒙中游览壶关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特别是雨后的波谲云诡可遇不可求的,我们非常幸运的饕餮了一场雨后初霁,云蒸霞蔚的视觉盛宴。
我们站在生肖岭隘口,欣赏云雾千变万化,看那云雾忽聚忽散,如影如幻,一会如天女散花,把那如棉朵般白云撒向山峦,一会儿如天上降落的一副副轻盈的帷幕,朵朵白云镶嵌在碧蓝的天空中,仿佛云南布依族的蓝底白花的蜡染布艺。云儿随风漂浮着,变幻着,一会儿如骏马奔腾,一会儿变幻为成群的羊儿,云儿在蓝天飞舞着,变幻着,漂移着,最后消失在群山中,然后我们则用相机捕捉着调皮的云儿,把她的瞬间唯美化作永恒 。这次壶关游美景尽收,不虚此行,哎,早知有壶关,何须去江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