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外公刘仲廉
—写在建党98周年之际
文/沙海
外公姓刘名仲廉,
卫国故里是家园。
清河环绕流不尽,
哺育英雄美少年。
外公少年志高远,
思想进步众口赞。
不畏强权与乡霸,
交农起义冲在前。
红军长征到延安,
星星之火已燎原。
轰轰烈烈闹解放,
革命激情心中燃。
抗战爆发民族难,
惜别妻儿上前线。
东征山西报国仇,
一生为党主义坚。
八年疆场未下鞍,
冲锋陷阵杀倭顽。
负伤多次建奇功,
抗战功绩史册见。
组建骑兵白马团,
晋冀鲁豫英名传。
视察阵地敌机炸,
警卫牺牲常挂念。
解放战争三年间,
淮海战役把敌歼。
多年征战不停歇,
再随刘邓下江南。
西南剿匪得解放,
第四军校校长当。
贵阳分区司令员,
昆明军区副部长。
掐指一别卅三载,
魂牵梦萦回故乡。
谢绝军区专车接,
三原步行东李庄。
教育子女靠自立,
大树底下不乘凉,
南北后代记嘱托,
勤奋努力当自强。
对越自卫反击战,
外公心急如油煎。
倘若年轻二十岁,
定披战袍去征战。
外公亲点两儿郎,
代父出征上战场。
两儿不负英雄父,
炮火浴血受嘉奖。
改革开放正启程,
外公笑眠遵义城。
骨灰乌江陪英烈,
功勋不朽万古青。
惊闻外公泰山叔,
革命百岁刘汉生。
习总亲把奖章授,
直南特委真英雄。
喜看姥姥身体健,
犹如见到外公面。
千里之外送祝福,
寿比南山享百年。
注:外公刘仲廉(1904—1980),陕西省泾阳县龙
泉乡东李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副军级离休干部。早年投身革命,1927年2月被推举为温丰区农民协会自卫团队长。1928年4月26日率领温丰区农民群众参加了由中共泾阳区委领导的“交农”起义,表现突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东渡黄河,转战晋冀鲁豫地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历任参谋、中队长、股长、科长、旅参谋处主任、骑兵团参谋长、县城防司令兼政委。解放战争期间,随刘邓大军南下,参加淮海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建国后,历任贵阳军分区司令员、西南军区第四陆军学校校长、昆明军区动员部副部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作战英勇,果断灵活,屡建战功,受到指战员的爱戴,多次获得表彰。他具有光荣的革命资历,为人谦虚,从不居功自傲。1970年回陕西家乡探亲时,不顾自己已是66岁的老人,婉言谢绝陕西省军区为他配备专车和警卫人员,坚持自己肩背行李,从三原火车站下车,一路步行回到阔别30多年的家乡。回村后,挨家挨护探访乡亲,问寒问暖,热情攀谈。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誉。晚年,仍然关注国防事业与国家安危,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亲送两个儿子上前线,两个儿子都在战斗中立下战功。1980年,在贵州遵义逝世,终年76岁,遗嘱将骨灰撒在工农红军长征战斗过的乌江,与红军烈士们相伴长眠与乌江之边。(注解摘自陕西省泾阳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