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发热,手心脚心很烫,心浮气躁,嗓子发干,爱喝水,月经偏少,舌红少苔。 这是阴虚的症状。
月经期间,阴津(血)大量流失,导致身体更虚,不能敛阳,阳气浮在表面上,所以五心(双手双足以及心)烦热;阴虚津少,滋润不足,就老觉得口发干,想喝水;同时,阴虚则热胜,火热煎熬阴血,使得月经偏少。
虚则补之,我们要做的就是补阴,配合降虚火。
补阴要用太溪穴,肾经的原穴,在内踝尖后的凹陷处,与人体的元气相通。《甲乙经》说 热病烦心,就是指阴虚火旺引起的虚热。
降虚火就要选照海穴,它既是肾经的穴位,又是八脉交会穴,上连脑下连肾,可以引上炎的虚火下行,在内脚踝下的凹陷处。
每天下午5-7点按揉两侧太溪穴和照海穴各3分钟,再用手指从太溪穴向照海穴推10次左右。
建议枸杞子泡水代茶饮,可以养阴补血。
介绍一个汉代流传的方子——百合鸡子黄汤供大家参考。
这是《金匮要略》记载的,用一个柴鸡蛋黄。选用7枚鲜百合,掰成一瓣一瓣的,用清水泡一夜,把水倒掉。放如锅里,加清水烧开,用慢火煮30分钟,然后倒入搅匀的蛋黄,再次沸腾以后,加点冰糖调味。 百合是滋阴润肺,清心安神,蛋黄可以滋阴清热,专门针对虚热,此外还可以润肺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