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话”柴米油盐酱醋茶”
文/刘怡南
同样的题材,因人的学识水平,生活阅历,所处环境不同而作品反映的内涵也不同。近期我翻阅多年来的读书笔记发现竟有七,八则关于写"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诗作,重温后觉得颇为有趣,也很灰谐幽默,不仿摘录如下,供大家阅读分享。
教尔当家不当家,
及至当家乱如麻。
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此是元人杂剧《刘行首》中的一首打油诗,那是剧中人物初次当家的一种体验。此诗明白如话,却能引起世上当家人的共鸣。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这是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一首诗,唐才子的诗写得气润潇洒,灵光显现。但这诗是才子走麦城时的窘迫境况,叫人看后不免生出怜悯之情。唐才子琴棋书画,均为高手,然一生不得志,仅靠卖书画度日,赚得钱时,朋友聚会,大吃大喝,甚至呷妓携妾。没钱时也只得苦渡一段日子,故才有这种诗。有一无名氏的躲债人,即步唐才子的诗发挥一首。
前门逼债乱如麻,
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亦管他娘不得,
后门走出看梅花。

琴棋书画诗酒花,
往年日日不离它。
而今七件都变也,
柴米油盐酱醋茶。
此乃一落魄秀才写的诗。秀才由富变穷,方有这种感言。想昔日,琴棋书画,何其高雅;看今朝,柴米油盐,实在窝囊。
柴米油盐酱醋茶,
而今样样费绸缪。
吞声不敢长嗟吁,
恐动高堂替我愁。

此为一贫困人家的媳妇写的诗。一首诗刻画一个细节,苦水只往肚里吞,而不可惊动父母。俗话说:"没当家不知当家苦","不当家不晓柴米油盐贵"。尤其是贫困人家,区区七件,往往将当家人折腾得阿弥陀佛。
在民国年间,乡下教书先生,一年的报酬在16至18担谷之间(以谷抵工资)。有位教书先生一家五口,仅靠这十几担谷养家糊口。其妻让"七件"折腾得不知所措。先生写诗道:
开门七事愁煞她,
柴米油盐酱醋茶。
好在三味无须买,
肚内饱尝苦酸辣。

这诗除叹贫外,吟出"三味无须买"确为别具一格,满腹苦水牢骚跃然纸上。
过去有富贵人,老迈之际,却又纳妾,其妻也通文墨,即写诗道:
恭喜郎君又有她,
侬今洗手不当家。
开门诸事都交付,
柴米油盐酱与茶。
诗中的七件少一"醋"字,从表面看,郎君娶妾,我是不至吃醋的,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碰上这种事,作为前妻焉有不吃醋者。许多男人略有出轨行为,均被悍妻闹个天翻地覆,何况另娶。实际上吃醋是人性的一种使然,无须大惊小怪。
2019.6.26于攸州

作者简介:
刘怡南,男,生于1956年,笔名南山,系湖南攸县税务局退休干部。中华诗词会员,现任攸县诗词楹联副主席,《梅城诗联》,《当代攸县诗词集》执行主编。列年来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国百诗百联集》,《诗词百家》《湖南诗词》,《株洲诗词》,《南楚新声》等国家和地方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