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天林
赵大山是美水河两岸出了名的大木匠。凡是需要木工做的活,没有他不会的。盖房子、做家具、全寿材(棺材)、打车……样样精巧不挡。这木制的硬轮子大车,可算大型农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是农村和农业生产的主要运输工具。一个村子里只有比较殷实的三两户人家才有。手扶拖拉机的问世,才让它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打造车的技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说,人们把这个庞然大物叫做车。其实“车”只是一个位置。找准这个位置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他能,他得到了师傅的真招。因此他打造造的车,三马一驾式,生畜拉起来轻松。说破了,就是要找准安放连接两个轮子的轴的位置。靠前一点,尾重,靠后一点,辕重。
赵大山只所以能得到师傅的真招,因为师傅是他爷爷,大名赵有福。木匠技术了得!就是这位赵有福的爷爷,也就是赵大山的高祖传说当年慈禧太后在頤和圆大兴土木,就露了一手,好几处建筑落墨放线,就是他完成的。许多飞檐抖供就是他设计的。得到了慈禧老佛爷的赏钱。看来人家赵家是木匠世家。这些不可能都是传闻,因为后来关中大旱,庄稼无收,年馑接踵而来。庄稼人为了逃命,远走他乡。出于无奈,用土地换几个盘缠。赵有福一家并没有趁人之危,他比别处多给乡亲们两个大洋,把乡亲们的土地接手过来。还当面承诺,以后啥时候回来,按时价可讨回土地。乡亲们听罢,莫不感激涕零。
谁知几年过去了,风调雨顺了,但回到家乡的人却廖廖无几。几百亩地长满了荒草。赵有福郁郁寡欢,没过两年,也辞世而去了。
时过境迁。赵大山的父亲赵新年把这三百多亩土地经营了几十年。小日本投降后,赵新年看三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就把所有土地平分给赵大山三兄弟 ,自己因老伴离世,出家云游去了。
赵大山那有心思在家待着做农事,只是请来几个帮工在家管理耕作,自己仍然在外做他的木工活,甘晋豫冀,是他的常去之处。那年他在山西看到一个场景,立马回到家里,兄弟三个人商量卖掉土地,两个哥哥拿不定主意,两个嫂嫂不肯答应,他只好独自卖掉了自己那份。他仍外出,老婆一人回县城娘家住着。
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地革命运动中,赵大山的两个哥哥被划定地主成份,并戴上了帽子。而赵大山因贫农成份分得了土地。并搬回了自己的老宅子。赵大山虽上学念书不多,但他从小走州过县,经历多,见识广。因此他后来常说一句话: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大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迎来了他做木工活的春天。
那年秋后,赵大山带着自己的徒弟小满去下河的柳家庄又要打造一辆大车。柳掌柜把他们师徒俩带到后院。帮他们俩放好工具,指着成片成堆的木料说:“就这现货,橡木,青(国)槐,松木,洋槐,槡木……啥木料都有,你自己决定啥地方用啥木料,我是外行,就不多说了。又指着旁边那个临时建筑说,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工棚,做活休息就都在这里了。吃饭的事,一天五顿,到时候就送过来了。抽烟,有苜蓿地里的旱烟叶子,炕土粪上的,劲大但还绵。还有老字号工字牌卷烟和宝成纸烟。……我最近还有事,下午就要出门,要耽搁几天,这里的事就交给赵师傅你了,”说着走过来握着赵大山的手:“有劳你了!”赵大山一时半会还有点不适应,停了好一会才说:“没事,你忙你的,这里有我们,你放心吧。”柳掌柜刚迈出一步,又停下说,“活要做好,工价随行。”赵大山说,“当然,一定会的。”
木匠每到一处,首先就是到发锯磨斧调墨斗。师徒俩人正忙乎,早点就送到工棚的餐桌上,后面一个小伙端来了一盆洗手水。小满正盯着热气腾腾的荷包蛋和烫面油饼,赵大山白了他一眼,示意快去洗手。赵大山一边用餐,一边心里思忖:这家掌柜不是一般平常人家,干活得更加细心周到才是。
徒弟小满跟赵大山学木工已经好几年了。他也发
现师父有好多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每隔几天就换一个口头禅,前几天刚说的那个“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天刚吃过早点,还没顾得抽烟,就突然冒出一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小满好生奇怪,但他又不好说什么,就又开始干活了。赵大山之所以收小满为徒,也是事出有因的。那年小满父亲暴病突亡,小满的母亲第一个想到这时候只有赵大山能帮自己。她正打算让小满去请赵大山的时候,赵大山已经踏进了她家的大门。她一见到赵大山就抱着他的腿跪在地上大哭不止。小满在一旁呆看着。赵大山说:“秋芳,节哀顺变吧!这里有我。”小满母亲停了哭声,抬头看着赵大山,赵大山扶起了小满妈。赵大山出资帮助小满妈秋芳,使小满的父亲入土为安。赵大山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他自己知道,请各位看官不要多想为好。随后就带着十六岁的小满学木工手艺去了。
话说回来,赵大山做这活计,那是轻车熟路,不到两天功夫,料全部下齐了。不过两个车轮子,还是有技术含量的,外面的网盘是有多块拼在一起成圆圈形的,不过赵大山有样板,也不成什么难题。这时赵大山望着这槡木车轴发呆了好一阵子,随口问小满:“”小满,你知道为什么要用槡木做车的轴吗?”小满懝惑地抬起头:“不知道”赵大山饶有兴趣地讲了起来:“说起来话长。传说刘秀当年带兵打仗。一个战斗下来,人困马乏。又饿又渴,当时正是槡椹成熟的时候,一树红槡椹救了刘秀的队伍。刘秀是真龙天子,封槡树为王。谁知传令兵把奖牌挂在了椿树上。槡树气弯了腰,你看槡树身杆直的不多。白杨树看笑话,它整天叶子哗啦啦响。构树和槡树是同族,也气的东倒西歪。其实槡木质纤维硬,有骨头有筋 ,耐压抗拉,是做车轴的最佳选择。但槡木不能做炕边……”“为啥?”赵大山还没说完,小满这时就问了。赵大山这时直起腰说:“你没听说过婆娘不生娃,怪槡木炕边吗?”
小满听罢,一头雾水。赵大山好像发现了什么,望着这槡木车轴发呆。
不是片刻!是良久!赵大山口中喃喃自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小满这时候知道,出事了,哪里有了问题。但他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一边干活,一边观察着师父的动静。
赵大山平时很少抽烟。这时他把那工字牌卷烟一根接着一根抽。把所以的木板刨了个两面光。
小满有意走到赵大山跟前说:“师父,你说这车厢底板不用两面刨的。”
“没事!这家主人细心,刨刨无妨。”赵大山无奈地回答。
又过了一会儿,小满走到赵大山前面说:“师父,我这左眼皮跳的厉害,莫不是师娘有啥事。咱们来好几天了,要不你回去看看?”
赵大山抬起头望着小满好一阵子:“你这小精灵,你师娘有啥事,该我眼皮跳才对。你跳什么跳?”
小满好象不高兴:“我是关心师父吗!”
那天下午吃过腰饭,赵大山回家去了。小满在这里干些零碎活。
一路上,赵大山总是想不明白,车轴为什么会短一轴头?常言道:铁匠短了一锤,木匠短了磁的象个贼!这当了半辈子接生婆了,还真把娃娃牛牛当脐带给剪了?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满的家门口。欲想返回,手却推开了门。小满妈秋芳高兴地迎进屋里。秋芳发现赵大山一脸的愁云密布,问了问孩子的情况。赵大山说啥都很好,不要抄心了。说着就告辞要走。秋芳心中想让赵大山留下,但她没有说出口。
一进家门,老婆一眼就看出赵大山有什么心事:“说说,有什么事还能难倒你?”
赵大山只有实话实说了:“人一天有三昏九迷二个四个不灵醒,那天不知咋弄的,把车轴短了一轴头?”
老婆接着说:“这有什么难的?师父还教你门背后那一招呢?”
赵大山如获大赦,跳了起来:“我咋就忘了这门背后一招呢?”
赵大山在炕上蹲了一晚上,看官信不?第二天天不亮就来到柳家庄。口中不停说着:“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祸。”
小满听到师父又变了口头禅,心想这事情一定有了转机。赵大山对小满说:“小满,这槡木做轴好是好,就是这根有点湿,得用火烤。”
两个人燃起了大火,抬来槡木车轴,开始烤起来。赵大山对小满说:“小满,其他活你不用再做了,专门给咱烤这东西。”
一天一夜过去了,小满还没有看出师父要停火的
意思。但他又瞌睡得不行,他还只好坚持着。他准备好晚上烧的柴火。赵大山见小满精神饱满,没有一点儿疲倦的样子,心里想,人还是年轻的好。半夜赵大山起来小解,见小满打起了瞌睡,他走的时候把车轴向火堆滚了一下,又上床睡觉去了。但他老是睡不着,翻来复去的,转輾反侧,难以入眠。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感觉在撩拨着他的心弦。刚合上眼,小满这时哭着叫醒了他:“师父,不好了,车轴烧坏了……”。“有什么不好的,烧坏了换一个就行了”,赵大山安慰小满说。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实在出于小满的所料。
新车组装的那一天,柳掌柜也回到了家。他仔细看遍了所有组件,满面春风,显得非常高兴。他走到车轴跟前问:“这是啥木料做的?”赵大山以守为攻:“柳掌柜的,这本来是要槡木做的,但我发现咱家这根榆木太好了。你想想,榆木都在榨油房做大梁,做这车轴真是大材小用了。不过咱家有这东西,好钢用在刀刃上。”柳掌柜一听眉飞色舞的,连口称赞:“还是赵师父见多识广,佩服!佩服!”
新车组装完毕,柳掌柜让家人栓好套绳,先拉来一头麦子红大犍牛 驾辕试了一圈。又牵来一匹枣红大骟马驾辕走了好几圈。接下来设宴谢匠。席间,酬金和礼品大盘端上,真是皆大欢喜。这时柳家姑娘走到父亲面前说道:“这是母亲让我送给这位哥哥的!”柳掌柜那有不许之理:“只要爱女高兴就好!”小满这时红着脸接过人家姑娘的礼物?
小满回到家里,把这次出门的事给母亲细细地说了一遍,就是隐瞒了姑娘送礼物的情节。这时秋芳听罢,气不从一处来,让小满去叫赵大山,她要问个明白,明明就是他设的套,还叫什么门背后的一招。小满有点难为情,怕师父不高兴。谁料赵大山已经进了门:“你们娘俩说什么呢,声音怪大的?”秋装指着赵大山说“什么门背后的一招,明明是你有意烧坏的,你让儿子背黑锅!他都二十的人了,传出去,谁家姑娘愿意嫁给他?”赵大山无言以对。傻傻地站着不动。秋芳一看火候已到:“我可告诉你们,他可是你的亲儿子!”秋芳说完,捂着脸坐下哭了起来。赵大山没有想到小满妈秋芳也有门背后的一招!他思忖片刻,高兴的地说:“好啊!我家刚少个儿子。这个儿子我认了!”秋芳看着赵大山高兴地走出了大门。
小满这时也拿出了柳家姑娘送的礼物。秋芳看罢,紧紧地把儿子抱在了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