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朦而胧之的诗 雪莲
——怀鹰《一个月亮一朵野百合》赏析
月亮把自己梳成
一把金黄的梳子
轻轻梳着野百合的梦
梳成另一朵野百合
我在窗口挂一串风铃
清风带着脆亮的月光
把梦儿一样的野百合
挂在风铃上
我的梦
一个月亮一朵野百合
正悄悄绽放
一朵野百合一个月亮
怀鹰的这首诗,是一首很奇特的诗,就其结构来说,抒情不像抒情,叙事不像叙事,咏物不像咏物,文字游戏不像文字游戏,而是介于这四者之间。我相信那是诗人在一瞬间爆发出来的灵感;每一行诗句都恰到好处,不朴实也不夸张。读这首诗,我们耳边便有一首轻巧的小夜曲在飘荡。
诗里反复出现两个意象:月亮、野百合,各有其象征意义。月亮这个意象在怀鹰大量的诗歌创作中屡见不鲜,可见诗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已到了刻骨铭心的境界。月亮不仅仅是月亮,而是拟人化的月亮,当然,这里头糅合了诗人美丽的想象。“月亮把自己梳成/一把金黄的梳子”,本来,这是不合常规和逻辑的词语结构,按照一般的思维来看,理应是月亮把自己梳成金华的模样,但按照这样的写法,月亮的魅力也就减色了。它把自己梳成金黄的梳子,诗句的结构显示月亮的柔情和细腻,这把梳子是用来“梳着野百合的梦”。野百合的象征意义在于逝去了的幸福又将回到身边。“梳成另一朵野百合”,奇特的句子结构又跳进我们的眼帘,那意思是说,幸福是双重的,这不仅仅是野百合的梦,也是月亮的梦。
第一节诗没有惊世骇俗或丝丝入扣的诗句,却有舒缓的流水似的写意,为此,月亮和野百合合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节是个化境,诗人从旷野转移到“我”的身上来。“我在窗口挂一串风铃”。挂风铃的作用在于引进清风。清风是个中介,“带着脆亮的月光/把梦儿一样的野百合/挂在风铃上”。如此,月亮和野百合就结合在一起了,有点恍若梦境的感觉。诗人明明在说一个梦境,但不直言,反而通过这种恍兮惚兮的朦胧意识,让读者沉潜于中,慢慢的去消磨品味。
“我的梦/一个月亮一朵野百合/正悄悄绽放/一朵野百合一个月亮”。至此,诗人才阐明月亮与野百合的恋情,虽然是个梦境,却让我们有某种陶醉的感觉。这个恋情正悄悄绽放,奇特的是,月亮和野百合的角色互相渗透、转换,此时的野百合仰起脸儿来,千言万语都倾注在与月亮的凝眸里。
怀鹰的诗是很唯美的,有时也朦而胧之。像这样的诗如果没有高超娴熟的文字功力,非但写不好,写不出那种深邃,欲语还休的意境,反而会陷入一种不知所云的境地。

怀鹰,原名李承璋,福建南安人,新加坡公民,曾做过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书写文学网主编,目前为专业作家。
获国内外25项文学奖项,第一届《城市文学奖》冠军,《宗乡文学奖》小说组及散文组冠军,第一届《新华文学奖》推荐奖,香港中文大学主办青年文艺创作高级组获奖人等。主编过《青年文艺双月刊》《新加坡文艺》《新加坡小小说》《新城小作家》《创新诗刊》《缅甸新文学网诗歌报》等。出版过25部包括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