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是一座适合走读的城市

李建设
最初是从陈忠老师的诗集《青苔上的月光》认识他的,我以为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进一步熟悉后,还知道他是研究徐志摩的专家,更加深了我这一认知。及至后来,陈忠老师和逄金一老师,王展老师合编的《徐志摩与济南》一书出版,这一认知才有所改变:陈忠老师不仅仅是一位会吟风弄月的浪漫主义诗人,还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型专家!
现在,他又结集出版了一本《走读济南》的书,里面收录了他近几年行走济南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37篇文章,既有闹市的繁华瓦肆、偏远的乡村古寺,也有千年遗存的里弄小巷、高宅大院,还有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与今人的对视与思想交流,,真的是走过了济南的角角落落,读过了济南的山山水水,内容事无巨细,涉及到济南的方方面面。一些篇章此前在报纸杂志上刊登过,我有幸先睹为快,对陈老师优美的文字、诗化的语言早就欣赏过了,只是没有想到勤奋的陈老师一发而不可收,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最后竟结集出版了这厚厚的一本大作。
陈忠老师生于济南长于济南,对济南已经足够熟悉,然而,他却怀着一颗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好奇之情,林黛玉进贾府的谨慎之心,愿意以新鲜的视角,独特的走读方式,重新用脚步去阅读济南认识济南,给人一个全新的济南。走读的妙处所在,就是能走着欣赏,走着阅读,走着思考,然后咳唾成珠,遂有了这部《走读济南》。
我也是从《走读济南》中重新认识济南的。我来济南的时间已有二十年,不可谓不长,但对济南的文化底蕴还是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走读济南》为我开启了一扇了解济南的窗户。我对陈老师能走读济南很是羡慕,能走读济南,说明和济南的距离很近,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空间上。上学时,我一直是寄宿生,特别羡慕那些离家近、能走读的同学,每天可以回家吃饭睡觉。我对陈忠老师的羡慕是由衷的。及至我也有了可以走读济南的机会,却发现没有陈忠老师的那种心境和才气,所以还是跟着陈忠老师的《走读济南》读济南吧!
陈忠老师是老济南,从小就生活在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从《走读济南》的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得到,就像陈老师在序言中所说:济南是一座使人身心俱得慰籍的山水之城,是一片让人难以割舍缱绻之情的安恬之地……这样的句子在书中俯拾即是,字字句句都蕴涵了陈忠老师对济南的热爱和眷恋!
古往今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济南,书写者何其多也,怎么写出自己的风格,标新立异,那就仁智之见了。陈忠老师用诗化的语言去写济南,无疑为这本书增色不少。看似随意的行走,却是诗人的心在阅读,阅读济南的人文历史,济南的风土人情,济南的过往和今昔……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济南的一眼泉、一座亭,甚至一棵树都那么可圈可点,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说到《走读济南》,不但书名起得妙,里面的文章题目也起得别具一格。前几年颇流行知音体题目,有一种煽情催泪的效果。陈忠老师的文章有些也采用了知音体式的题目,比如《在月下,看一帘花影月移来》《老舍故居.那里总有人惦记着我》《在洪家楼教堂,我只是感受到了宁静与柔和》,但是,却又和知音体不同,他是用诗意化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内容,表达真情,没有煽情。
《走读济南》虽由37篇文章组成,但语言风格连贯,句子简短,意蕴优美,通篇读起来像诗一样有短促有力的节奏感,朗朗上口,这是陈忠老师作为诗人的文学气质,也是他的走读之功。
泉城济南就像一本装帧精美的大书,是一座适合走读的城市,无论大街小巷还是河边湖畔,走走停停,可以静坐思考,可以触景生情,像陈忠老师一样走读济南,融入济南。
唯有走读,才感觉与济南如此亲近;唯有走读,才将济南读得这样细致;唯有走读,才将济南读出了如诗如画的韵味!
让我们跟着陈忠老师的《走读济南》,走读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