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 陈政 近照

陈政■诗歌意象初探(5)

从明代到清代,“意象”这一术语较频繁地出现在诗歌理论著作中。明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谈到:“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王世贞在《艺苑厄言》中,把“意境”描绘为“意象”,而清代王夫之又把“意境”概括为“情景”。这一阶段,“意象”这个概念是可变的,游离的,更多的时候,它是“意境”的代名词。直到现在,有的著名学者还认为“审美活动中的具体意象近似于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因而,我们也不妨把这一阶段看成是意象一一意境的混合阶段。
通过对上述四个阶段的考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一)“意象”这一术语在我国古代文论中确已存在,并被使用,但因为以前文学理论批评上的术语,昔人并没有严格地规定它的含义,所以同样一词,甲可以这样用,乙又可以那么用,假使混而为一,就不免牛头不对马嘴了。这是引起分歧,导致混乱的原因之ー。
(二)古代诗论中有性灵说、神韵说、格调说、兴趣说、意境说等等,特别是意境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重要范畴。而“意象”始终没有在古代诗论中成为一说,也没有作为诗歌美学的主要品评标准,还仅仅是一种构思谋篇,修辞达意的手段。但有的理论工作者没有充分注意到这点,仅据古代文论中出现了“意象”这一术语,便认为中国古代也有了系统的意象理论,并用这种“理论”模式来套当代新诗意象,这是引起分歧、导致混乱的原因之二。
(本文为1984年笔者电大的毕业作业。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