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强
毕德华先生是知名的山水画大家。很多人认识先生,多是因为其画山水的口碑,其作品供不应求。其实,先生在画竹方面的造诣比之其山水画的水平丝毫不差。
先生的画竹水平,起先,我也是半信半疑的。虽然曾在微信平台上,看到先生于山水皴擦之余,兴笔写出的几幅墨竹小品,我并未曾放至心上。然则一次,在海丽管业集团老总的办公室里,一幅名为《晨曦》的竹画,莫名地吸引了我。第一次,我被画中的意境和气韵震住了——一道弯弯的小溪远远走来,穿过那幽静的竹林,雾霭袅袅处,若隐若现的一丝阳光,给人紫气东来的神清气爽,这是怎样的气场啊?因为震憾,所以急切地想要知道作画之人是何方大师。当看到“无峰山人”四字时,我终于知道,德华先生画竹的气场一点也不输其山的重峦叠嶂之势啊!
闲暇之时,与先生接触多了,交流多了,才知先生对画竹的见解是颇为深厚的——
“胸有成竹”,德华先生非常喜欢这句话。他非是因了文湖州、苏东坡、李息斋、郑板桥等前辈的教化从之,而是因为他亲身观竹、悟竹、省竹和融竹的切身体会。他主张要带着感情去观察竹子,真正放下身段去同竹子交朋友,用自己的精神认知同竹子交流,带着作画时的气韵去反省体悟竹子,把自己融入竹林,去体会竹笋的发芽抽节,去体会叶的律动,去认知竹节的锤炼,去感受竹竿的挺拔。他说,只有这样做,才会真正体悟到竹子刚直、谦逊、虚心,不亢不卑,潇洒处世,未出土时便有节的特性;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做到懂竹、知竹,知其节、识其性;只有这样,画出的竹子,才会蓄其势、谋其局、成其韵。
“喜画兰,怒画竹。”他说:“画竹子,必须要有其势。一枝一叶一竿,无论浓淡,无论老竹与新簧,无论风竹、雨竹,还是雪竹,必须彰显竹子的挺拔向上之气节。”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在生活中,先生常常直言不诲,这或许就是受了竹子的影响吧?!
先生还说,画竹必先从《竹谱》,要熟练后再脱谱,临摩大家的作品,画出自己的作品。但观先生之画竹,虽有古人墨竹的写意,而又内敛;虽有墨竹的写实,却又不拘泥于竹子的精微写实。一意一实之间,把握得当,整幅作品下来,给观众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他创作完成后的墨竹作品,无形之中会有一种气场,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气韵。看后,总会使人产生一种激扬人生向上的气息!
这是我观德华先生画竹后的最初感受。您的感受如何呢?
2019年6月20日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