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钊
打开你的书来——
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根火柴划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辉。
——莫洛《读书》
算不上图书馆的“常客”,但至少是个爱读书的人。第23个世界读书日的前一天,是个周末,我们全家出动到图书馆读书,共同感受馆里的书香氛围,享受亲子阅读时光。尽管当时天公不做美,细雨迷蒙,但丝毫没影响读书的心情。
图书馆在榆山路中段,闹市取静,环境幽雅,藏书丰富,不少家长带孩子前来阅读。尤其周末、节假日,常常满员,一座难求,我为县城内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而感到高兴。
小时候跟大人上县城,喜欢到图书馆转转,让我知道这里竟有那么多书,还可以免费阅读,在这里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从部队转业后,我在县城工作,每从图书馆门口路过,常感恩那些曾经读过的书,虽然有的已想不起名字,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是一块块埋进地基里的砖,撑起了一个农家孩子内心的高贵。
今天的图书馆,经过了翻新装修,外观更漂亮,内部更完善,书籍更加丰富,读书的条件更好了。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享受“贵宾卡”的服务——免费办理读者卡,手续挺简单,带身份证原件,填写登记表。有了卡,喜欢的好书可以带回家读,借书时间最长为一个月,期间没有费用。读者卡上还标着“微信扫描二维码,看更多图书”。试着用微信扫一扫读者卡上的二维码,登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能在线阅读,不错。图书馆推出的便民举措让人“点赞”!
书是是学生必不可缺的精神母乳。在图书馆三楼的多功能厅,女儿和同学开展了阅读分享活动,共同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孩子们朗诵一首诗歌、分享一篇读书感悟、演讲一个精彩片段,从不同角度诠释读书的带来乐趣,展示着自身的进步和提高。此时,站在台上的他们,一脸的阳光、自信和幸福,朗朗书声,飘荡在图书馆的上空中。
孩子的成长要多些书香萦绕。尤其当前,我们身处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功能变得的越来越强大,纸质书籍已不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不少人渐渐放下了手中的书,随时随地用手机“阅读”或娱乐。五岁的儿子,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拿手机,就想方设法到我兜里掏手机玩,我常为此担忧。作为父母,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我能给他的童年留下什么呢?
散发着氤氲书香的图书馆,有浓浓的阅读氛围。图书馆二楼专门开辟了少儿阅览室,也是亲子阅读区,窗明几净,有适合儿童坐的小椅子,也有适合家长陪伴的桌凳,坐上去很舒服,还有充满童趣、形状可爱、颜色鲜艳的书架,书籍内容从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到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有小孩子喜闻乐见的绘本,也有适宜大孩子的儿童文学经典。分享活动结束,孩子们到少儿阅览室前来挑选喜欢的书,围坐在书架旁静静看书。陪同的家长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给孩子悄声讲解。还有的家长要同时照看两个孩子,一边指导老大阅读,一边照看调皮的老二,看上去只有一两岁的小娃娃已能满屋跑,好奇地盯着花花绿绿的图书,不时要伸手去拿。
此时,儿子在妻子的陪伴下,坐在书架旁安静了下来,一本带绘画的《找不同》引起了他的兴趣,妻子翻开简单辅导后,他掌握了对比方法,很快找出其中颜色、大小、多少的不同,乐此不疲。有时,阅读习惯是无意间养成的,或许从一本画册开始,可以引领孩子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孩子心中播下书香、文明的种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是我们能留给他的最好的东西。
我和女儿各自选好书,靠窗坐下,拿起沉甸甸的书,未曾翻页,心态已然宁静。我们选的是沈石溪的作品,捧卷而读,一会儿便陶醉在了动物王国的曲折故事中,感受原始阅读与思考的魅力。轻开心门,书之清流缓缓而入,慢闭心门,书之清香久久于心。和孩子一起入神忘情的读书,就会忘记时光,直到图书管理员提醒:“要下班了,请大家把手中的书放回原处! ”“下次啥时再来呀?”孩子放回手中的书,犹自依依不舍。
走出图书馆的人群,带着书香,散在雨后条条街道上,让整个县城开始新的绽放,整个小城仿佛充满了温度。没事常到图书馆,在读书中升华才气、提振精神、强劲力量,这应是新时代平阴人的更高追求。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书香相伴,以书为友,让读书成为我们不离不弃的生活方式,陪伴终身。如此,才不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