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肇平
平阴大地的初夏,绿意盎然,芳香四溢。玫瑰园里的笑声划破了长空的寂寞,芬芳之气熏浴山谷田野,叮咚作响的泉水给人们奏起了奋发向上的乐章。
这一天,县令神清气爽,满面红光,见到身边的人也是笑容可掬。大堂之上,问起了;“咱们东原大地什么可为国宝?”,看到县令平易近人的神色,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答起来,有的说:“玫瑰!”有的说:“阿胶!”还有的说:“泉水!”。。。。。。“哈哈,都对!都对!”,“玫瑰象征着美丽和爱情!阿胶是延年益寿的神药!泉水呢是生命的根脉!”,右手指着刘玲珑说:“安排个时间,去杨将军家看望一下老人和家属。带上些玫瑰、阿胶到大寨山下用泉水泡壶茶,给军老补补身子。”刘玲珑躬身答道:“良辰吉日我去占卜!”
杨将军名叫杨信,他的父亲杨恩。前几年,杨信曾是采花结良缘的名人,充军后当上了大官,名耀东原。作为当地的县令自然对皇官家属高看一眼。
杨信家住大寨山下,每年都去翠屏山下采些玫瑰花,用洪范池的泉水浸液给当地人治疗神志不清等疑难杂症。这一年的四月初八立夏,杨信的父亲杨恩告诉儿子“早起,赶在太阳冒火时停采。”初七的晚上杨信的老娘就把厚厚的一摞饼烙好,用笼布包起来,放在了杨信的褡子里。
初八的五更刚到,杨恩便心神不定地听着儿子杨信是否按时起床。杨信是个聪明伶俐极守信用的小伙子,为人忠实,一诺千金;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知难而进,见义勇为。起床后,敲手捻脚地来到父母窗前打招呼出门,这时杨恩早就咳嗽了一声说:“路上当心,采上一些早回来!”,杨信小声答道:“知道了”,慢慢开开大门上了路。
个八时辰的路程不知不觉中撇下了,凉风习习,香气扑鼻,真让人神采奕奕。刚走到表姨的家门口,姨父王之义笑着开了大门,亲热地说:“进家喝口水,咱们就去采花蕾!”表姨早就把水冷好了。杨信寒喧一番后,拔腿进了玫瑰地。
初夏五更后的翠屏山下本应是寂静的,静谧的山谷里不时有了些呼呼啦啦的枝条碰撞的声音。曦光中忙碌的采花人布满梯田。随着曙光的增强,人们也就遥相呼应起来,问寒问暖问喜事,熙熙攘攘开始照应,接撞而来的就是枝头上的鸟鸣。鸟语花香,芳香四溢,只熏得人们洋溢在仙境中了。一个时辰过去,杨信和他姨父各自采了多半篓子玫瑰花蕾。王之义叫着杨信回家吃饭,外甥笑着说:“我已给我姨说好了,我要上山去拜佛!我娘烙地饼带在身上,我一会儿山上吃就行啦!您老回家吧!”王之义不好再让,把爷儿俩的花蕾合在一起也就高兴地回家了。
翠屏山麓,男男女女青年多,熙熙攘攘登山来。杨信走在爬山人的最前面,不一会儿当有些累时,恰巧到了泉水边。清澈的泉水自石崖缝中淅出,很是诱人。杨信把褡子往石崖上一撂,把水撩出小小的泉池外洗了洗手,接着双手捧起托向嘴边,半口喝下时,忽一声“哎吆!我的娘哎!”清脆悦耳,惊人心魄。猛扭头看时,一位妙龄女子在近泉几步开外跌倒,正双手掐着脚脖子呼叫。不由心的恻隐之举,杨信一蹿到了女子跟前,双手抓着双膀将她托了起来。然后慢慢地放到泉边的石崖板上,他们还没有怔过神来,后边的同行看到后,急乎乎地喊着“香云!你怎么啦?摔着了吗?”,这时,香云才看着眼前的帅小伙子红了脸。而杨信正想开口问“你。。。你。。。怎么啦?”时,却被香云的花容月貌把眼球给定住了。跟上来的人们一边问着香云的崴的脚,一边被他俩的会神儿一幕所欣喜。还是同来的香莲姐姐聪明,“快快!让小哥哥给妹妹捏捏脚,捏好了再爬山吧!”
这时的杨信面红耳赤,羞涩的一句话说不上来,一脚在上,一脚在下,正想再去喝泉水,却也拔不动步了。何况刚才的举动中双手被麻木得不知有多么自在?另一位大嫂子看了眼前的一幕,心中好爽㕭!笑着说:“小兄弟,你真好,好人做到底,还不赶快给香云捏捏脚,不然,脚会肿起来的!”只弄得杨信不知所措,一手挠着后脑勺,一手挎在胸前乱抓挠。一会儿围了七、八个人,看着热闹的多,真心为了香云崴脚治伤的少。
还是香莲姐姐、王二嫂子是真心。“你们都走吧,继续上山,我和香莲陪着香云,大不了让我们的小哥哥把她背下山去!”说完,摆着手势,让人们爬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看着,不时地扭过头来招呼声,上山去了。
香云坐在石崖上,右手伸出抓住右脚踝,左手抓住右小辫儿放在嘴边不住地扫嘴唇,两颊红润,凝神的看着杨信,似有所语,就是说不出来,满心的感激,只有用眼神来表达!通情达理的王二嫂拽着杨信:“你不是王之义家的外甥吗?早就知道你是个好小子,快!来给香云捏捏脚!不行的话,把她背下山去!快!”犹豫中的杨信向前移动了一步,胆怯的不敢抬头,心里却是鲜花怒放,脸上是魂不守舍,眼里是如鱼得水,手足是娓娓挪挪。
还是香云发话啦!“该叫你表哥!我和之义叔是近门儿,早知道你是谁!来吧,哥!”这时,杨信欣喜地走到香云身边动了手,香莲说:“杨小弟,你知道为什么叫你捏腿、捏脚的吗?你年年来,我们都知道,知道你是个好小伙!。。。。。。”说着、应着,杨信不好意思地动起了手。这时,王二嫂一边给香莲使眼神儿,一边轻轻地用手拍了一下杨信的肩膀语意双关地说:“小弟弟,香云交给你了!”杨信身子颤动了一下。“这处泉水叫落阳泉,说不定会飞出大凤凰来!”说着说着,她俩走远了。
香云高兴极了,眼里的惬意,心里的舒服,都把脚疼给忘了:“杨信哥,好几年了,我都知道你来采花蕾,今天是我娘叫我来跟随你的,你的忠诚、勇敢、聪明,我们都知道。”“你每年来时,见了我总是笑绵绵的是吗?”这时的杨信满面春风,通身春意,轻轻地捏脚,不时地观颜察色,心胸如潮水澎拜,手中的香云的嫩脚如玉块般温润,也开始了他的交流。“我每次来,见到你就不渴不饿了!”抬头想看一眼香云时,香云如痴似的几乎把脸贴到了杨信的脸上,杨信不由又一次颤动,几乎让他屏住了呼吸。接着,他用双手捧出泉水给香云洗了洗脚,数次清凉的泉水冲刷到香云的脚面时,她的心脏如同琼浆浇灌着一样,有说不出的甜意。花和泉水在沟通着他们的心灵,不知又有多少游人爬上了山,他俩全然不知。杨信捧了几次泉水洗脚后,抓住自己的衣襟把香云的脚面、脚心、脚趾、脚后跟擦了个净,香云自己没在意的穿上了布娃,顺手把胳膊搭在了杨信的肩上,不知怎地就起来了。他们去山上找到了王二嫂和香莲,你一言我一语什么瓜啊枣啊、桂圆啊、花生啊地闹腾了一阵子。
第二天,王二嫂就把事情的经过和杨信与香云的情投意合诉说给了香云的爹娘。香云的爹娘春风得意马蹄疾,王二嫂好人做到底,赶快到大寨山下做媒婆,当年腊月里就成全了这对伉俪。
秋去冬来,他们来往于翠屏山下玫瑰沃野和大寨山下的泉池边,激荡着泉水和玫瑰花蕾内心深处碧波,成就者人们康宁福寿的愿望。时光已经到了唐朝末年,大寨山下杨恩的三个儿子都被充军,大、二儿媳均抱孩子回娘家居住。香云是三儿媳,结婚不久的她,只好苦守空房。杨恩家室春伤,就只好和年轻美貌的三儿媳共同生活。由于杨信和香云的互倾互爱,香云又受到家父、家母的良好教育,对待公爹尊孝兼优。而杨恩经常地走亲访友诉说香云如何如何得好,大街上经常拉嘎香云怎样怎样的孝顺,竟闹得妇孺皆知,人人称道。
人心隔肚皮,湖心隔贸易。久而久之,街坊邻居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吃醋,扬言:杨恩和他儿媳妇相好。曾经有人偷偷翻墙去看香云给他老公公暖脚。讽言疯语竟在几年内传到了三儿媳的娘家。娘家娘,识文执礼,教女有方。闺女——香云,心灵手巧,貌若仙女,知理道法,既守节操又懂孝道。就真的给她老公公暖脚,也不失贞。
三四年过去,六月十五已到,邻居约她上山烧香磕头,路经“昧心桥”。这“昧心桥”可是检验一个好人是不是地道的好地方,坏事做绝的人到了桥头就会心有余悸、胆战心寒的,“不怕半夜鬼叫门”的人,都从容不迫的欣赏着无限风光顺利而过。“昧心桥”长约百米,东北、西南走向,顶宽2、3米不均,最窄处不足1米。其上岩石高低错落,磐石扭曲,时有间隙,两侧皆为深谷,俯视深不见底。人行其上,忐忑不安,心悬一线而不寒而栗,为趿步大寨山较为险要之处。有传心地不善者难以通过,所以叫做“昧心桥”。这也是人们诅咒那些心无善念群体的方式吧!不过,游经此地,一定要倍加小心,免得“一足失成千古恨”。就是因为如此,乡邻右舍、疯言疯语的人们想出了办法收拾一下杨恩的儿媳——香云,也是暗地里考验她是不是好人,并且,暗暗禀报县令亲自观阵。这香云心底无私天地宽,路径桥上如同仙女翩迁起舞,轻松地经过了昧心桥,平息了一场风波,当年受到了县令嘉奖。
第五年上,杨信当上了大元帅,回家探亲时的威风劲,惊动了整个东原大地。后来,全家自大寨山下的东峪迁往西域,成了大宋江山的顶梁柱。
后人便将那大寨山上的“昧心桥”也叫做“天仙桥”,这一段玫瑰情牵山魂的故事常颂不衰,成为中国第五大爱情故事被写成了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