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七言诗 今日夏至(外一首藏头诗)
文/春色满园

今日夏至盛夏到,
夏季燥热实难熬。
白昼最长夜最短,
太阳直射角度高。
夏至之后三庚日,
俗称入伏要知晓。
三伏持续四十天,
热在中伏锻炼好。

(外一首藏头诗)
【今】朝还是艳阳天,
【日】照直射烤地面。
【夏】日炎炎勤锻炼,
【至】人无己不畏难。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平和体质夏至饮食小贴士:
适宜: 土豆、黑木耳、葡萄、桂圆、带鱼、鸭肉、鲶鱼、冬瓜、山药、荷叶
夏至节后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雨后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令人食减,身重,烦冤,出现各种脾胃问题,养脾气,去湿气是为要紧。多吃土豆、黑木耳、带鱼、鸭肉、鲶鱼、菠萝、芡实、水芹、无花果、冬瓜、山药、薏仁、玉米等食物。此外,上个节气提到的增苦清热(荷叶、茶、陈皮、苦瓜、苦菜、动物肝脏等)继续。雨少的地方多喝些绿豆粥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雨多的地方喝些莲子粥(莲子20克,薏米、芡实各10克,白木耳少许)能滋阴养神,清热解暑利湿。
少吃: 冷冰、蜜水、凉粉、冷粥、鱼子、大肠、舌
《颐身集》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冰、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寒伤脾胃,令人吐泻之意)。” 按照《黄帝内经》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养生原则,顺应自然,自然界夏天是没有冰的,所以过吃冰冻、冷饮之物是不利于养生的。少吃动物大肠、舌、蛋黄、肥肉、鱼子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忌吃:韭菜、獐肉、鹿肉、马肉、大白菜、鲤鱼、沉水的甜瓜、猪心
《金匮要略》云:“勿食韭菜,令人乏力,损目。”《千金方》云:“勿食獐鹿马各兽肉,伤人神气。”《岁时记》曰:“勿食菘菜(即大白菜),发皮肤风痒。”《千金方》曰:“五月勿食鲤,多发风。勿食其脑。”《便民图纂》曰:“甜瓜沉水者杀人,多食,阴下作痒生疮。患脚气,食之永不愈。双蒂者杀人,且此物不可与油饼同食。”《金匮要略》“夏三月不可食猪心,恐死气犯我灵台耳。”故整个夏季都不适宜吃猪心。《本草》曰:“(芒种、夏至)勿食山泽中水,......,勿食蛇鳝,勿食羊蹄。”
平和体质夏至运动小贴士: 清晨、傍晚运动、勿汗泄太多
每天保证一定的活动量,但不宜剧烈活动,否则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清晨起床或晚饭1小时后找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或散步或在健身器材上活动锻炼,伸腰拉胯半小时到1个小时,运动后出汗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以防水中毒,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伤害身体,埋下病根。
平和体质夏至起居小贴士: 睡好子午觉、养生又美容
睡觉一样是有学问的,夏日提倡“子午觉”,古人把“三寒两倒七分饱”称为养生之道的三大法宝,其中的“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中医讲,子时是人体气血流注胆经,胆经最旺的时候,胆为肝之余,肝藏血、藏魂,又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如果这个觉睡不好,肝不藏血,血不归经,第二天人就会看上去无精打采,脸色暗淡无光,久之对养生和美容都非常不利。《黄帝内经》关于“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的论述,所强调的就是“子午觉”的重要性。午间小“寐”,在这昼长夜短的夏至时节可以起到焕发精神,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平和体质夏至情绪小贴士:快乐工作、愉快生活
《黄帝内经》载: “心气虚则悲”,意思是说心脏功能低下的人,在精神上容易出现悲哀,加上仲夏的炎热,更易影响心情。因此,要注意避免这些负面的不良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才有助于夏季养心。工作时,不断挖掘一些自己的兴趣点,快乐工作;闲暇时,找一些自己爱好的事情做,愉快生活。良好的情绪不仅有利于心脏,而且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能让情绪有所改善。看看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所写:“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不是吗?。还有诗描述:“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可见夏天自有夏天的美好!
平和体质夏至茶饮小贴士:健脑茶
白菊花5克、麦冬5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加适量蜂蜜当茶饮,每日1剂。此款茶饮具有清热醒脑提神的功效,很适合盛夏闷热不适时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