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寨村 千年古槐见证古村的历史
提起胡底乡贾寨村的千年古槐树,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佳话——千年之前其父陈楚为了福荫相邻,在庙宇古阁前后栽了8棵古槐,传说此树就是陈策在诗中写的那棵树,可能为唐代所栽,历经岁月的沧桑变化,如今8棵古槐中已剩下村中南面这仅存的一棵。
据村里老人说:东庵庙或观音阁门前已有古槐,这棵树最远追溯到唐朝时期,至今有近千年历史,见证了贾寨村庄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直到七十年代前,这七颗古槐因为太老了,树干、树枝都自然风化成了“碎木屑”,如今古槐的“母树”早已经风化消失。
如今贾寨村中尚有一棵古槐,树高约二十多米,直径约三米,树冠范围的直径约三十米,树龄已有一千余年,是胡底乡最大最古老的一株,可谓这块热土上的古槐王。需要三四个成人才能环抱过来。树身虽然部分空洞,但仍枝繁叶茂,其枝干上开裂的树皮,色苍质陈,当地百姓村里人在树身挂满了“有求必应”的红布条,已将其奉为神灵,每当小孩体弱多病时,就“寄养”给古槐,以祈求其庇佑。每在逢年过节,这些干儿子、干女儿就会在古槐上张挂对联、匾额,焚香叩谢。
如今,树根上的表皮大部分已被磨去,只剩下光溜溜的木质,像虬龙的利爪一样扎入大地。主杆上蘖生发出五个分枝,西南一枝已折,枝干上绿叶与枯枝相互掩映,似过去与现在在高空细语,尽管如此,就在那主杆上仅存的一溜树皮上,还萌发出些许细枝嫩叶,顽强的生长着,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诠释的那样透彻与深邃。然出人意料的是到来年春风吹荡时,古槐的残根处发出了新芽,逐渐长成了现在伟岸的古槐。村民们遂称奇不已,成为所在村庄的标志,成为人们崇拜敬仰的圣物,成为浓缩在游子心中的故乡的名字。
贾寨古槐确切的历史年代,已无史籍可考,但贾寨人俗称其"千年古槐",也可说年代久远,陈策在族门这篇碑文里浓笔抒情,曾手书篆体石刻"咏门外长槐",嵌在其观音阁的围墙上,如今村中南尚有一颗古槐远远望去,盘根错节,弯腰扭身,木质布已锈蚀中空,仅存苍老的树皮,凝聚着贾寨村中的历史的沧桑,几百年沉睡多年的古槐树皮喜发新枝。
碑文最后以《咏门外长槐》诗结束,以树喻人,精彩绝伦,咏门外长槐:
门外长槐不记年,千枝万叶向青天。先人种此昭阴德,早凯儿孙滚滚贤。
老干活枝叶更森,儿孙辈辈席繁阴。祖功培此根深口,尚发三槐高万寻。
四壁青山拥此槐,柯条盘耸倚云开。寒楦百阅口口茂,天为先公栽者培
一个大村,八棵古槐,几千人,很多故事,是岁月,是向往,是憧憬,由远及近的思念,或隐或现的影子,一层层裹着记忆,织在心头眉间,愈久愈浓也解不开,这些古槐,不仅仅是对一种古老生命的重视,更是对一种千年文化的呵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