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以来,省委统战部领导班子先后12次带队到在礼村为脱贫攻坚工作把脉问诊,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和帮扶活动,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累计捐赠物品价值50余万元。特别是省委统战部向在礼村先后派出两名得力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协助在礼村党支部狠抓精准脱贫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不搞花架子,脚踏实地真扶贫,扶真贫,探索出一条多措并举,行之有效的路子,在扶贫攻坚的征途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狠抓党建统领扶贫
在礼村党支部由于多种因素,多年没有换届。存在党员组织观念不强、组织纪律焕散,班子成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缺少为民谋利观念和创新意识等问题。初来时,工作起来很不称心,阻力较大。面对现状他决定狠抓党建,从思想教育入手,抓脱贫,带动各项工作开展。驻村干部深入群众之中,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村情村况,征求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和诉求,做群众的贴心人。村民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着党支部。”这充分表明群众对党支部寄托着信任和期望。他多次会议强调:农村富不富,关健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只有选个好支书,建个好班子,才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变组织动力为扶贫攻坚动力。在礼村人杰地灵,广大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正能量,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党的工作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发动党员群众,抓党建不动摇,利用农村换届之机,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接照上级安排和统一布置,严密组织,成功完成换届工作。顺利地选出了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组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班子。新班子的产生顺民意、得民心,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他带领新一届党支部成员走出去,开眼界长见识,激发开拓创新精神,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村班子只有不断地为群众谋利益,才能真正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的“领头羊”,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才能把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才能精准扶贫,帮贫困户早日摘掉贫困帽。

筹措资金扶持惠民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驻村第一书记把群众当亲人,带着感情帮,真心实意干。过去的在礼村虽经历任班子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仅完成了部分村干道水泥路面硬化。大多村民居住的小巷子入户道路都还是泥土路。村民晴天一身灰土,雨天两脚泥巴,出入十分不便。驻村第一书记入村后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省委统战部多方筹措扶贫资金用于村各项设施的建设、改造,用在惠民利民工程上。统筹安排,合理开支,强化监管,逐年分批完成了村干道及入户道路的水泥硬化、亮化和美化。2016年至2018年在礼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资金290万元,其中争取省派第一书记扶贫资金158万元。新建道路2880米,使辖区的三个自然村组组、户户通水泥路,安装太阳能路灯220盏,实现所有自然村主干道照明全覆盖。群众高兴地夸第一书记是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式党的好干部。

产业项目带动脱贫
为了使在礼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在礼村引进了洛阳鸿顺铅笔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年销售收入160万元,净利润10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20人左右。2018年还引进洛宁县宏祥服饰箱包有限公司,投资145.6万元,带动就业人数100余人,引导在礼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协调洛阳利源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在礼村北坡流转土地4200亩,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方便村民务工赚钱。加之原来的富宁木业公司,天宁木业公司安排部分群众就业,使在礼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有效地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因人致宜精准扶贫
驻村干部带领村班子入户走访,摸底排查,严格安照上级要求,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持续深化“一转三推进”工作,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目前全村贫困户26户,贫困人口87人。贫困户情况千差万别,致贫原因也多种多样。因病致贫7户22人,因残致贫12户40人,因缺劳力致贫2户5人,因学致贫5户20人。其中,分散供养五保户6户,低保户13户,一般贫困户7户。目前已脱贫20户65人,还有未脱贫6户22人,在礼村贫困人口发生率0.5%。根据上级强农惠农方针及金融扶贫政策,考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该转移就业的就转移就业,筛选出26名贫困人口安排公益岗位。有发展意愿和条件的就授之于渔,帮助他们学技术,上项目。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则授之于鱼,解决他们生活的燃眉之急。小额创业贷款(三阳助力贷)8户,小额创业贷款(湖羊助力贷)1户,托管收益为8%;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户6万元,用于种植、经营类等产业。妇幼保健院带贫7户贷款35万元,每户年收益2000元;祥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带贫1户贷款3.4万元,每户年托管收益2000元;洛宁宏达木业带贫4户贷款20万元,每年每户托管增收2000元。新增科尔沁肉牛养殖项目16户,每年每户收益800元。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特殊疾病(慢性病)门诊、大病救助基金等政策。


转变思想提升内生动力
为了提高在礼村党员群众的思想觉悟,驻村第一书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方并举宣讲教育转变村民思想认识,培养社会主义价值现、道德观促脱贫,真抓实干效果明显。他从抓党建入手,组织党支部成员、全体党员、村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学习党的十九大文件精神,学党章,人人争做合格党员。佩戴党徽树形象,高标准严要求,为党增辉。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开展义务植树党日活动,增强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组织新班子成员履职宣誓、升国旗、唱国歌,增强主人翁意识和为民担当精神。走出去学习先进村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和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举措。请进郑州大学段教授宣讲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干群社会主义觉悟。请郑州律师团普及法律知识,使干群学法、懂法,提高法律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公民。先后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原人物做报告,道德模范宣传孝道文化等等。这些讲座、报告在干群中轰动很大,使广大村民享受到了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端正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和为民谋幸福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树立了优良的村风正气,人人遵德守礼,使4000多人的大村打架斗欧、争吵骂街的现象绝迹。村民们和睦团结、邻里守望、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努力进取,锐意创新在村民中蔚然成风。通过思想教育对贫困人口振动很大,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荣耻观,人人以脱贫为荣,以勤劳为荣。贫困群众纷纷表示自强奋进,尽快脱贫致富,不拖在礼村脱贫致富的后腿。扶贫先扶志,志坚心更红。在扶贫攻坚的征途中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启发教育,政策引导,贫困户都内发脱贫动力,人人自强不息,带头不断改善家庭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积极参与集体的公益活动。担当生态护林员、道路养护员、河道管理员、联络员。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付出换来脱贫摘帽。为鼓励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借鉴外地经验,在礼村设立了爱心超市,省委统战部和民建河南省委以及有关部门、企业向爱心超市捐赠物资价值累计达3万元,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了激励脱贫的机制,提振贫困户勤劳致富的精气神。

文化引领凝聚精气神
扶贫要扶智,扶智抓教育。农村振兴,教育先行。农村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富,因此,扶贫应治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原本的文化教育设施就相对落后。在礼村小学的教学楼陈旧,学校没有操场,体育设施短缺,严重制约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驻村第一书记了解到这些情况就积极协调上级政府筹集资金10余万元,解决在礼村小学教室破损、粉刷及门窗更换。协调民革河南省委赴在礼村小学开展捐赠爱心图书活动。捐赠图书和爱心书包价值8万余元。又协调筹资为学校修建操场,添加配套体育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在礼小学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学生的的学习环境。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走了良好的条件。为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在礼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配套了一流的图书室、书画窒、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技能培训室等厅室。还开办了村风家训展馆,社区影视文化中心,在全村配备了3套体育健身器材,为群众文体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社区还有配套优良的卫生室,为村民提供卫生保障服务。社区内各种活室定期开展活动,向村民普及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法律知识、致富技能,向群众送去党的关爱与温暖,为扶智脱贫做出了贡献。


整治人居环境美化乡村
农村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村民的身心健康。农村环境卫去脏乱差是一种顽疾,较难治理,因为农民长期养成不讲卫生的恶习。必须从教育开导入手,再加上强制要求才能根治。第一书记同新班子达成共识:决定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专项活动,彻底根治环境卫生脏乱差。首先对村民进行卫生知识教育,普及卫生常识及疾病与卫生的关系,提高村民讲卫生防疾病的意识,自觉抵制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使村民清醒地识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你我他,整治农村环境必须全体村民人人参与,人人动手,打全民战争。随后,提出乡村整治的方案和具体措施。由党员干部带头整治村容村貌,群众积极配合行动。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利民党日活动帮助村民清除路旁杂草杂物,清理排污沟渠的淤堵,达到路面整洁,水道畅通。党员干部带头搞好家庭卫生、个人卫生。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搞家庭卫生。购置垃圾箱13个,购置垃圾箱拖运车2台,投放到各村民小组,移交纳入县清洁公司管理,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并教育村民杜绝焚烧垃圾,污染环境。2018年初,率先在全县组织开展“城乡清洁•我家最美”暨“最美庭院”创建活动,评选表彰6个卫生模范户,全村纳入县城卫生保洁公司管理,高标准栽植绿化树种,组织党员干部对在礼西街、中街及明礼路沿线进行卫生整治,同时对街道两旁的墙体进行粉刷美化,绘制党建、乡村文明等标语。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当卫生保洁员,分管责任路段,天天打扫,定期督查,形成制度。定期检查评比,奖励模范家庭,表彰先进个人,鞭策卫生不力群众。通过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确保脱贫成果的巩固,惠及了全体村民,为农村实施美丽乡村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者/马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