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 陈政 近照

陈政■诗歌意象浅探(1)
(这是1985年我读电大的毕业作业,被九江市电大收录进《九江电大八五届语文类“毕业作业选辑”》一书中。三十多年过去,现在看看,觉得还是有点意思,起码见证了那时的我,是怎样战战兢兢地从诗学开始,去接近学术这座殿堂的。)
一、问题的缘起
从一九七九年初开始,我国诗坛上出现了这样一种风格的作品:
崩塌停止了
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风凰树突然倾倒
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
地球飞速地倒转
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
(舒婷《路遇》)
“凤凰树”为什么会“突然倾倒”?“地球”岂能“飞速倒转”?“黑夜”怎能给人安上“黑色的眼睛”?“江边”怎么可能“高垒着巨人的头颅”?诗中具体形象的搭配,似乎是不合情理的。形象本身也并非描述性的纯客观现实体。
然而细细品味,它们又实在是生活真实的升华,并且不再是单一的具体形象的排列,而是“象”的多层复合;不再是单纯的描述或直抒胸臆,而是主观的幻觉在一瞬间的固定;不再是客观事物本来的形态,而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
的“虚化”和“变形”。
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诗的容量和立体感,还有一层不能用语言直接道出的,在读者心灵中温润流动的审美愉悦感。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