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层次 作者/周凤森
幸福是什么?有人将幸福划成三个深浅不同的维度,即快乐、投入、意义,浅层次的幸福会随着自身修养的提高向深层次幸福转化。具体而言,“快乐”就是享受物质与精神的满足感,这是自爱的初级阶段,“投入”则是将这种幸福与周围分享,即《孟子》所言的由“独乐乐”向“与民共乐”转化,这是幸福的中级阶段,“意义”则是格物穷理、悟彻生命之后的类似宗教性的快乐,即极乐、恒乐、慈悲喜舍博爱之乐。

人类穷理所求不过幸福二字,然对幸福理解却层层有别,犹如“佛用一音讲法,众生随类各解”之义,焉何如此大相径庭?首先要定义幸福的内含。幸福不过三层解读,一是物欲享受,二是精神满足,三是明悟宇宙道理后的淡然寂乐,即超越物欲与精神的恒乐状态,故言,人间真正幸福应当在快乐、快感、快意之上。
幸福绝非短暂易逝之物,应是简单、纯粹、绝对、超然之状。普通之人的幸福包含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希望的期盼等两者结合之势,犹如母亲的幸福,来源于血缘子孙成龙成凤后的精神成就,而非儿女们的物质回报。

当然不同年龄对于幸福也有不同体验,人的幸福往往缘于两端,即少年之无想之福与老年无欲之福。凡夫俗子将幸福建立于物欲之上,“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很幸福的(赫拉克利特)”,贤士君子将幸福建立于精神之上,而圣哲将幸福建立于通达明悟宇宙人生的道理之上。是故,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你用什么态度去看待你所拥有的东西!
当今世人都在追求幸福高标指数,但少有人能给幸福下个准确定义,因为我们生命历程之中,遭迂不幸的痛苦要比享受幸福的体验的更多更多,这就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人要通过修炼内心超越一切福幸与不幸,达到格物究理,真的比登天还难!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微信:www18363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