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小记》(二)作者:【诗人,签约作家】伯华
洪水书记介绍人文情况时说:示范区前身为国营黄河农场,历史内涵积淀丰富,1956年建场,历经军垦、劳改、农垦、政府事业机构转型沿革,是全省上山下乡知青最多的农场。
耿丽霞主席问:当时有多少知青和兵团战士?宏水书记说:有5945名城市知识青年和1134名兵团战士先后进入黄河农场。丽霞主席称赞:知青和兵团战士那个时代真是奉献青春,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青春之歌。苟书记接着说:经历半个世纪,大量的历史遗迹保留了下来,孕育出浓厚的知青文化、兵团文化,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们一路参观,示范区环境优美,近年来,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昔日荒凉的盐减地,现以变成万倾良田。苟书记说:这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区内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万亩稻田,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天鹅、灰鹤、大雁等各种鸟类在这里栖息,觅食。以老旅游南站为界,北边是湿地;南边是稻田,自然风景与田园风光交融,时空交换《黄河如海》与《长河落日圆》珠帘壁合那美景,让你如痴如醉,堪称天下奇观。
苟书记说:这里举办黄河口国际赛车场地越野赛,目前场地内以成功举办了4场次汽车场地越野赛、一场赛马比赛,接待游客10万余人;自行车巡回赛;赛马等,那场面,特别宏伟壮观,同时,也打造了黄河口系列精品赛事,以赛事促发展,逐渐打造成集汽车竞赛、游乐、体验、赛马、温泉、购物于一体的旅游的目的地。推动示范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苟宏水书记动情的说:挖掘农垦历史文化,立足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知识青年和兵团战士在黄河农场戎边垦荒的背景,建设黄河口知青小镇,还原展示当年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青春创业之篇,弘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知青文化、兵团文化。
苟宏水书记说:《规划建设黄河口文化旅游小镇》,是利用独有的地热资源,打造旅游观光、温泉度假、健康赡养于一体的黄河口温泉旅游目的地,推动示范区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加快绿色农业大发展。让示范区更加幸福和谐,宜居宜业。近年来,示范区智力于改善民生,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丽霞主席说:这就是凝聚民心,赢得民众好评,农场职工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的重要保证。苟书记接着说:示范区全面启动职工住房配套工程,棚户区改造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业主全面入住,同时落实了物业、金融、办公、商业设施、交通配套等服务设施,设置了卫生室,实施了道路改造、绿化亮化工程,方便了辖区居民出行、就医,职工生活得到全面提升。丽霞主席说:干的好。苟宏水书记说:目前,示范区引进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4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三大国字号院所聚焦,黄河三角洲共谋发展的新格局,科技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2018年12月示范区被批准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19年3月,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落户示范区,已有19个所27个创业新团队40余人展开工作。苟宏水书记介绍说:示范区坚持生态立区,生态强区,实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科研站生态林场、骨干道路绿化,农田林网绿化和新区绿化工程,提升林木覆盖率,不断保护好、发展好生态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绿色产业,不断提升黄河口水稻原种基地、黄河口水稻创新基地、拓展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示范区等现有产业。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看不到边的养蟹池和养虾池。苟书记书记说:积极探索工厂化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做好牧鱼归陆上海洋项目、通威渔光一体生态园项目、正大集团东营一万吨大虾产业链项目、500吨海水虾智慧养殖项目等,建设“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的创建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农业科技创新转换的样板区”。突出呈现农垦文化,黄河口湿地文化,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独特文化景观和标志型建筑群。
黄河口知青小镇是在黄河农场原三分场旧址上投资兴建,以完成规划面积350亩,计划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知青旧民宿舍、知青记忆食堂、样板戏舞台、黄河知青博物馆、知青纪念墙、画家村、养老养生、温泉度假、房车营地及度假游客服务中心等。用活参与、体验、活动的方式,系统的展示知青在黄河农场的生活、生产、精神信仰的原状态,打造及文化娱乐、特色餐饮、精品民宿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并融合黄河九省区、传统农耕文化与知青有关的自然人文景观,打造东营黄河入海知青文化旅游的首选目的地。现在建设以初见规模。说真的,从宏水书记讲述中和我亲眼所见,示范区人的智慧、示范区人的热情、示范区人的干劲、我都想住下来,参与到这个队伍建设中,参加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品尝那绿油油的野菜、香喷喷的水煎包、喝一口军马场酒,就足以醉上三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