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言道
昔读《论语》,艰涩难入,半时不过,已心不在焉。今复阅之,心清气朗,神凝目注,迳若落花流水,似乎与孔圣对膝倾音。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粗享之,弟子皆尚仕,细爵之,似为吾专训。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盖为从政而言。《论语》之奥,非人间之事皆贯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草木虫鱼之律属,皆含其中矣。
人枉半世光阴,空食一腹粮响。今知,不过一道求已,天道,地道,人道,王道,商道,皆还出一大道欤。
“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之于己远乎?非也,于心,不莫过一“仁”言之大,于身,莫过一“孝”义之小,“仁”生出泛爱,波出大爱,衍出大慈,故外以“义”现之,“义”者“宜”也,不过亦不及,实“中庸”之道也。“孝”者,敬也,在家敬亲,在乡敬临,在朝敬天下,故古王以孝治天下,小孝修身,中孝齐家,大孝治国,广而远之则天下平。
君子固穷,乐道而贱物,小人遇穷,冦山或诌人。孔徒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忧乐各怀己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有一利,名:以退为进,亦有一败,名:得而皆失。故,学而时习之,道自智得,行而常践之,道自履得,习而常思之,道自悟得。
芸芸之中,孰优孰劣,非以貌凭,非以言评,非以物平。德之厚,则文生,信之厚,则朋生,礼之厚,则谊生,尊之厚,则威生。
食不得味,非味之过,听而不闻,非耳之过,视而还见,非目之过,身之五蕴所触,不过一念心耳!若心不在焉,道自远人矣。
道隐何处?《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道出何处,《佛典》曰,性道一如,不出一心。
是故《中庸》开篆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道道,修道之谓教”,性者,佛学也,道者,道学也,教者,儒学也。何谓“天命”,宇宙之本也,何谓“率性”,大道之行也,何谓“修道”,教化天下也。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微信:www18363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