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诚信去了哪里?作者/周凤森
诚乃自然本性,信乃立身之本! 日月星辰循规蹈矩,从未因故而迅迟,草木百植春发秋弊,亦不寻故而蛰伏,鹄燕寒离暖归,何时季中而缺位!诚信就是宇宙本质之体现,而非人类社会所专属。

万余年前人类从大自然中蜕化而来,保留着宇宙原始的朴质、真实、挚爱的品格,人与人之间,真情相待,互信共存,诚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蒙昧之期,元是“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时代,人们共同劳动,尊老携幼,共临风雨,共享福祉。在这个时代,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尔虞我诈”,也不知道什么是“忘恩负义”,诚信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社会共有品格,它非来自文化修养,也非来自道德教化,更非来自法律强制。本人犯了错误,自己画地为牢,等待处理或自我惩罚,他人犯了错误,以牙还牙,族群平等。

自社会私有制产生以来,土地、畜禽、人口金银等以及通过强力组织控制这些财富的权力,都成为“野心家”的政治目标。谁控制了政权,谁就同时拥有了社会财富的管理权,反之,谁拥有了财富的控制权,它也会用这些财富去豢养军队以夺得政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在私有制的社会中渐渐明朗起来。根据社会财富占有的多寡,阶级出现了。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根据政治地位的高低分出若干阶层,如王、公、侯、伯、士,等级制度便出现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国王自然处于政治链的顶端。因此,财富与权力,自从私有制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的追逐对象。权力拥有者或财富占有者都希望用法律政策、社会道德等来维持,既得利益者的统治秩序,而道德的基础就是诚信。
几千年来,权力斗争与财富斗争构成了人类发展中社会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让被统治阶级认同或认可既得利益者的统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统治者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是统治者向民示弱,“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既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公平,原理是“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二是理性教化加奴性教化(宗教、文化、哲学、礼制、艺术等)洗脑,所谓麻痹被统治者的意志,原理是“以德配天,以文化民”,三是武力镇压秩序反抗者(法律、军队、警察、监狱等),通过暴力恐吓达到目的,原理就是等级管理制度。

近几百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财富向极少数人集中,有人说百分之十五的人占了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财富,此者“与民让利”非常困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政权也在财富者们之间以政党民主选举的方式执政,而世界各国的法律几乎无所不纳,法治力量遍行世界,如果世界各国的“教化”跟不上,上层建筑中的各种流弊就会浸渍民间,维持民间和谐的基础即“诚信”空间就在挤压中无奈退出,遁入自然。

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故人之诚信源于自然本真,当本性被习气挤压时,诚信并没有走远而是被习气覆盖,犹如乌云遮日,自然的诚信本真为什么隐身,只是不愿与灵魂扭曲的人们去为伍作伥罢了。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微信: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