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萤火虫在水边沉默
文/谢虹(中国)
你知道的,洧水绕过岩石
群山的眸子注视着远处的村落
它看见了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沿着小路
我会忽略掉小胡颓果的花期
用一整天的时间看绿毛藻摇曳细软的腰肢
这些毫无意义
我见识过火把和一个王朝的拓片
那十万亩掀起的号角是多么迅猛啊
隆中的青石路是最险要的书页
棋盘、草船、剑矢
被布衣青衫的羽毛扇轻轻一掀
都是追命的号角
我必须忘却腰间的配剑手中的弯弓
和泥土、粮草、水麻柳结伴而居
逆水,为每一个无辜者扶起一寸寸的光亮

温经天诗评:
于自然深处发现的微观奥秘体验仍不及追忆中世三国诸英雄的豪情快意,当置身于古隆中深处的每一个臆想在诗意的经营下摇曳闪亮,作者深知结庐在人境,分身虽乏术,也要逆中行。有古老故事的地域充满灵性,新诗正适宜追溯古梦,引读者入其自然加历史的存在之境,仿佛平凡又无名的虚无之境。
我们生存所依赖的隐喻永远存在并更新,怀古的风尚不衰正在于最新喻体的挖掘。一旦主体思维介入现实场景过度,现实就以客体化的神秘内质及诱惑表面加以反制,形成基于更高维度的神秘主义倾向诗学,正如诗中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的“群山的眸子”,亦如你忽略掉他者的“花期”,势必他者也忽略过滤了你的行旅。只有群山洞悉存在过的一切,只有萤火知晓追念的和被追念的灵魂。
人的寿命局限,决然看不到历史的终点和起点,人就以自身的断点返看历史的某个断点,这是实证主义精神的诉求。而绝对的实证勘察并不真实,在本体与客体之间,恰当的视觉距离安置及物性与虚构性于诗的两端,塑造着拟真。实证考验着诗的灵气,诗落实了实证的体验。而“完美”是一种罪行,“若缺”则体现出诗对历史的疗愈以及心灵对更大认知的妙用。
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这是作者关切的落点。同问并回味。

【诗人简介】谢虹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方向》杂志主编,郭小川文学院签约诗人,保定市徐水区作家协会主席。 出版诗集《温暖的尘埃》, 诗歌入选《2015中国年度诗歌》《当代精美短诗百首赏析》多种选本。 偶有获奖。作品见于《诗探索》《中国诗歌》《诗歌月刊》《诗选刊》《作家导刊》等多家刊物。
【诗评人简介】温经天,1978年生于河北承德,诗歌及文学评论散见《青年文学》《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歌》《特区文学》《滇池》等。著有诗集《致不朽之风赞美诗》《旷世书》。曾获首届金迪诗歌奖、首届热河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