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中的歌声
作者:郑志斌
采风结束了,来时的雨还没停,似是在等待着什么。耳边不知道为什么还回响着文友嘉丽的那首歌,脑海里想起的却是罗会长朗诵的诗歌,也许这都是时间的过客,但在我的记忆里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7月14日,南海灯湖笔会组织我们去罗定采风,天空的雨滴把我的思绪牵引着,引上去往目的地的车上。我倚靠在近窗的座位,看着车厢里兴致很高的文友,他们的谈吐间对于我来说都是一幅水墨画,朴实、文艺、亲切。
“春天终于悄悄地来了/我就像一位多情朗等待着心爱的少女出现一样/迫不急待的盼望湖底的荷花根茎快点从水中钻出来/让渌油油的荷叶打扮湖面/慢慢的/贴在湖面的荷叶也开始茁壮生长/它像千万把绿色的小雨伞陪随着涟漪的湖水在湖面上舒展招扬/让人对生命产生无限遐思……”
斜风把雨滴拍打到玻璃上,不知是哪位文友起的头,即兴创作的诗歌就这么在车厢里飘了又荡,传到耳朵里特别舒服。也许只是个别学派的独奏,其后文友们争相上“台”,没有音乐伴奏,没有舞台背景,在那地方也不是那么宽敞的“舞台”演绎起百家争鸣来。
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听着一首首神往的诗歌,原本有点困意的我,一下子精神了,灵魂仿佛游走于升华的阶梯,流连于文友的诗歌里,其中趣味像品茶,品味出的味叫做‘茗’,铭于心。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附城高速出口处的丰溪农庄,雨仍然在下,服务员贴心地撑起大雨伞,将我们送进去吃饭。
早就有所耳闻,丰溪农庄的茶水是甘洌的,到午餐时上的茶水很不错,比预期倒是还好了许多,直击胃部的菜肴以及文友间那种微妙的氛围,真的让我胃口大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至此便满足了,志趣相投者,食是味也。
按着安排,接下来的参观很是有意义,完美的一条线路,张屋村、罗定学宫、蔡廷锴将军故居、开元寺等景点。雨润大地,每个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美的。故居等美的是故事和历史,眼里看到的都是崭新的,好品此间味者大可身临其境;古建筑展现的是灵性以及思想,手是不敢去触及的,他的主人可脾气火爆着,寺庙的塔是真的没想过一笔带过,其中滋味哪里能只言片语撰写于纸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罗会长或者被采风途中雨润荷池有感,引用诗句朗朗上口恰到好处,把万千思绪归于一处,高尚的不只是精神还有情怀。有人说情怀是模糊的,不应用高尚来形容,但文人的情怀又怎么不及高尚二字,想到某人能领取‘国家精神建设奖’,何有可不为可不及乎?世间的事若是都像雨润荷叶后的水滴就好了,如此透彻得晶莹。
返程我还有点不舍,很自然的回了回头,到车上同行的文友无一例外,还是续着来时的节目,大有开播“百家讲坛”的氛围。文友嘉丽献上了一首歌《歌唱祖国》,大好河山在歌声中越发精致。
雨润大地,顷刻间,我感觉窗外的世界很净,风把雨再次拍打等待的歌声很久都没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