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道

下午3时半,赤日炎炎。
在光山县詹堂村党支部书记詹齐斌的引导下,我们几位文友驱车去参观、考察该村西南方向、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6000亩油茶林基地。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前行,穿越一道道的沟沟壑壑,攀过大大小小的山包,我们终于登上了这片山脉的最高处,顿觉豁然开朗。詹书记说,这儿是观景台。
下了车,大家举目四望,满眼葱绿苍翠,展现在眼前的恰似一幅笔法硬朗的水墨画。起伏的山峦和墨绿的丛林勾勒出了一层层、一道道极富韵律的粗犷曲线,这曲线由近至远,逐渐淡出视线。我们抬头望天,天色湛蓝透明,阳光刺的人睁不开眼睛,那饱含负氧离子的大气层,深深地吸上一口,顿觉心旷神怡;向下俯视,更觉别有一番风景。这地形很像是《林海雪原》中所描写的“草甸子”。因为这片区域就像是一口平缓的、口大底小的锅。从山半麓延至我们脚下,都是层层树林,这期间,分布着太多的沟壑,每个沟壑,都遍布着见缝插针的树木。在骄阳照射下,山间升腾着雾气,裹上了一层岚烟,使人感到虚幻飘渺。在层林下面,山麓与山谷的交界处,比较平缓,也可能是人们开发的缘故,勤劳的山民们开辟出了一方方的稻田,插秧不久的水稻已经返青,那一汪汪的水田,真像小家碧玉,饱含灵气,在蓝天下格外醒目耀眼。这梯田的下方,也就是山坳处,是碧波盈盈的湖面,远看那水就像是绿色的缎锦,几只水鸟欢快的在上空盘旋。我想,倘若人站在这湖边,一定能和日月星辰琴瑟共鸣!山区开发,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当事者匠心独特,做活儿事半功倍!
我正看得出神,想的带劲,猛听“詹书记,这是不是您刚才给我们介绍的油茶树?”一位文友指着眼前那棵枝干蓬勃,叶片碧蓝的小树,兴奋地喊着。
詹书记闻声来到跟前,笑着说:“正是。”我重新定位,忙不迭的细看:这树一米半左右的身高,树冠直径也有七八十公分,枝叶田田,像是一大块刚刚加工过的巨大的翡翠。再次注目,在那密密麻麻长圆形、厚实的树叶子里面,掺坠着青绿色的果子,这果实形状介于大枣和橄榄果之间,清风吹来,摇摇曳曳,仿佛耸身欢迎我们这些看望它们的不速之客!
詹书记见我们看得出神,问的仔细。就向我们介绍,算起他的经济账来。他动情地说:这里以前是荒山,尽是荆棘、野藤、灌木丛,不通道路,人迹罕至,大家都守着荒山过穷日子。“要致富,先修路”、“汽车一响,黄金百两”。我们党员干部带头,一是自己把先前做生意赚的一些钱拿出来,然后发动群众集资,再动员在外头打拼做生意,还比较成功的乡亲,支援家乡,改变贫穷面貌。盘山路、生产路基本修好后,从2013年开始,我们就试种油茶树,之前我们反复去湖南考察过。这里的水土、气候也非常适合这种树种。去年已经小有收获。今年我们预计能收50万斤油茶籽,按照现价,每市斤1.9至2.1元,总价值可达100来万元。倘若深度加工,提取茶油、茶饼和一些药用物质,能达到900余万元的产值,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说到兴奋处,只见他眉宇高扬,拳头紧攥,想必他对村里的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和憧憬。
这是初步尝到甜头的喜悦呵!我瞧着詹书记,盯着他那被紫外线强烈照射的饱经沧桑、黑红色脸膛。他曾戎马边疆,又曾挥汗商场,功成名就之后,没想着歇息,更没有在城市里享清福的念头,而是在知天命的年纪里,毅然回到家乡开辟起了新的战场。
我深知“万事开头难”这个显而易见的哲理。当初那可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毅力啊!因为现在和他儿子说起这事情,孩子还对爹的举动不太理解,那时候,乡亲们会理解吗?会欣欣然吗?筹措巨额资金、修盘山路、购买、学习种油茶树,需要克服太多的困难。尤其是资金,那是最大的拦路虎。这种事,常人往往想都不敢想,更别说做了。然而,这个汉子想了、做了,拼着老命去奋斗了,并且成功了,还一举成名了,他成为全县十大“先进党支部”、先进个人、劳动模范。此时、彼时,不光是詹书记激动,我们这些局外人更感动。我深情地回头看看我们来时走过的路,那路即长又平坦,在骄阳下闪着光泽,那里面隐藏着多少汗水,甚至斑斑血迹啊!我又肃然起敬了!
终于要下山了,大家恋恋不舍!在陶醉般的意觉里,车子似在飞,风儿轻轻从耳际掠过,被夕阳拉长的侧影,投身到路边的茶树上,在一株株枝干间、树叶上跳跃,一棵接着一棵,一片接着一片,不时还依稀看到那隐藏在枝叶之间长圆形青色的果子,这更让我愉悦的心情飘荡着美好。今天的故事可能就是明天的往事,我们今天的生活可能就是明天的文化。我想詹书记没说他是在战天斗地,造山造人,而他确确实实的在改变着2800余口詹堂村人的人生,在造福着他们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回味,值得一辈子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