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梅酒
怀鹰(新加坡)
手中的酒盅
盛的是晚唐的梅酒
浮动着离人点点滴滴的泪
在爬满青苔的草亭子里
一只蜻蜓衔着落日
在氤氲的雾气中加入我们的话题
那一条弯弯的路
也许爬向山顶
孤寂成一朵孤寂的云
也许爬向山脚
奔驰成万马齐鸣的草原
你说呢
清澈的眼睛在湖水里
打捞湖心的珊瑚
心随着蜻蜓忽上忽下
草亭子在旋转

触景生情在现代诗中发挥的作用
文/李悦岭
在任何时候,触景生情,借景抒发感慨,是诗人们乐意借助古典意象用浪漫主义情愫抒发积压在心底的悲欢情愁一种方式。只不过有的人写得浅显,有的人写得深邃,风格不一,感觉不同,技法不一样,就决定了一首诗的深度走向。
从怀鹰先生《梅酒》一诗里,我看到了一个忧郁的影子,拿着酒杯独照自己的灵魂,他似乎从“梅酒”这个被现代物化的意象里看到了什么?对,他是看到了历史、文化通过“梅酒”介质,把自己牢牢地拴在那个诗韵纵横的晚唐,用一颗诗人的心去剖析梅酒中“浮动着离人点点的泪”炼成的精神的诗眼,感悟生命中最令人感伤的部分。同时,也体验着继承下来的莫大的文化孤独,这些文化孤独变成了诗的文字,以不可言说的言说,完成了诗的部分意境。
在爬满青苔的草亭里
一只蜻蜓衔着落日
在氤氲的雾气中加入我们的话语
接下来的讨论极具哲理,也是怀鹰先生善用发掘的眼睛从大写意的生命中提炼出的孤独意境。“那一条弯弯的路”在先生笔下已经升华为一种思想,诗人要用它剖开诗面,让隐藏在情感中孤寂的东西显露出来,即便是“孤寂成一朵孤寂的云”也还有希望,又能看到象征人生意义的“一条弯弯的路”,在诗人的心里产生了一股强大的能量,因为诗人自信,“那一条弯弯的路”会有生命的拐角,以此看到它“爬向山脚/奔驰成万马齐鸣的草原”。
探讨的够透彻吧?诗人是清醒的,“清澈的眼睛在湖水里/打捞湖心的珊瑚”。这一深笔隐喻,可把诗人从文化的湖心捞了出来,随着拟人的蜻蜓,衔着物化的心灵(落日),在现实的草亭子边旋转,让人深信,诗人已经从历史的对接处找回了自己。至此,“梅酒”这个灵魂的感应物也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它“浮动着离人点点滴滴的泪”这一象征,载着诗人完成了一次情感上的飞跃。诗深邃、灵动、富有现代诗探索的魅力。
怀鹰,原名李承璋,福建南安人,新加坡公民,曾做过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书写文学网主编,目前为专业作家。
获国内外25项文学奖项,第一届《城市文学奖》冠军,《宗乡文学奖》小说组及散文组冠军,第一届《新华文学奖》推荐奖,香港中文大学主办青年文艺创作高级组获奖人等。主编过《青年文艺双月刊》《新加坡文艺》《新加坡小小说》《新城小作家》《创新诗刊》《缅甸新文学网诗歌报》等。出版过25部包括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
李悦岭:山东日照人。诗人、学者。主要从事《金瓶梅》作者及文本研究,曾应邀参加2015年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