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色眼识人”到做人
□虚无先生
前些年,国内突然冒出来个光头乐嘉,写了本书名曰《色眼识人》。书中把人的性格用红、蓝、黄、绿四大颜色来归纳、区分,且列述了不同颜色性格的特征。推而广之,也便类及与事业、爱情等人生诸多重要因素的关系等等。
这些年,这样的书,这样的人,可谓司空见惯。因而,笔者一向对这样的书以及这样的人保持冷观。不料,笔者的态度却在一次培训中得到了转变。那个培训班的课程里安排了乐嘉的“色眼识人”课程,出于礼貌,也不能不听。同时,由于是互动式的讲座,乐氏会突然抓住课堂上的某个人进行交流。这就更不能轻易走神儿,否则,一旦被叫到,云里雾里的状态,贻笑大方倒也罢了,若被认为不尊重他人,就会上升到“涵养”高度。基于此,也便难得认真地听了一次乐氏“演讲”,也便听出了一些未必正确的想法。
大约两年多前,笔者也参加过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培训班,名曰“卡内基领导艺术培训班”。那次,我记住了“微笑”、“赞美”、“分享”这些词汇。后来在工作、生活中偶尔试着用用,倒也渐渐部分地领略了其独特的魅力。当然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困惑。“分享”的理念对我来说不仅认同,而且实施顺畅;“微笑”对我来说就有几分难度;而“赞美”于我,基本上属于“奢侈品”。我欣赏谁,往往是对他的态度好一些,或者于适当时机给他倒杯茶。如果一定要用语言表达,那么最多也就是说一句“不错”而已。如今我若突然“微笑”与“赞美”运用得多起来了,我内心的顾虑也一定会随之多起来:是否有将其当成“工具”、“武器”之嫌?
两年后听“色眼识人”理论(暂称之为“乐氏理论”),其某些观点却恰好使我消除了顾虑,减轻了困惑!
“乐氏理论”认为,人天生的个性叫做“性格”,后天形成的性格特征则叫“个性”。笔者的理解是,它强调的是“性格无好坏,个性有千秋”。也就是说,红、蓝、黄、绿四种性格,本身均有优点、缺点或曰优势、劣势。如“红”的优点多表现为富于活力与创新精神;缺点则表现为思维跳跃、缺乏耐力、有失稳重。“蓝”的优点多表现为缜密严谨、追求完美;缺点则表现为多愁善感、左右摇摆、挑剔犹豫,容易丧失效率。“黄”的优点多表现为刚毅果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缺点则表现为刚愎自用、缺乏民主作风、相融性相对较差;“绿”的优点多表现为亲切随和、相融性强;缺点则表现为“墙头草、两边倒”,“老好人”,不注重原则。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先天的性格既有优点(强势)又有缺点(弱势),而后天修炼的“个性”则正好可以弥补先天“性格”中的某些缺憾。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内,为了大局而不是一己,出于公心而不是出于私心,不断抛弃个人先天“性格”中的缺点(弱势),吸收他人“性格”中的优点(强势),以形成个体后天的“个性”,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品德素质、公众影响力得到提高。就“乐式理论”而言,增加个人主色彩之外的色彩特征,是根据各种需要而作出的积极调整,是丰富个人性格色彩,即使调整失当,亦与品德无关,更不是道德品质的蜕变。
按照“乐式理论”原理,分析笔者性格,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本人,先天性格为“大黄色”加“中红色”;后天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或不同经历的历练逐步形成了“小蓝色”(即部分吸收了蓝色的缜密严谨);近些年又增加了一点“微绿色”(即部分吸收了绿色的谦和)。从曾经的保持自我的“原汁原味”,到不经意间“吸收了蓝色的缜密严谨和绿色的谦和”,是个人成长需要,是提高品质修养的需要,也是工作协调和凝聚团队的需要。
我们单位有个自娱自乐的园地叫《四合院》,专门刊发一些感悟类文章。前段时间我应邀写了篇题为《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强调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优点的反面往往就是缺点,缺点的反面或许也正是优点。这一观点似乎与“乐式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假如早点接受“乐式理论”的某些理念,或许这篇文章能写得更精彩些。 当然,“乐式理论”也好,笔者的浅见也罢,都得承认每个人都是优、缺点的复合体。为了成长、进步。我们都要多看人之长,多看己之短,都要注重取长补短。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每经历一次具体的实践锻炼,每进行一次深刻的感悟与思考,每参加一次学习、培训,并接受一种新鲜的理念或方法,都是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遇,积极反思,要善于将他人的“理论”、理念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以正确的理论与观点指导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磨合、调整,不断增强其“真理”色彩,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词耳熟能详、倍感亲切,令人肃然起敬。但我们同时可以想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当初中国只出一个毛泽东,那么当今中国又将如何?笔者想说的是,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无论是一个大团队还是一个小集体,都是既需要优秀的领导和骨干,也需要普通人的参与,都不能是单色调的,都需要具有不同性格色彩的人形成凝聚力。 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人的成长与发挥,都将可能影响整个群体的品质。
世上没有完人,但一群人合起来就可以起到一个完人的作用。况且,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并且必须通过努力学习、修炼,逐步成长、日臻完善,逐步塑造出更加完美的自己。每个个体都更加完美了,则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必将得到全面提升,必将能够确保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与目标。套用“乐式理论”的理念就是:每个人都要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的性格色彩,力求逐步具备“红”的“富于活力与创新精神”,“蓝”的“缜密严谨、追求完美”,“黄”的“刚毅果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绿”的“亲切随和、相融性强”,并且同时摒弃各色彩性格中的不利因素。如果有了由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群组成的团队,那么齐心协力地干一番事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了。(此文为作者多年前旧作)

虚无先生,又名愚叟、真言。笔耕数十年,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剧作等作品多种。著有《激情飞歌》《梦里的故乡》《活着 想着 写着》《远去的风景》《为了纪念的记忆》《迂生愚论》《古风-打油诗300首》等9部。近年以诗歌创作为主,诗风通俗、细腻、走心,出版情感诗集《我和另一个我》。
诗观:好诗歌在心底,好诗人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