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无先生
一位长者与高智商、高学历、高品位的“忘年交”小友闲聊,小友倾诉了一个困惑自己已久的问题:周围的人总不能令他满意。长者问其原因,他也说不出子丑寅卯。
怀着狐疑和好奇,长者去了由小友执掌的单位。在长者的建议下,小友叫来自己平时最不满意的五个人,与他们商量某项工作,请长者旁听。
嗣后,长者问小友:你对这他们哪些方面不满意?小友分别一一道来。长者又问:他们在你这里担任什么工作?小友复一一告之。长者说:你从他们每个人身上找一个优点,然后用其所长重新安排他们的工作一试。
几天后,小友致电长者表示感谢:按您的指点,我分别找到了他们的突出优点,用其所长、优化组合,重新调整了工作岗位,现在感觉他们个个是人才,我很满意!
这个案例可能属于人事管理的范畴。笔者在此提及,不是想探讨人事管理问题,而是由此想到了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的问题。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他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笔者认为,学会寻找他人的优点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人都有优点与缺(弱)点。彼此共事或相交日久,这些优、缺(弱)点就会逐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现实生活中,人的优点虽然容易被人接受,但同时也容易被人忽略;人的缺(弱)点则因通常不容易被人接受之故,也往往最容易被人抓住不放。
下面一些话语我们平日里可能已经耳熟能详:“他凭什么当领导?除了‘拍马屁’什么也不会!”“他算什么作家?连中文都没学过!”“那人胆子可大了,一旦他不学好,肯定没他不敢做的坏事儿!”“那小子胆小如鼠,走路都恐伤蝼蚁命!”“那人一身毛病,除了能吃什么也不会!”“你是说他啊!?油嘴滑舌脸皮厚……”
上述所列举的显然是一些人的缺(弱)点。如果沿着这些线索粗浅地去了解所言对象,那么也许还真是那么回事儿!问题的关键在于,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些人的这些缺(弱)点,或许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
“他凭什么当领导?除了‘拍马屁’什么也不会!”——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的各种能力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各种能力中,协调能力已经显得非常重要。所谓“拍马屁”,正是一种被人曲解了的协调能力——对上协调能力。通过与决策者协调,取得相关支持,实现部门目标,保障部属合法利益,难道不是优点?
“他算什么作家?连中文都没学过!”——一个连中文都没学过的人,通过努力成了作家,难道不值得尊敬?谁规定过作家必须得有中文专业背景?非中文专业背景的作家就不能成为好作家吗?在现代、当代中国,包括鲁迅、莫言等在内的一大批名作家都不是学中文的。学中文的大多成了文学批评家——评论家,这似乎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一个规律。
“那人胆子可大了,一旦他不学好,肯定没他不敢做的坏事儿!”胆子大不是缺点,而是特点。做坏事需要胆量,大刀阔斧地做好事同样需要胆量啊!引导他学好,叫他去做那些需要胆量和魄力的开拓性工作吧!
“那小子胆小如鼠,走路都恐伤蝼蚁命!”这显然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优点——善良、细心、谨慎。把需要小心、谨慎、细致的工作交给此人去做,或许能比其他人完成得更出色。
“那人一身毛病,除了能吃什么也不会!”乍一看还真的以为这人没优点了,然“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能吃至少说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难道不是优点?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有了革命的本钱啊!试想,一个一身优点的人,却整天病病歪歪,又将如何?
“你是说他啊!?油嘴滑舌脸皮厚!” 有知识含量的“油嘴滑舌”就是幽默;目标明确的“脸皮厚”就是大方与执着。如果通过塑造,把其“油嘴滑舌”转变为幽默,然后赋予其“脸皮厚”正能量与正方向,那么此君做营销或者公关应该比较适合。
以上分析是否有道理,一定见仁见智。笔者想说的是,一个人缺点的反面往往就是优点。即使在缺点的反面找不到优点,他的身上也会有其他的优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能够站在高处看他人的优点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体现了一种很强的能力,更彰显了一种很高的品质。这种能力与品质当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只需遵从如下几点,则人人都可以学会寻找他人的优点:一是承认每个人都是优缺点的综合体;二是抱着与人为善的心态看待与评价他人;三是凡事出于公心,一切着眼大局;四是对自身宜严律,对他人勿苛求。
学会寻找他人的优点,不是强调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强调在发现他人缺(弱)点的同时,更要注重发现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因为,在一个群体中,只有合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与长处,适当回避和正确引导其克服缺(弱)点,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与配置,形成以决策者为核心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才具备干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此文为作者旧作)

虚无先生,又名愚叟、真言。笔耕数十年,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剧作等作品多种。著有《激情飞歌》《梦里的故乡》《活着 想着 写着》《远去的风景》《为了纪念的记忆》《迂生愚论》《古风-打油诗300首》等9部。近年以诗歌创作为主,诗风通俗、细腻、走心,出版情感诗集《我和另一个我》。
诗观:好诗歌在心底,好诗人在路上。

摄影师:王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