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
原创小说
文/刘艳英
父亲十六岁那年参加抗日战争,第二年年底,在执行任务中顺便回家探亲。父母生怕两军交战子弹不长眼,孙家的香火就此断送。便急忙托人做媒,让儿子与后山村的姑娘徐青梅结婚。
新娘子十九岁,心地善良,温柔贤惠,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良家女子。虽然有点违心,但父亲记住了她——自己的结发妻子青梅。
她给他温情脉脉,柔情似水。他给她百般呵护,至诚至爱!可是,战争年代,时间,不允许父亲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很快,父亲带着她的心,带着父母的牵挂和嘱托,火速归队。
临行,青梅把他送过云山,手牵手,心贴心,难分难舍......
父亲用眼神告诉她:为了国家安宁、人民的平安,我必须冲锋陷阵去!我是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血性的奉献!鬼子侵略中国来了,血性奉献的时候到了!我要走了。父亲的眼里溢出了泪。两人默默相望,似乎都在祈祷着对方:一定要好好的,好好的活着!
父亲一去就没了消息,新媳妇有了身孕,仍然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公婆和他的家。她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忙着家里家外,大大小小的事情。她想念丈夫,盼望着八路军能早日赶走小鬼子,他好快点回家。
七月,流火的脚步沓然而至!新媳妇生下了双胞胎女儿。他,仍然没有回来。
爷爷孙志坚说:这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姐妹俩的名字也有了:姐姐叫荷花,妹妹叫莲花。
当荷花和莲花刚刚过了百日的一天,村里传来一个坏消息:二鬼子要进村啦!
随着众乡亲的高声呼喊,全村人乱了阵脚!哭的哭,嚎的嚎,鸡飞狗跳,牛马嘶叫。乡亲们推车的,背着娘的,拖着孩子抱着干粮,没命地跑!转移,不是每个人都能转的了。老弱病残,生孩子的,如果家里有男人推着是没问题的。莲花的母亲青梅,带着一大家子人,行动太慢了,没等他们走出家门,二鬼子便从云山后涌过来,直奔自己家来了。
枪声,已在门外响起!爷爷一看走不掉了,便招呼媳妇:快,快把孩子藏进锅灶!说着,他把奶奶藏进石磨底下的空洞里,吩咐,不管发生什么事,千万别出声,别出来。来 爷 爷把儿媳妇藏进风箱洞里。自己便匆匆出了门。这次二鬼子进村,是汉奸领着,就是专门替鬼子办事的叛徒,指引着鬼子专杀八路军的家属。这次的叛徒竟然是对面胡同的俞老大?
爷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着“狼狈为奸”的俞老大,气得七窍生烟,忍无可忍!他指着俞老大的鼻子痛骂:“你不是人!你伤天害理!不得好死…..”
没等爷爷骂完,便中弹倒在血泊中。爷爷倒下了,可他的眼睛没有闭上……
鬼子进了院,疯狂地搜着、砸着,恨不得挖地三尺,斩草除根!当搜到里屋时,鬼子发现了露在风箱洞外的新媳妇的半只脚。鬼子饿狼般扑过来……年轻的母亲青梅含恨而去…...
再说父亲,自从那次离家后,一直和鬼子打游击战。哪顾上回家?不把鬼子赶出中国,他也不安心。
这天,大部队走到牛溪埠住下了。晚上,父亲躺在草席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他心里呀,有说不出的难受!牛溪埠离武备只有二十多里路。他想回家,可他是战士,不能违犯纪律!他牵挂着父母和自己的媳妇。一直以来,他听说鬼子侵略武备附近了。老人家,你们可要好好的。再想想新媳妇,刚过门就“守寡”也不知有孩子了没有?此时的他,悔不该当初?可转念一想,自己要做千古留名的英雄!不能反悔。何不来个“金蝉脱壳”?现在回家看看,明天早上再偷偷跑回来。此时已是后半夜,谁能在意?想到这里,父亲悄悄地溜出帐篷……
月光下,一个黑影疾驰如飞!那是父亲! 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驰骋在通往家乡的小路上。
父亲脚下生风,身边是疾驰的景色!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
当父亲跑到村口,天已蒙蒙亮。村子里,传来汪!汪!汪的软弱无力的狗叫声及隐约的哭声。看来村子一定遭殃了!
老远,迎面走来一个挑着水桶,无精打采的老人。那不是王大爷吗?
父亲见了久别重逢的老乡,他激动又焦虑,急忙跑着迎上去。
王大爷一看,孙长河?顿时,王大爷肩上的扁担滑落了,老泪纵横,嘴唇颤抖:“孩子呀,快回家看看吧,你爹和你媳妇被鬼子杀了。孩子,挺住啊…..”
父亲听到这里,再也没听清王大爷说什么。他如雷轰顶,怒目圆睁!气愤地嗓子都哽咽了,一句话说不出来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家,怎么哭昏在爹和媳妇身上的。当他醒来时,母亲抱着他哭成泪人似的。
再看看媳妇身边,一对几个月大的婴儿躺在母亲身边,“咿呀咿呀”地哭着。像是给爷爷和妈妈“守灵。”
父亲发疯似的掀开媳妇的被子,大喊:“青梅!你回来呀!我是长河…..”
妻子安静的“睡”了。脸上的血迹和尘世间的灰尘已洗得干干净净,身上也换了衣服。他不死心,掀开媳妇的衣服看看伤在哪里?心想如果伤的轻,能不能救活?当看到媳妇身上的刀口已经腐烂,臃肿的不堪入目时,他只觉得头“嗡嗡”的,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牙咬得“咯吱咯吱”响!他恨不得抓住俞老大,砸他一个脑浆崩裂!他更恨日本人和二鬼子,恨得要死。小鬼子,你娘的,我打不死你们,国难宁,民难安!父亲一手抱着一个女儿,涕泪横流:“孩子,爹对不起你们,记住你娘的仇,记着国恨家仇!”
两个婴儿好像答应了父亲,“哇呀哇呀”地哭得好揪心!滚烫的泪水漫过了父亲的臂膀……
安葬了老父亲和媳妇,父亲遥遥跟上了行军队伍。这个坚强的小兵,他的眼里是含泪的,因为父亲死了,媳妇死了,死在二鬼子的魔爪下,汉奸的刀下!
父亲带着国仇家恨冲向了战场,杀向敌人的“心脏”!刺刀在父亲的手里随风挥舞,敌人的脑袋,被父亲砍瓜切菜般骨碌一地。顿时,脑浆迸裂,黑血喷涌……
那场战斗中,父亲杀红了眼,一直杀得天昏地暗腿发抖。父亲的汗流干了,血淌了一地,满身的刀口渗出了鲜红的血,在拼命厮杀的过程中,汨汨有声的流淌着、流淌着……
战友们轮流背着他,谁也舍不得丢下他,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
父亲终于被送到了后方医院。
昏迷了五天五夜,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敌人打退了吗?”
在场的伤员战士和医护人员无不感动得流泪。
医生问父亲:“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
父亲摇头。
医生又问:“你多大了?那年当兵的?”
父亲还是摇头。
父亲失忆了,但他还记得受伤的战士,还记得可恨的小鬼子。
父亲的连队里,他是唯一住在后方医院里的重伤员,所以,没人认识他是谁,没人知道他的家在哪。
几个月后,父亲恢复了身体,瘸了一条腿,记忆依然没恢复!不久,他又随着大部队去了前线,在后勤助战。
再说老家的奶奶,那天突然得到一个噩耗:儿子孙长河牺牲了!?
她搂着两孙女哭作一团,精神支柱倒了,天塌了!她们哭得死去活来!
老奶奶拖着沉重的身子去磨面,在碾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她已经麻木了,可她不能倒下,不能!
一连几个月,奶奶吃不好,睡不安。她瘦了,在思念儿子的日子里,日复一日的瘦了,渐渐,头发也花白了。
奶奶在小清河旁为儿子立了碑,说是碑,其实就是用石头让人刻上他的名字,埋在空坟旁,以慰儿子在天之灵。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奶奶偷偷跑到儿子坟前,嚎啕大哭,尽情地发泄着她心中的那份沉重!
岁月流金,转眼十几年过去了。
不历尽风雨怎能见彩虹!
艰辛的生活历练了莲花和荷花,成长为一对白白净净,出泥而不染的大姑娘!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接着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那次残酷的恶战中,他是连队里唯一的幸存者!
多年后,有一次父亲与战士外出。经过一条小河时,只见河水晶莹剔透,河中鱼儿畅游。荷花盛开,莲花飘香!粉红的荷花,亭亭玉立,犹如纤纤少女的身姿!碧绿的叶子,就像女儿的褶裙,伴随微风瑟瑟舞动!
哇呀!好一条美丽的莲花河!父亲兴奋地大声喊起来:莲花河!莲花河——
就那么一刹那,父亲突然想起来了:自己的女儿叫荷花,还有莲花!对呀,武备是我的家!哪里有我的荷花和莲花,还有我的母亲,我要回家!
父亲恢复了记忆,上级派专人护送老兵回家。
一路风尘仆仆,日夜兼程,终于在这天上午赶到云山下。
“穿过云山,前面就是武备了,你到家了,我们就此拜别吧。”两个军人说 。
父亲目送两位军人走后,便一瘸一拐地往家奔!他那急匆匆的样子,有当年打鬼子时那股子使不完的劲!
一路,父亲惊动了不少人。老兵孙长河“死而复生”的消息,在村里立刻炸开了锅!
父亲被簇拥着,慰问着。老兵是爱国英雄!用现在话说,成了新闻人物、当今的“焦点访谈!”
奶奶在家里,听到外面沸沸扬扬的喧嚣声?便颠着小脚,碎步跑出来......
当她打开门那一刻,表情瞬间冻结!心想:我这是做梦?还是看花了眼?她使劲地揉着老花眼,眨巴了好几秒。当再次与儿子四目相对时,她的心“咯噔”一下子跳起来!
她的嘴唇哆嗦着:“孩子,你,你可回家了!”
母亲那双满是老茧的手,紧紧地抓着儿子的手,颤抖着。她痴痴地看着儿子,眼里淌出了激动和酸楚的泪水;她那满头的白发和一脸的皱纹,见证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沧海桑田 ……
父亲的眼湿了,他慢慢地跪下来,深情地叩拜亲娘……
突然,听见一个姑娘喊爹的声音?父亲抬头,环顾四周,没人应?便猜到,跑来的她,肯定是自己的女儿!究竟是莲花还是荷花?他早已认不出来了。
父亲起身,兴奋地跑起来!说是跑,其实是一瘸一拐的快走而已。看得出,父亲的兴奋与激动!
父女俩跑着跑着就拥在一起了。
父亲悲喜交加!他的胡子在颤抖,嘴巴在哆嗦:“孩子,你.....是荷花吗?”
莲花脸上的泪水早已爬满脸颊,她苦着笑了:“爹,我是莲花啊……”

刘艳英,网名,月光下的凤尾竹。省作协会员,青岛市作协会员。莱西作协理事。都市头条主编,执业中药师,高级营养讲师,中医手诊面诊。作品见山东省《农村大众》山东省《时代文学》《青岛文学》《大西北诗人》《莱西文学》《知音》等以及各大网站,公众号。2014年出版发行28万字长篇小说《云山记事》曾在北京,省,市征文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八次。爱好文学,学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