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今天早课讲了八大会穴中的太溪穴和阳陵泉穴,筋会太溪,脉会阳陵。 心中对这俩穴位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了感恩老师!!

今天养生早课,老师一边教, 大家在下面一边做。 手的力度向前,叫泄,这样之间就不会胀痛。有点涨、有点麻。 穴位得气,点的效果会比较好。 点完七下,握拳,感觉手掌活动比较灵活,舒服。 尤其是要点一点右手,左手劳动,锻炼右手,右手经常用鼠标,活动不利,手指胀。 长期一个姿势,容易痉挛。 五个指缝指根之处——阳池穴,从这里开始推出去。 骨缝之间推出去,舒经活络,使手掌经络活动开来,打通气道。 手指就会粗胀,笨拙,就是掌部血遇寒则凝,累了。

老师养生课程笔记: 实际操练,可以交给老人,自己也可以随时做:
1,弹钢琴的手法,弹桌面。
2,十指交叉,互击指缝。
3,十字交叉,左手按右手,手指点击掌部指骨的位置,就是昨天说的落枕穴等手背穴位。 4,十指交叉,中空一个鸡蛋大小位置,两掌相击,鸣掌36下或100下。掌根是肾经的穴位。
4,十指交叉,上下活动腕骨。左手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转动,有旋律感的动。
5,左手按右手大鱼际,一直推到指尖,36下。然后换手。
6,左右手大拇指绕着转圈儿,先顺时针36下,再逆时针36下。大拇指之间不能出现碰撞。这是活动大脑,是为了调动肾经的神明。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效果很好。
7,松开手,做握拳动作,握-松-握-松,36下。
8,两手交叉,从指根捏到指尖。要有力度,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最后掐,指甲两侧。 10,倒着来。从指尖到指根,也是为了调整血压。
11,揉捏,每一个指尖。用力。
12,伸开双手,左手为掌,右手为拳。拳掌相击,击打劳宫穴。然后换手。根据自己的节律,由慢到快。 左手为阳,右手为阴。所以先开左手。左手包容右手。然后阴阳互换。右手为掌。
13,鼓掌。调动全身的心气。 左手为阳右手为阴, 左手为善右手为恶,左手要包容右手,所以先击左手。然后阴阳互换, 一阴一阳之谓道,嘴里哼着,四个来回。
完毕,我们做好了,给我们自己给家人们多多鼓掌! 感恩海天老师!大家做起来吧!!

今天养生早课:肝经病变 女人一定要养肝,肝藏血,使妈妈们白里透红,面若桃花。肝气不调,会出现很多病变。气会膻中,两乳之间,气滞血瘀,就会出现增生,纤维瘤……还会引起腋下淋巴一块疼,长时间这种状态,会出现淋巴癌,扩散会非常快。调和心气,用经典滋润心灵。遇到问题时要学会三思,不要着急,退一步海阔天空。
老师早课笔记:
肝经病变 胀气,腹胀腹痛,从肚脐眼周围艾灸,肚子是脾胃,先天之母。月子里要给孩子艾灸。 给孩子艾灸肚子增加孩子免疫能力. 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都抵抗能力,然后来增加他的脾胃能力,那么孩子以后来皮皮也比较好。 女人一定要做好坤道,不要自以为是,要做到柔和,对自己的身体和儿女都是好的,一花一世界。 肝火旺盛就给夫君做了刮痧,可以降肝火。 脾胃不好,下焦虚寒的老人不要用龙胆泻肝丸。 小孩慢性咽炎可能源于母亲孕期肝气不梳,或者妈妈太强势,让孩子肝气不顺。所以妈妈一定要在家行坤道。柔软如水,滋养好家里的每一个人。 新生儿月子里,要注意, 1静养。2,休息安全。不要坠落。 避免受到惊吓引肝风内动,导致37风或46风。 症状:夜卧不安,腹胀。
2016-11-27脾胃虚,眉毛少,稀疏。所以头发也少。脾主肉,主运化,主统血。脾胃相当于宰相脾主运化,升清,统血,服务于心脏,脾为谏事之官?涵盖四个藏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服务于心脏。心脏统考全局。邹忌讽齐王纳谏,提醒君主接纳建议。积极和下面沟通。实时了解民情,脾脏上承下?知周出焉。做善事遭到别人白眼和打击,就是莲花种在淤泥中,让它滋养我们。善缘恶缘都是缘。儿女也是如此,用自己的真诚心来做。观世音慈悲为怀,上多和明师沟通,下多和家人沟通,劲往一块使。一辈子跟随,有时候难免懈怠,要化解掉,身体疾病就是妖魔鬼怪,多一分关爱和慈悲!自尊自爱,为自己有个健康阳光的心态!向前辈们学习。一个女人旺三代,要坚持早起,挑战自己,谏事之官,是让自己的心通。上下都要沟通,心正,一切正。读经冬天七八点钟,老师还要坐车回家。把手给老师,并肩而行。承传经典的路上快乐前行!真学实干,行福事,积福德。冬天早上喝一杯生姜水,提升身体的阳气。脾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五谷入胃,化为五味,不识五味不察五气……藏肝血,皮肤白里透红,脾胃偏虚,肤色发黄。协调五脏六腑,喝姜水,早起寒气凝重,要排寒,开心顺气,调节手三阴手三阳,把阳气调动起来。焕发勃勃生机,让脾胃运动起来。焦躁,陈皮。干姜煮水,就有食欲。
2016-11-28今天早课笔记:
脾主运化:要想提高身体能力,先从养脾胃开始。 一年四季养脾胃。 吃什么拉什么,这就是脾胃失调,也是脾湿现象。 脾主运化,胃是搅拌机,把食物打成食糜,品五味,细嚼慢咽。 运,运输,疏布,膀胱有气化功能。 新鲜空气洗肺尘,纯天然的东西,生发五气,长五味。 吃的太精细,出现三高,儿童肥胖。 脾失健运,真正健康是骨正筋柔。 瘦是瘦,身上都是腱子肉。 脾胃功能强,转化精微,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2016-11-30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统血。 脾能养五藏,五味是脾升清形成的。 肝胆协同胃送到脾,化生五味,供给心肺。 互相协调,藏于心肺,使五色修明。 女人靠精血所成,精血所养。 女人三十豆腐渣,读经的女人不会变成黄脸婆。妈妈们要坚持早起读经。 五气入味,藏于肠胃,味有所藏,生成五气。升清浊降如旋钮一般。 脾主升清,胃主浊降,这样人才有精气神,三宝俱足。 脾气反逆,就会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喘渴,闷闷不乐,思虑重重,下焦沉着,小腹肿胀,四肢沉重,头如裹,潮潮闷闷的感觉,肌肉绷得很紧,就是脾失健运的症状,就会懒惰。 失控脾胃,使身体能动力弱,动则喘渴,总是不想动,越不想动,身体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升清则五气入鼻,藏于心肺,脾胃功能强,精气十足,孩子过于好动,没有闲的时候,其实是孩子阳气生发,脾胃功能强,大脑供应充足,想得多。 聪明的孩子比较好动,想法比较多,思路比较宽。 脾胃弱,看起来胖乎乎的,不爱动。 。。。
进入冬季,最近感冒患儿增多,捏脊是预防和辅助治疗感冒,提高免疫力的一种好方法。 今日和大家分享:《如何给孩子捏脊》 每天给宝贝捏一捏脊, 非常简单, 让宝宝俯卧于床上, 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我: 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 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食指半屈, 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 大拇指与食指相对, 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 两手交替, 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 一直推到大椎穴, 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 如此算做捏脊一遍。 然后重复动作, 每次7遍, 每捏3下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 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 疗效较慢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尾椎开始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在上, 往肩颈部方向,拇指不可离开背部, 至肩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 捏脊注意事项: 1,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 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还可以按揉孩子的足三里,可以增强脾胃消化功能。 2,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 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 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手法: 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 ②要捏捻,不可拧转。 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禁忌: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 。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祝家人们安然过冬!家家健康平安! 学会捏脊,坚持每天做一遍,可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
2016-12-1
昨天讲脾主升清 ,五谷入胃,胃是仓廪之官,升与降是相对的,升清浊降,统摄五藏六腑,生化气血,是升清。 今天讲脾主生血。 肝藏血,脾统血。统摄、控制之意,脾裹血,温五藏。 脾不统血,就会出现出血的症状,女性月经不正常,崩漏、易出血,包括尿血、便血,都是脾不统血。 脾统血靠脾阳,阳为气,气不足,拉肚子,脾阳偏虚。 任何事物都分阴阳,不是绝对的,是互根的。 脾阳不升,浊阴不降,身体就会紊乱,失去规则。 身体气机遭到破坏。 脾不统血是身体气机紊乱的结果。 过于出血大耗元气,伤了肾经元气很不容易恢复。 阳不摄阴,气力不足,很弱。就如林黛玉一般,弱不禁风。脾阳不统血,生化能力不够,供应不到心肺的表现。 首先用药物综合调理,把出血收摄上来。 现在市场上流行三七粉之类,活血止血的作用。 糖尿病出现的眼底出血是脾不统血。脾脏能动力弱才血糖升高。 脾不转化,气血不能上行,眼睛红肿,有人建议用三七粉,活血止血作用。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经期过长,或者崩漏可以用这个。 有两个穴位,关元,补肾经,收摄元气; 腿上的血海和阴包,如闸门一般。推拿也讲补泄,顺经为补,逆经为泄。 月经不利,经期过长,非常普遍。特别伤身体。 人也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有的时候也会转换,但是要强调该积极一定要积极,该退就一定要退。 知进退存亡,为君子。 否则就会出现呕逆、嗔胀,影响其他藏器。身体整个气机都源于墨守的规则,相互依存,协同作战,团队效应。 我们有我们的指导老师纵览全局,各家相互配合,积极互助,携手共进,积极向上分享,不好的地方包住,慢慢改进,提升自己,也是阴阳互根,互化的过程。 人不可能样样都行,万事皆顺。不能因为小事而感情用事。 孩子在外面受气就抱怨人情恶劣,或者妈妈批评了就离家出走,不认妈 了。 人一定要有根,找到自己的根,才合乎于道。
2016-12-2
昨天讲了脾主统血,今天讲脾主肌肉、脾靠地气所养,谷气所化(成)。 脾胃运化的好,肌肉丰满,筋骨强健。 如果气血不畅,运化失调,则骨萎。 先天不足,后天可补,脾胃之气补先天元阳之气。 骨萎和肌肉萎缩,没有力气,与肾经精气不足,后天不能补足有关。 出现软骨,没有劲,第二个肌肉萎缩,轻者皮松肉懈,皮肤缺乏光泽度,摸起来不光滑。 小孩子皮肤特别光滑细腻,年纪大了,脾肾偏弱,皮松肉懈,满目苍苍。 岁月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 这就是脾胃偏虚,肌肉不够丰满,不够莹润。吃得多,化的少,没有光泽,没有力气,出现懒言,不爱说话,不爱走路。 气血偏虚更要适当运动。久卧伤气,适当锻炼,干些家务活。 人不能享福想得太多,在蜜罐子里,过多享福是消耗自己的福报。 身体是无价的财富。身体不好,即便满腹经纶,也无法服务社会、家庭。 懂得做家事是在修炼身心,给自己积福。 这样想就会觉得干家务是快乐幸福的事情。 早晨起床,打开电脑,同时熬上小米粥,发上面,然后听课做早餐。有读经的人,是幸福的。一天心情都好,五谷入胃,吸收得好,转换气血转换得多。早饭吃不好,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锅碗瓢盆交响曲是生活的画卷,非常美好。
2016-12-3
昨天强调一个词,谦卑。 脾处下,行尊贵之事。 谦卑。让我们身心合一。 学习经典不是为学经典而学经典,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不以物小,不以己卑。 我们是普通的父母,做着普通的事情。 我们平凡而不平庸。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使命,不一定都攀高,能干多大的事就干多大的事。 不至于碌碌无为,甚至自己迷失方向。 一生做一件事知识改变命运。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读书人能读出贵气来。贵气源于经典的熏陶。昨天一位奶奶问,孩子那么小,孩子能听得懂吗?一百多天的孩子,腿被捆住,就用手把它解开。 我们学习不要把四肢和心束缚住。把我们的心放开来。 这样读书才能读出智慧,才能由贫贱变尊贵,知识累积出来的,经典给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个世界的大门。 读经宜家过日子。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一个故事:一个人做生意的,常年在外,回家不是很方便,一出去就好几年。他遇到一位高僧大德,聊天,说他会遇到一件倒霉的事。说看他额头发黑,是不祥之兆。送给他一个字,一字值千金,我才能告诉你。 他觉得出家人很贪婪,但是为了趋吉避凶也是把钱舍出去了。大师给了他:忍。回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妻子出来给他开门,他发现家里有两双鞋,有一个男人的鞋,他就起了杀人之心,但是想到忍字,就放下了刀。点起灯一看是自己已经长大的儿子。他觉得这一千两太值得了。否则会后悔一辈子。 关键时刻要把自己收摄住。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一定要好好读书啊。 我们都能各守其位,都是草芥子,但也能点缀春天。气血供应不上,身体就会萎缩; 肌肉强健,气血供应内藏,其次才到末支,就是四肢。 脾健运,升降有力,手脚有力。 肝主筋,骨健筋柔;脾供应气血,筋才能柔韧。 五星相互依存、脾胃气化功能失调,四肢偏软,甚至出现麻痹。 早起时身体僵硬。 家里热踹被子,手臂偏重,双腿偏困。 喝点开水,姜水,锻炼必待日光,清阳上升,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清阳为天,清阳出上窍,气血是清阳之气,供应大脑,耳聪目明。 神明出焉,清阳发腠理,腠理就是肌肉。 容易伤风感冒,是肾虚,脾虚,人呢显得很瘦弱,脾虚则懒言,所以闷闷不乐,不喜欢锻炼,尤其是老人不想锻炼,他会说我没有劲,我很烦,要多跟人交流,多接触。 老人要有自己的事情,这样比较好。
早课笔记: 2016-12-4
今天讲脾胃病变----脾胃病变与它的功用有关。 先说一下,冬天寒冷,早起三件事大家做了吗?血遇寒则凝,醒来不要急着下床,赖几分钟,然后缓缓下床,不要低头找鞋,鞋子大家放在固定的地方,床上然后清水洗脸,然后再喝一杯温热的水,调动身体气机,减轻血的粘稠度。提醒老人轻步缓行,不要太快,以防中风。----这是课前提醒。 调养孩子的脾胃, 第一是艾灸肚子,神阙; 第二是推拿十指,大拇指养脾胃,食指养肺。 多赞叹。 第三,饮食调理,一日三餐八分饱,晚上早睡,收敛神气养血藏精。 要懂得收藏,就如我们生活中适当示弱一样。 进退自如,身体有张有驰,肝脏有收藏盈余,脾胃才有机会获得补充。这也是养精蓄锐。 清阳出上窍,脾胃不通上七窍不通,容易宣发不利,或者睡前吃得太饱,脾经或肺经不利,会出现打呼噜现象,会子盗母气。胃不和则夜不安。上焦胸闷,下焦不通。所以打呼噜也要从脾经入手去调理。老人可以用保和丸。 第四,我们说脾胃恶湿,湿邪入侵头如裹嗜睡,身体沉重,腰部厚重的感觉,缺乏弹性但不是胖,是臃肿,行动拖拉。 这是脾胃受寒湿的症状。风寒燥暑湿,所以不管春夏秋冬,一定要穿好鞋子。 不然腹胀腹泻就来了。 寒湿一般都从脚底入,腹泻水状奶花状便便。 母乳的妈妈也要留意自己不要受寒邪湿气入侵。 好今天的早课就到这里,学业读黄帝内经素问第九章一遍。明天早上再见!!
养生早课笔记:2016-12-5
昨天讲了打呼噜,咳嗽,恶湿,腹泻,体态臃肿。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不要光脚。 今天继续讲脾虚症状。一,牙龈出血,脾阳偏虚, 叩齿法,叩齿生津,神龙入海。 出血症状,还有就是月事崩漏现象。两个穴位:阴包血海。 三七粉加醋,直接贴在隐白穴,加上艾炙肚子关元穴。 月事过多,还可以用隐白,用三七粉贴隐白,活血,散淤血,止崩漏。用白醋拌了三七粉敷上。气血供应不足,会出现大脑空空。记住这三个穴位,艾灸肚子,关元之穴,起到很好的调养作用。 与血有关,导致出血,叫脾不统血。 舌头僵硬。舌头不舒服,早晨口干舌燥,老人气血不足,口干舌燥,舌本僵,舌根痛,严重脾胃不足。嘴唇不舒服,发木。没味道肿胀。嘴唇主脾,舌为心之苗。 思伤脾。没目标就会胡思乱想。 出现食无味。出现二便不利。 肝气郁结还会导致妇科和男科疾病,人变得弱不禁风。 任何的疾病都由心生,相由心生啊,表面看到的东西,都是内心的反应。所以说我们要反观内视,因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每天都会犯错,每天坚持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 今天养生早课结束,作业:读黄帝内经素问第九章一遍。明天早上再见!!
海天老师早课部分笔记: 2016-12-6
今天讲中气不足导致身体亏虚。 有的老人所有脾虚的症状都有,去看医生就会说他中气不足。 中气不仅在身体中间。 身体有中轴,以脾胃为主,升清浊降、脾升胃降,清阳上升,浊阴下降。 肝主生发,肺主肃降,一升一降,围绕中轴,六位时成,宇宙之间分成六个大气层。 易经讲六爻,代表万事万物运行规律, 身体有六经,围绕中心轴,其大无外,其小无类; 其大无垠,人体里面,中央戊己土,中气寄于脾胃,脾胃厚德,以土为核心,升清浊降,循环往复。 围绕中轴,如倒一杯水,倒到杯子那一时刻水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围绕倒下去那条线变化,呈漩涡状态。 石子投入水中激起涟漪,以它为中心向外扩散开来,晕纹效应在心理上。 上工治未病,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对身体来说,把脾胃之气固摄住,升清浊降有力,其他四维四象都会跟之随之; 否则肝经心经肺经肾经都会发生变化,四肢无力,疲惫不堪,七窍不利,整个人处于严重的低水平状态,要补足中气,可以吃补中益气丸。 调一身肺气、脾气,中指中气,是脾胃之气,尤其是脾气。 一年四季都要养脾胃。 脾胃是戊己土,生化气血。心肌无力、早搏、心悸……生病的能力都没有,就是低烧的状态,这是身体元阳极度亏虚的表现。 能发烧说明我们的精气尚好,发烧不要过于恐慌,对抗疾病的能力还很好,所以才会打得水深火热,战火纷飞。 尤其是孩子,有点烧,几天就会降下去。 孩子老人容易肝阳上亢,孩子是实证,老人是虚象。 睛明穴,可以止打嗝,因为这是胃经的一个穴位。 就在眼睛鼻梁两侧,赶紧去点,气机就会畅通,是胃经的穴位。 胃气不受,寒气凝结,就会出现肚子肿胀,内脏下垂,上面乳腺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肛下垂,女性尤多。 年老时皮松肉懈,皱纹也是脾胃衰虚之象。包括嘴角下垂。 所以,月子里的妈妈,尽量不要去干重活,不要提重物,不然导致子宫下垂,老了很痛苦。 如何养好脾胃?五谷入胃,便秘,气虚,血虚等导致,艾灸补阳气。 冬至就要到了,是艾灸补足阳气的最好时机。大家可以给自己艾灸。 艾灸的时间,大家自己把握,我们是学易之人,要懂得阴阳变通。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感恩大家! 作业:读黄帝内经第十章一遍。我们明天再见!!
老师早课笔记: 2016-12-7
元阳指肾与命门,升清浊降失利导致五脏六腑不和谐,导致身体出现疾病。 身体不舒服,指标很不错 ,这就如一个家庭一样,有些隐患,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但是它是催化剂,不重视就会导致五脏六腑真的有病了,先从皮肤腠理筋骨再到藏,调节身体一定要注意。 一年四季来养脾胃。 老年人会出现虚脱。 肾元脾胃虚弱到一定程度,动则喘渴,整个身体气机都乱套了。 肝过于生发,不收敛,肺气不肃降,下焦严重亏虚。 下肢无力,没有力气,动则喘渴,喘则汗出。 汗为心之液。 除六淫入侵外,还有心火上延,肾水不升,水火不济。有人说自己心态很好,整天乐呵呵,是外在表现, 我们会有意识自我抑制,没有得到真正的内心的调和,有的时候活得很累。 心里很苦,还要强颜欢笑。尤其是在单位里,心神耗散,心神亏虚,元阳外散,身体亏虚。 后背发凉,四肢发凉,下焦发痛,肿胀,脸上生痘痘。 说明下焦虚寒,肾阴严重不足。 有人问手脚四肢偏凉怎么办。 肾阳偏虚,看待疾病时看阴阳是否平衡,荣卫之气是否协调,不能所有的人用同一种方法。 中医讲究阴阳辩证,八纲辨证,一直强调辨证,先要学会诊断,然后根据诊断下结论。 望闻问切四诊法相结合,从各方面判断,看气色,听声音包括说话的语气,问他心理状态,最后切脉,四诊法相当于医院的各种化验,但过程比西医简单很多。 中医通过人与人内心之间的感知,由表象及里。 好的中医不仅仅医术好,而且是很好的心理医生,洞察心理状态。 出现很多皮肤病的时候,有很多心理问题。 药方对小孩子有用,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一定要因人而异。 我给四个月的洋洋宝宝开的药方,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我很少给孩子看病。 孩子去医院会很受罪,小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分两次外敷,两天,湿疹泡就下去了。 我们的药是外敷,慢慢收摄,加入黄柏,清热的。 对于其他宝贝不一定适用,若有寒症,受到惊吓等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个方不能随便去传,随便去问,有个性不能随便加减。 脸上长痘痘阴虚火旺,压力过大。 脸上长痘痘艾灸肚子。 好,今天早课就到这里,感恩大家!作业读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章一遍,明天早上再见!
开心顺气法: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 放在大腿侧边,然后两手慢慢往两边抬起,吸气,手至头顶,停。吸气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然后呼气的时候,两手慢慢往下放,再回到两腿侧边。这是一个开心顺气法。每天坚持 ,七个为一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做7个,14个,或者 21个。。。
海天老师笔记: 2016-12-9
前几节分享了心肝脾三个藏象。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血脉,南方丙丁火; 肝为将军之官,东方甲乙木; 脾主中央戊己土。 今天开始讲肺主西方庚辛金。 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司呼吸。 生命在呼吸之间。 主宣发肃降,呼的气宣出去,吸就是肃降。 吸入精气,排除废气,吐故纳新,新旧气体交换。 早起大声读经,振动五脏六腑,振动肺经,增加身体新陈代谢,吐故纳新。 肺主一身之阳气,功能权衡治理,所以需要读经,读经调和气血,平和身心,把废气宣泄出来; 肃降就是让新的能量注入身体里面,肾经里面,精气充足,身体强健。 气为血之帅,气不足血易滞,气滞血瘀。 包括老年人浊样动脉硬化,冠心病,使血管狭小,要随时清理身体垃圾。 首先学会补气,源动力充足,不会发生堵塞。 就像夏天先清理河床,河道畅通,血量增大就不会出现危机。 血行慢易堆积垃圾,五藏六腑协调作战,各行其道,身体有序进行。 肺主呼吸,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人如果呼吸暂停,生命就到了终点。 要珍惜呼吸之间,珍惜能为人身,能闻佛法。 每个人在世间都有自己的使命,做好自己,从当下每一刻开始。 在元吉育心平台里,是一个高的能量场,一个真正的极乐世界,天堂,家人云集到这里,感恩祖宗的德行福报,让我们有机会进入。 每个平台的家人都是“上士”。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我们要珍惜平台,与圣贤为伍,与经典为伴。 有个朋友都要被孩子气死了。但是让他到平台学习却不来,认为乱七八糟的东西。 正如爱红老师说的:没有苦到极点,痛到最深。 人在悬崖边上,最需要的是青藤。 我们每个妈妈来都是有缘分的。 听虚受老师、爱红老师、元吉老师讲课,我们要珍惜。要紧握幸福的钥匙,打开幸福之门。 经典就是这把钥匙。 读经典就是听老人言,不听老人言是非在眼前。不顺就是不孝。 孝不仅孝父母,还要孝祖宗。家和万事兴。 相信圣贤,相信老师,相信平台,相信自己,相信孩子,读经第一,宜家第一,宜家让家人都生欢喜心。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感恩大家作业:读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章一遍。 明天早上再见!!
2016-12-13
今天分享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要功能是司呼吸。 一呼一吸,吸入清气,排出浊气。 一升一降,吐故纳新。 孩子在母体通过脐带和母亲相连,把精微吸进身体里面,靠胎息法。 大人靠鼻子呼吸,鼻为肺之窍, 腹式呼吸,沉入丹田再循环上来,用肚子的一张一弛进行, 可以调节肚子,排除浊气。孩子在母体里叫胎息法。 孩子最后发育成肺。 五脏六腑发育比较早,肺最后发育成熟,就和妈妈有心灵感应,告诉妈妈我该出生了。 妈妈就和他相应,会出现间歇性镇痛,盆腔开了,把门打开, 孩子出生时憋足了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母子配合默契,所以通过产道挤压,把肺膜里的垃圾清理干净。 孩子出生后哇哇大哭, 第一个告诉他来了, 第二个宣肺的浊气,吸入天地精气。 不哭医生也把他倒过来,拍小屁股把她拍哭。 出生几天后也会哭,宣泄肺热,把很多浊气宣泄掉。 肺主呼吸,吸入清气,排出浊气,一呼一吸,吐故纳新。 胎儿在母体通过脐带呼吸和吸收营养。 胎儿在母体内用的是胎吸法。 分娩时,产道可挤压出肺内的浊气和污物。 腹式呼吸可以调节一些肠胃的不适。 能承传家风、血脉的叫后人。 对于老祖宗来说我们都是后人,承传家风,良好德行的后人。 后继有人,一代代培养新人,让我们的民族后继有人。 母亲怀孕期间非常辛苦。 有的人家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办得很隆重,送高档的礼物,却没想到送给妈妈礼物。 妈妈养育儿女的功德一辈子都没法报偿。 这个恩德给你生命,每个妈妈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都希望龙成龙,凤成凤,带着殷切的期望,是每个父母的期望。 如何承传家风,一个好的妈妈旺三代。 妈妈气血平和,修养德行,天清地宁,生的孩子赛神童。 夫妻关系和谐,琴瑟相和,家庭幸福,家里安宁, 孩子气血平和,身体健康,身心健康。 尤其是经典胎教的孩子,从母体里已经开启了智慧,就特别有灵气。 金生水,肺吸天地精气,滋养肾脏; 五谷精微,送往全身,故曰肺朝百脉; 转化为气,升清浊降。就是营卫之气。 夏日营气外散,卫气偏虚,容易受虚邪贼风。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感恩大家!! 作业:读黄帝内经素问第十一章一遍,明天再见!!
老师课程笔记: 2016-12-20
这个冬天暖,就影响了肺功能,出现流鼻涕、鼻干,鼻塞……等症状。 中医讲望闻问切。 望,望而知之谓之神,通过看到颜色,脸部身形等表象来看; 闻而知之为之,肺经通过声音的传递,胸部胀痛就容易出现。 起点在中府,云门。缺盆胀痛,锁骨的地方。 再发展,也会引起2便不畅。 出现五心烦热的现象。 说明外邪进入心包经,或者心经。 手掌心发热,伴随胸闷,胸口痛,都属于进入了心包经。 五邪入侵有个过程。 这个时候不加治疗,会往深里走,会出现肺气极虚的状态。 二便不利,小便滴滴答答,大便不畅。 再发展出现哮喘,这些以老人多见。 三个实用的小功法 1,十个手机敲打桌面,带着节律,调心。 2,双手相扣,大拇指环绕,先内旋,再外旋,不让拇指相碰,就是活动肾经,避免脑萎缩。 3.走路时,十个脚趾抓地。也通心脉,也可点着脚尖走路。 学会阴阳变通,用在生活中,才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