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喜欢这个季节,繁华渐开绿意渐浓,所有的草木都蹿枝拔节郁郁葱葱起来,所有的生命都跳动着绿色的音符,所有的生命都洋溢着热情的礼赞,波澜壮阔,激情澎湃。

夏天是火辣的,夏天的夜色总是挂着迷人的色彩,凉风习习,花香微微,灯火阑珊,繁星满天,三三两两散步纳凉的人们漫步于永宁湖心岛上,清凌凌的湖水映着天卷残云,映着亭台楼阁,好一幅醉美夜景图!

周末回了趟老家,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吃过晚饭,独自一人沿着乡间的林荫道慢行,耳边布谷鸟喃喃低语,知了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微风动撩动着我的长发,和着麦子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远处广场舞的声音此起彼伏,蛙鸣声、蛐蛐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交响乐,我想起了辛弃疾的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也情不自禁自吟起来,池水映莲影,蛙声描夏韵。垂柳摇曳姿,百花谢芳菲。不应只有恨,仲夏更可人。夕阳西下,月光涂抹了大地,垂柳的倩影画在河面上,月与影共舞,好美的主旋律啊!

夏天是孩子们的时光,我想起了儿时抓知了猴的趣事,儿时的五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些无辜的知了猴成了我们的囊中物。月朗星稀的晚上,约上几个小伙伴林中穿梭,知了猴蠢蠢欲动沿着树干往上爬,我们打着手电筒一棵树一棵树寻找,刚出土的知了猴异常笨拙,不会逃跑,轻而易举就能抓到手,抓来的知了猴装在瓶子里,不一会就盆满钵满。带着胜利的果实乘兴而归,知了猴也是我们农村孩子的美味佳肴,抓回来的知了猴,用水清洗干净盐水浸泡,放在油锅里烹炸,那味道特别香,至今想起来还回味无穷,时光荏苒,光阴飞逝,当年那个抓知了猴的小姑娘今天已步入而立之年,每年夏天她会带着她的孩子抓知了猴,也会给她的孩子讲她 小时候的故事。

凉风拂面,和风习习,麦浪阵阵扑鼻香,忆起当年割麦忙,面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烈日手挥镰,龙口夺食忙抢收,饿了田间啃馒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收麦季节,勤劳质朴的劳动农民又要投身于劳作不易的战场,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在我们农村,小孩子都比较勤快,大人忙地里小孩子会把饭菜送到地里,也会符合着和大人比赛割麦,烈日当空晒的头疼欲裂,饿了扯几根麦穗,捧在手心揉碎吹去麦糠,放进嘴里吃的唇齿留香,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儿时的打麦场,那才叫一个热火朝天,简直就是一场立下军令状的主战场。那时的大麦是按时计算费用的,庄稼人都很抢时,一场打麦需要十几个人,通常都是邻里三四家合伙,有扒麦垛的 、接麦粒的、挑麦秸的,往打麦机里送麦是整个打麦过程最关键的一环,我们家有我的两个哥哥执手,哥哥们手脚麻利,干起活来得心应手,送麦是个技术活,送的太多会呛机,太少会浪费时间,需灵活掌握,我的两个哥哥操做的游刃有余,送麦速度出奇的快,一场麦打下来我家耗时是最短的,惹来邻居羡慕的目光,邻居们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俩小伙长大定有出息,也算一语成谶吧,长大后的哥哥们果然不负众望,辛苦打下自己的一番天地,打完一场麦累的人如霜打的茄子,瘫软在麦秸上,看着一大堆金光闪闪的麦子,瞬间都又精神百倍,记得别人问哥哥我家打了多少麦,哥哥会骄傲的说一百袋,相当于一万斤。艰苦的环境能磨炼人的意志,那时的孩子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是好好学习跳出农门,但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了还非常向往农村生活,向往那“种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难怪说人是个矛盾体。

远处的树荫下孩子们的嬉笑声,大人们的谈笑声不绝于耳,好一副桃园仲夏.我仿佛看到杨万里在低吟,大人摇蒲扇,小儿捉蜻蜓,树上蝉鸣自在鸣。管你听不听,闲聊天下事,自在有轻松 !夏梦初醒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时下又是升学季,莘莘学子鱼跃龙门,劳动人民喜获丰收,太平盛世嘉华年,人民生活比蜜甜!

作者简介:中国梦,原名王新玲,女子一枚,现就职于洛宁县国土资源局,闲暇时喜欢涂鸦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