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的游戏记忆(一)
周阳生
我是五0后,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儿时的游戏玩具以"土而奇"为主,没有"高大上“的科技含量,但儿童却迷恋其中,乐此不疲。弹玻璃球、滚铁环、抽陀螺、跳房间、斗蛋、拍纸牌、斗公鸡等等小游戏,至今仍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快乐记忆。因为就是这些游戏,伴着我们这一代人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代…。
一,弹玻璃球
弹玻球,可是一个竞技游戏。游戏前,除要备足玻璃球外,还需在地上凿七八个大小不等的"球洞",游戏双方有一球进洞后并弹中对方玻球,方可赢得对方一颗球归己。未见洞的球,可任意由对方弹离洞口。其游戏规则既似当今高尔夫,又象冰壶赛。小伙伴们匍匐而玩,神情专注,有灵气的小玩家,能十发九中,每次都能赢到十几枚玻球,这在当时可算不小的"财富",因为在小伙伴之间,一颗球可以换二块水果糖呢,所以拥球多者,在大家眼中还真是偶象级人物。
我儿时玩的玻璃球,有许多是小人书换来的,玻璃球有水晶一色,有七彩纷呈的。每天下午放学后,总喜欢约上几个小伙伴战上几个回合才肯回家。回家后,母亲只要看到我膝盖和手上的泥土,就知道又去打玻璃球了,每逢此时,我总会被母亲一面埋怨,一面催着去洗手。当时,虽挨了责骂,但记忆中的场景还是十分温馨难忘的。
二,滚铁环
滚铁环,在当时还算有科技含量的游戏。首先是铁环和滚杆一般得到铁匠铺定制。铁环直径一般50~60厘米左右,用6厘米左右的钢筋圈焊而成,为增加滚环时的"音乐感",还在大环上套上四五个小环。大环滚动时,小环叮当作响,伴随铁环一路前行。
滚杆的上端装木手柄,下端是N形的回钩,游戏时,可人随环跑,也可竞技看谁让铁环脱钩滚得最远。当时,我所在的文峰小学还专门在学校运动会上增加了各个年级的滚铁环比赛。参赛的同学都戴着红领巾,滚杆上也系着红布旗,比赛开始后,同学们争先恐后,滚滚向前,那红领巾与小红旗又仿佛是红云飘飘、红流逐波,那热闹的比赛场面在那时还真是激动人心。
三,抽陀螺
抽陀螺亦是我儿时最爱,木制的陀螺有大有小,圆锥形,上端刻有一道绳槽,下端呈锥形,有人会嵌铁珠,以增加锥体部分的光滑度和耐磨度。抽陀螺的绳子,有长有短,一般为麻线为上。游戏时,先将抽绳缠到陀螺绳槽上,然后用劲释放陀螺到平坦的地上,陀螺靠惯性旋转后,再用陀鞭抽打陀螺的中部,使其能飞旋不倒,陀螺旋转的时间越长,就说明玩陀螺的水平越高。
儿时玩陀螺只是为了游戏,现在细想,玩陀螺还蕴涵了人生哲理。人生如陀螺,只有不停地努力,才能飞旋于成长的大地,才能飞旋于梦想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