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一场以姜子牙的诙谐故事开头、正本清原介绍姜子牙的生平事迹及其与古吕丶新蔡关系的高端学术交流,在问津阁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县文联连续举办的第十八期公益讲座。

多年前,一部电视连续剧《封神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红遍了大江南北。剧中那个仙风道骨,运筹帷幄、斩妖除魔的姜太公形象也迅速地走进了千家万户、街头巷尾,成为妇孺皆知的法力高强的老神仙。几千年来,人们对这个极具神话色彩的人物众说纷纭。

2019年5月31号晚上,新蔡县文联主席谢石华先生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个通知:
文联公益讲座预告
(2019第9期总第18期)
主题:庆六一讲座
姜子牙一一千古人龙出新蔡
导言: 讲好新蔡故事
先从了解做起
姜子牙是一个被高度神化的历史人物,与古吕国、与新蔡有何关系?我县东湖水库为何要打造姜子牙文化?“姜还是老的辣”、“姜公背姜婆”这些成语、故事是怎么来的?值此六一来临之际,本周六上午有人为你娓娓道来。
另,问津阁即将开办问津学堂暑假班,欢迎家长带着孩子每周六上午前往试听。
本期主讲:谢石华 2019年5月31日


带着多年以来的疑惑和好奇,6月1日上午8点多,笔者走进了水韵天街问津阁的授课现场。闻讯而来的各方人士也陆陆续续的赶来。室外风清气朗,室内高朋满座。经过谢主席多年的研究和取证,跟随投影仪,穿越几千年的风雨,笔者依稀看见那个长发飘飘的老者从遥远的商周时期款款走来。

姜子牙名尚,又名望,字牙(一说字子牙),号熊飞,俗成姜子牙、姜太公。有资料显示,他享年125岁。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子牙年轻时穷困僚倒、很不得志,直到七、八十岁了,才因为到渭水钓鱼见到了周西伯姬昌,使命运发生根本转折。周西伯“与语大悦”,叹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姜子牙又号“太公望”。周西伯把姜尚请到自己的车上,一同坐车回到西歧,并拜他为军师。自此,姜子牙便开始了他兴周灭纣的宏图霸业。

武王在灭掉商朝、天下初定后,把姜太公封于齐国,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姜太公成了齐国始祖。姜太公到任后,首先平定了居于东海之滨的莱夷之犯,然后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办法,大力振兴当地的工商业,使当地的渔业、盐业得到空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吸引了大批外地人主动投奔齐国,使齐国迅速成长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强国。

由此可见,姜太公虽然出道晚,但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辅助了四个君王,成就了三个圣人——文王、武王、周公,故被后世称为“一手托起三圣人”的旷世奇才。战国人托其名而写成的《六韬》、《三略》,记述了他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杰出理论贡献,被誉为“兵家鼻祖”。

综观姜子牙一生,他的过人之处:一是高瞻远瞩,智慧超人,善于把握时机出奇制胜;二是注重加强指挥部建设,优化尖端人才的科学配置,提高决策水平和指挥艺术;三是大胆改革战斗单位的编组和训练方法,提高战斗效能;四是改革土地管理方法,建立井田制,废除以河流、高岗等自然实体为边界的土地开发模式;五是重农活商、农商并举,善于开发地方资源优势,发展市场经济;六是注重以德施政,并首倡“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民本思想;七是功高不居,始终对周朝忠贞不二。鉴于姜子牙的卓越贡献和超凡的军事才能,历代帝王曾对姜子牙进行过四次封圣。

期间,谢主席还风趣幽默的为我们讲解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歇后语的来历。比方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马不停蹄,姜还是老的辣 ,姜公背姜婆的故事。原来呀,姜子牙在70多岁的时候经人撮合,和当地一个68岁的黄花闺女马小姐结了婚。看到姜子牙受到了西伯侯的重用,马小姐一反常态,连续为姜子牙生了13个儿子。姜子牙打趣的对老婆说,你真是马不停蹄呀!马小姐当即回敬姜子牙说,姜,还是老的辣。还因为马小姐长的身材矮小,每次节假日出门看热闹,姜子牙都会背着马小姐。所以便有了姜公背姜婆的民间传说。谢主席风趣的讲解,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恰到好处的活跃了现场的气氛。随后,谢主席还多方取证,排除其他种种传说,证实了姜子牙的故里就在我们祖辈居住的新蔡县姜寨镇,“姜寨春耕”是明代新蔡古八景之一,明代官员《咏新蔡》还留下了“官津日晚人争渡,姜寨春和鸟乱鸣”的美好诗句。解放后由于边界区划调整,姜寨镇才由明末的“今属颍州,半属新蔡”,全部划归临泉县管辖。
同时,谢主席还透露,为了传承历史文化,不久的将来,县委还准备在东湖水库为姜子牙塑像、立传。

整场讲座持续了三个小时,大家都被谢主席的执着和博学感动。讲座结束后,大家又围绕这个话题跟谢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探讨。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紧紧握住谢主席的手说,真是太感谢您了,我在新蔡住了大半辈子,今天才知道姜子牙是我们新蔡人。下次再开讲座的时候,我一定带更多的人来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新蔡历史,讲好新蔡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