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诗网《中国诗歌》论坛专栏编辑名单
总编:周占林、冬箫
副总编:秦华、童天鉴日
编辑:元业、心蝶、秋野珺雪、小雪人、晓翔、清泉、袁辉、秦志良、莫燅珠、秋韵冬缘、林方亮
执行编辑:释圣静
根据总编室的指示精神,现面向网友征集诗歌,古体诗词,诗歌评论等内容稿件,“由各编辑推荐或自由投稿,并经专栏编辑组审核,择优发表”。
中诗网巜中国诗歌》总编室
2019.6.1
当下网络诗诗歌创作突出问题与路径建议
文/涛博哥哥
前几日,中诗论坛版主茂华先生在中国诗歌网发表了一篇文章,我认为很好,这对现在的网络诗歌创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主题、意境、情绪、语言。他首先认为,一首诗要表达的情感,必须是真挚的,要有明确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要旗帜鲜明,能给社会注入活力的正能量;其次,诗要有意境,能直接给人美感,他认为,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意象要小于意境,意象是诗的元素,意境是诗的魂;其三,情绪,他认为情绪是有颜色的,饱满的情绪有着鲜明的色彩,干瘪的情绪则是灰色的;其四,语言,诗的语言应该是经过锤炼的特殊语言,诗歌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即使是抒情诗,也可以有故事,有情节,但诗不是以叙事为根本的,这就需要它有更清新、更简洁、更巧妙的语言,但同时也指出,对那些以简洁为名,故意行文艰涩或者那些断章取义的句子,是非常反对的。他认为一首诗的主题是筋骨,意境是灵魂,情绪是血液,语言是肌肉。他附带说了一下风格,认为风格就是独创性、是个性,他举了一个文坛旧事来说这个问题:刘绍棠写文章不讲求个性,写景时喜欢用“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等这样的成语。有一次沈从文看了刘绍棠的东西对他说,你呢,你在哪里?
茂华是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些,确实是现代诗所缺乏的。我也曾跟很多诗友聊过这方面的话题,许多诗友对自己诗里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自己也搞不清楚,这样的诗,有价值吗?我认为,没有主题的文字,是不能称之为文章或者诗的。因为主题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对题材的加工、提炼而产生的,是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也是作者力图通过文章来说明某个问题或者表明某种态度和看法,因此,任何文章都应该有个明确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大多具有多面性,对同一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事物的发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不是唯一的,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们的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我记得艾青说过:“我们的诗神是驾着三驾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中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样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一首好的诗,诗里诗外都洋溢着一种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才能给人美感。反之,则会给人留下笑柄。我不知在哪一本书上看到过一首打油诗,记忆深刻却毫无美感,现在应该是做为一种反面教材存在我的潜意识里的:“你是地上一枝梅,我是乌鸦漫天飞。乌鸦落在梅枝上,任你再打也不飞。”这首诗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多重的,一是诗人的审美意识差,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泼皮形象;二是象征物选择不当,物与物之间不能构成美的意境。我当时在一所中专学校教书,当我把这首诗读给同事们听,同事们听了哈哈大笑,其中有一个同事还说:“本来我们的心情是美的,但听了这样的诗后,心情就不美了……。”
有了明确的主题,就必须安排好结构,结构是支撑文章的内部构造,是骨架,是对材料的组织安排和谋篇布局。现代诗没有段数、字数、行数的限制,但诗的结构还是要有的。在现代诗的结构安排上,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并列式。主体材料的多项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平等地表现主题,彼此之间没有时空上或逻辑上的必然联系。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就是其代表。一种是递进式。主体材料的多项内容之间具有发展、引申、深入等关系,表现在结构上就是它们在文中的先后次序一般不可以变动,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这种结构。一种是对比式。主体材料之间的多项内容具有相对或相反的性质,它们在文中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先后次序不可变动。我们来看艾青的一首诗,题目是《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一个是那样黑/黑得像紫檀木/一个是那样白/白得像棉絮/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地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诗以强烈的对比和有力的讽刺,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罪恶。
确立好主题、结构后,下一步就应该组织材料和语言。诗的篇幅大都短小,这就对材料的裁剪和语言有了严格的要求。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要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入诗。而这些材料,又都是靠语言来反映,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是不是有味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是否生动活泼,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准确;二是要新奇,三是要有画面感,四是要自然,不要一味地追求语言的修饰;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反复锤炼语言。比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那首《如梦令》,只用了“绿肥红瘦”四个字,就把一幅经过了一夜风雨后、那个叶茂花稀的情景画面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毛泽东主席的《长征》,只用了五十六个字就描绘了一幅万里长征的历史画卷。诗人对语言有天生的依赖性。没有语言,什么构思、立意都表现不了,汉语又是世界上最有节奏感的语言,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而这种语言的美感,在诗词中又表现得极为强烈。但要在诗词中把它表现出来并不容易。这不但要求我们要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以加强语感的练习,而且,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口头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何书面语言也都是从民间的口头语言来的,只是这种语言经过了优胜劣汰和作家的提炼加工。在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口头语言的范围极为广泛,它甚至包括那些粗俗的、低级的“口水语言”,所以,我们在学习选择的过程中,要学会去粗取精,把那些新颖的、干净的、形象的和鲜活的词语入诗。
另外,在现在的网络诗坛上,还出现了两种怪现象,一种是喜欢搞一些意象堆砌,好像不这样不足以显示出学问,搞得大家谁也看不懂;一种又太过于直露,淡得像白开水,缺乏了诗的韵味。其实,这种想法都是两个极端。一方面,万般皆有法度,过犹不及的道理谁都懂。因为诗是写给人看的,所以要绝大多数的人看得懂,诗才有意义;另一方面,诗做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艺术形式。一位诗人说得好,一首真正的好诗,是诗人生命的一个延伸,是人内在的生命律动。如果诗歌只是为了表达人类已经认识的大道理,那么诗歌表现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其它的文学体裁有更好的表现形式。因此我认为,诗要用跳跃性的句子和有张力的语言,构筑出冰山一角,由读者描绘出整座冰山。从接受的美学观点来看,任何文本只是一个启示性结构,读者在阅读中体现出来的“具体化”才是这个作品的价值。
总之,现代诗灵活自如,风格多变,在表现手法上有多种选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直抒胸臆,象征手法等等都可以。诗是抒情言志的艺术,只要在诗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对身边的人、物、景、事有深刻的观察和体会,在写作技法上有一定的掌握,我相信,大家的诗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喜欢。
这篇诗论,发表在《山东诗歌》后,又被《知青》转载。
感谢好兄弟茂华提供资料。

作者简介:邹中海,笔名涛博哥哥,三湘诗韵创始人,凤凰五支社社长,中国阴山作者网驻店作家。出版诗集四部。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编委会成员名单
佛教总顾问:
照圆(智华)老上师
行愿尼师
文化总顾问:
傅天琳女士
法律顾问:
徐延爽律师(女)
文化顾问
任立
大卫
尚书
刘枫
张富英
李成虎
宋彩霞女士
昳岚(张华)女士
金铃子(蒋信琳)女士
梅依然女士
路军锋
白恩杰
文殊
刘志成
王平华女士
石天
大枪
王永纯
名誉总编辑
子磊
高彩梅女士
罗晓红女士
高巧玲女士
原野
总 编辑
释圣静
执行总编:
琚 雪女士
常务副总编:
郭淑萍女士
副 总 编:
沙从兵,梁欢
名誉主编:
德肋撒.李
付海平女士
高秀梅女士
紫箫女士
主 编:
杨琀, 贺秀琴女士
常务副主编:
石头汤女士
副 主 编:
张新锐, 向思治, 李海霞女士
责任编辑:柴义叶女士(一念花开)
僧侣作家释圣静简介
释圣静:字号月印,俗名叶小兵。1971年生,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总编辑。《追梦》杂志主编。已出版诗集《月印无心》《乐道》。曾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评论达人’奖!
曾在上照下圆恩师座下修习礼法;曾礼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同兴寺住持上觉下空为授业恩师;在山西太原崇善寺住持上法下海恩师座下剃度出家。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征稿启事
为了传播佛教文化,为弘法利生建一个形象化,立体化,艺术化的,大家喜闻乐见的道场!现向佛教四众弟子,以及文化艺术界等社会各届,喜欢佛教文化……传播正能量的有识之士征集文学艺术各类稿件,但必须是正面的反映佛教生活的作品,尤其是贴近寺庙生活的有浓郁佛教气息的作品……即日征稿,常年有效!(编辑有改稿权,不愿者请注明) 正面反映佛教的诗歌(包括古诗词)、散文、小说、歌曲、美术等文艺作品,以篇幅短小的为主。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网络平台,由月印无心QQ空间、月印无心直播间,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微博,月印无心微信公众号,以及《妙笔生花文化网一一月印无心佛教文化专栏》,都市头条‘太原头条.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共同组成。 作为《作家报》《长河诗歌》,《天涯诗刊》的编辑巜追梦》杂志主编和大家文学网管理员的圣静师父,有向《作家报》《长河诗歌》巜追梦》杂志等合同作单位组稿和初审稿件,以及向《天涯诗刊》等刊物与网选发刊用文学作品的职责和义务!(无稿费,投稿视作同意使用)。
版权声明:本平台的图片和音频,以及视频等,除了注明作者名称的外,其它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作者文责自负,与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无关!
温馨提示:本平台及释圣静所推荐的所有平台,为佛教文化或者文化公益平台。(本平合作单位有:《作家报》《天涯诗刊》杂志社,《长河诗歌》杂志社,《追梦》杂志,大家文学网,等均无稿费!凡投稿者视为同意本规则!
转载请注明来源: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及作者!报刊杂志(选集)等选用,请联系作者和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编联系QQ邮箱:2649203026@qq.com
微信号:q18100347582
微信新号:q13389616903
QQ:2649203026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6823737399
中国诗歌网主页地址:http://www.zgshige.com/c/2017-08-07/39816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