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路遇奇童
第二天一早,夫子命冉求寻石刻字“孙招”,树于道旁。然后告别老丈全家。一行人众循官道南下,浩浩荡荡往新蔡邑进发。
夫子坐于车前,听见后面弟子们窃窃私语。问其故。
众弟子不敢言。
曾参揖首回道:“禀师尊,方才是弟子与师兄颜回私下议论您昨夜操琴,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琴音中,那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如此严重呢?师弟们不解其故,是以窃窃私语。”
夫子笑道:“子舆真乃天下贤才呀!汝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了。”
接着,夫子向弟子们解释事情的因由:“昨夜月明,为师不能入睡,就起来操琴。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猫发现。猫循着房梁,朝老鼠悄悄接近。然后,选好地点,眯起眼睛,躬着身子,静待时机,好一击而中。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能得逞。正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为师心里,为师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所以曾参说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无比恰切呀!”
弟子们掩口而笑。
夫子又道:“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声音的变化有纹理,便为音乐。是以,在太平治世,它的乐声,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反映此时天下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在动荡的乱世,它的乐声,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反映此时的天下形势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乐声,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因此,声律之道与治国之道是相通的。不可不察矣。”
众弟子称喏。
队伍很快便抵达第一道洪水。渡口顿时一片忙乱。
待牛、车、人众全部渡岸,大半个时辰已然过去。
子贡请教艄公,得知此去新蔡邑还需再渡两道洪水。
夫子沉吟:“洪水,泓水。为师由洪水想起了‘泓水之役’。百多年前,宋楚争霸。宋襄公亲率大军拒楚于泓水北岸。一向仁义尊礼的襄公,不愿听从手下击楚于泅渡的建议,结果招致宋军大败。宋兵死伤、被俘无数。宋俘皆沦为楚国贵族的奴隶。楚人向来善于经营,承诺宋国只要纳币,即可赎买己国俘囚。襄公终,新君即位。但碍于脸面,不便举国家之力赎买宋囚。为解救子弟,宋君就出台政令,鼓励民间买囚。以买回俘囚的数量获取土地或官爵。弟子们议一议,宋国的这项策令是否可取?”
子路心直口快,大声嚷道:“君子理当爱国爱民,即便倾其所有解救俘囚,亦是当然。怎可以此计酬获取官爵呢?”
夫子怫然:“仲由高洁,那你可把宋俘们害苦了。”
众弟子不解。
夫子道:“诸多宋人并不富裕,皆欲借易囚升官发财。汝仲由如此高尚,赎囚不求回报,他人再去讨赏,便自觉境界低下,也就作罢了。哪怕汝家财万贯,但凭一己之力能赎买几多?大部分俘囚只能一辈子在楚国做牛做马了。”
众人恍然大悟。
夫子接着道:“一国一邑,欲成大事,不可单凭一己之能,时刻要想着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正所谓众志成城。”
众弟子悦服。

子路突然勒停牛车,冲着前面叫嚷:“竖子,快快让道!莫让车牛伤到你!”
众人定睛一看,一群蓬首少儿在道旁戏耍,独有一位衣着整洁的孩子端坐在道路中央,用砖石摆了一座城堡。墙垣、敌楼清晰可辨。但见其俯首专心,全不理会子路的叫喊。
夫子下车走到童子面前,问:“何不避车乎?”
答:“自古及今为车避于城,不当城避于车。”
夫子又问“为何不与众儿戏耍?”
答:“戏耍无益,还会撕破衣服。”
夫子大奇,再问道:“汝居何乡何里?姓何名字?”
答:“淮上新蔡,姓蔡名畅,未有字也。”
问:“蔡姓具倚昭侯东迁,独汝家羁留乎?”
答:“昭侯喜富庶贵族,携穷人何益?”
问:“吾欲携汝同游,意下如何?”
答:“家有严父,须当事之;家有慈母,须当敬之;家有明师,须当从之。何暇同游也?”
问:“吾车中有三十二棋子,与汝博弈,意下如何?”
答:“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诸侯好博,有妨政纪;士儒好博,学问废驰;小人好博,输却家计;奴婢好博,必受鞭扑;农夫好博,耕种失时。是故不博也。”
问:“吾与汝平却天下,意下如何?”
答:“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湖、或有王侯、或有奴婢。平却高山,鸟兽无依;填却江湖,鱼鳖无归;除却王侯,民多是非;绝却奴婢,君子使谁?天下荡荡,岂可平乎?”
问:“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何为不足,何为有余,何城无市,何人无字?”
答:“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枯树无枝。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王都无市,小人无字。”
问:“汝知天地之纲纪,阴阳之终始,何为左,何为右,何为表,何为里,何为父,何为母,何为夫,何为妇?风从何来,雨从何至,云从何出,雾从何起?天地相去几千万里?”
答:“九九八十一,是天地之纲纪。八九七十二,是阴阳之终始。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夫,月为妇,东为左,西为右,外为表,内为里。风从苍梧,雨从郊市,云从山出,雾从地起,天地相去千万余里,东西南北皆有寄耳。”
小儿抬起头,反问孔子道:“适来问畅,畅具答之。今欲求教一言,明以教诲,幸请勿弃。”
小儿问:“鹅鸭何以能浮,鸿雁何以能鸣,松柏何以冬青?”
夫子答道:“鹅鸭能浮皆因足方,鸿雁能鸣皆因颈长,松柏冬青,皆因心坚。”
小儿道:“不然。鱼鳖能浮,岂皆足方?虾蟆能鸣,岂因颈长?绿竹冬青,岂因心坚?”
又问:“天上零零有几星?”
夫子笑道:“适来问地,何必谈天?”
问:“地下碌碌有几屋?”
夫子道:“且论眼前之事,何必谈天说地。”
问:“若论眼前之事,请问眉毛有几根?”
夫子笑而不答,顾谓诸弟子曰:“后生可畏。焉能求者之不如今也。”
于是登车,命子路小心地从“城堡”一边绕行过去。
诗曰:
休欺年少聪明子,广有英才智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