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康山城赋
文:山花烂漫
鄂西深山,楚人之源,一座新城,光耀楚天。保康之名,实不虚传。东临襄阳,义结桃园;南望三峡,李白留篇;西面神龙,沧海桑田;北倚武当,其势凛然;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绵延起伏,山城为焉。
山城之古,虽临沮县辖而经年①,实沮阳县置而悠远。齐桓公称霸诸侯,北魏设潼阳二千年,西魏大洪和重阳,北周永清定二年。明弘治十一置保康县,县衙设在潭头湾②。孔孟圣周游列国,屐痕曾印青石关。先民刀耕火种于兹焉,商贾抱布贸丝以往返。秦汉以降,数易郡县,明弘治间,城邑渐全,清朝雍正,后座官山,县名保康,至今未变。
山城之美,城倚山而筑,街临水而建,虽古已有之,却别有洞天。称曰山城,名副其实。山即是城,峰谷小巷大街;城即是山,岗陂建筑层岚。地处荆山西北部。山势连绵逶迤,河水穿城北去。清溪桥上仰视,高楼直通云端;三号楼上俯瞰⑩,长街南北相连。朝阳东升霞映平湖⑪,红日西挂晖官山;改革开放春雷动,群情豪迈若奔流。
山城之奇,倚山设景:高处造园,天际鸟语婉转;低处蓄水,河中鱼舞蹁跹。碧波荡漾,苍松翠柏掩映;五彩缤纷,乔灌花草连天。拾级而上,步步景移物换;登高四望,顿感寥廓天空。萤潭散步,怎不心旷神怡;茗轩品茶,气爽神嫣。清溪河上泛舟行,紫薇园里乐翻天;腊梅林里赏白鹤,牡丹园中闻琴弦。或疾走,或漫步,或太极,或武术,或轻歌,或曼舞,或抚琴,或诵读。喧嚣闹市一净土,风光旖旎好住仙。
山城之夜,奇幻壮阔。暮色降临,华灯初燃;夜色笼罩,火树银花不夜天。一片片,一点点;一簇簇,一团团。车灯穿梭,流出条条灯河;路灯成行,缀成明珠串串。霓虹闪烁,白炽耀眼,如梦如幻,色彩斑斓。灯的世界,上下浑然一体;光的海洋,缤纷交汇其间。流光溢彩夜灿烂,疑似银河落人间。
山城之新,精准扶贫新歌谱,振兴乡村建家园。访穷问计谋良策,固本强基思路换。扶贫战鼓响全县,百千干部下田间。新政频出,春花耀眼。年复一年,扶贫攻坚。旧道长亭熟,家山心相牵。账厚按条询,房危逐间看。惠民重特色,挨户问苦寒。保障无关隘,帮持持桑田。心中藏奥妙,怀里计策先。致富排忧愁,访亲山路远。窜户进厨房,紫果春心换,花开心里甜,结对创辉煌。老柳换新颜,耕耘小康路,幸福满乡间。公路条条通寨院,新房栋栋立山边。凝心聚力抛穷帽,携手共创艳阳天。
山城之秀,深化改革开放,力促四个转型:产业转型,做大做强做精;城乡转型,山城颜值提升;社会转型,投入普惠民生;生态转型,美化净化环境。中心城区,文商俱兴,人口集聚,商业兴盛。购物三大商场,逛街沿途商城。文明城市享誉全国,山花名城名扬内外;现代文明唱新曲,千年历史存惠名。道不完千古风流,阅不尽山城胜景。运正时济,自当扬帆乘风;任重道远,尚需策马前行。三十万英雄人民,讲好山城故事;三千二百山川沃土,绘就区境胜景。同心同德,同筑美丽中国梦;众志成城,共建绮丽新山城。
有诗为证:
自古官山峻,山城筑骨风。
千秋圆一梦,百载数今雄。
古道杯犀月,新桥富路通。
诗词安可止,伟绩在心中。
注:①秦汉时期,县域南部属临沮县辖;西晋置沮阳县;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名永清县。宋开宝元年(968年)废永清县入房陵。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析房县东部潭头坪(宜阳、修文二里)设保康县;取保民安居康乐之意沿用旧名(据清同治丙寅年《保康县志新纂》载:“邑归属房,宋雍熙三年置保康军,邑名始此。”),县治潭头坪(今城关镇),属郧阳府。清因之。
1914年属襄阳道,1932年、1935年分别改属第八、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将南漳县的马良镇、店垭镇、两峪区划给保康管辖。1949年后属襄阳专区、地区,1983年属襄樊市。
②保康县城关镇西街行现在的影剧院处。

作者简介:
冯祖华(山花烂漫),男,62岁,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人,中共党员,1986年参加工作,2013年退休,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保康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湖北天禾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