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在雪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有一个年轻人,白天在佛床上,是受万众景仰的活佛,夜晚却戴上假发,从侧门中溜出,和他心爱的姑娘幽会。天亮之前,再悄悄地返回。直到有一天夜晚,后半夜下了雪,雪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个秘密才被发现。这个年轻人就是写下过“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一百年前,一个年轻人因初恋情人投海而死愤而出家,然而,他耐不住青灯黄卷的寂寞,白菜豆腐的清淡,继而还俗。但他多次反复,时而袈裟披身,锡杖在手,时而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不仅酒肉穿肠,而且出入秦楼楚馆。这个年轻人就是写下过“还君一钵痴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被称为情僧、诗僧、革命僧的苏曼殊。
几十年前,有个女子,编了一部电影《滚滚红尘》,由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主演,荣获台湾金马奖八项大奖,创最高得奖纪录。 这个女子叫三毛,电影《滚滚红尘》是她的最后一部剧作。有人说,《滚滚红尘》是三毛对张爱玲的爱情解读,三毛自己也承认,剧本的灵感和素材来自于张爱玲和蒋碧薇。三毛应该是热爱红尘的,她曾经漫游非洲,还有过跨国婚姻,本身就是个传奇。但是,1991年,三毛却因诉讼和其他原因在寓所卫生间上吊自尽。
说起张爱玲和蒋碧薇,那是红尘中的精灵。众所周知,在正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几乎没什么地位,而她的才情和文笔,却相当特出,足令无数“作家”汗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乃是才女张爱玲与“汉奸”胡兰成的情感纠葛。胡兰成曾在汪伪政府那儿做事,任汪伪宣传部副部长、法制局长、《大楚报》主笔,同时,是张爱玲小说的忠实读者,并从中读懂了作家本人。胡兰成与23岁的张爱玲结合时,属于第二次婚姻。汪伪政府终结后,胡兰成的身份是“汉奸”。据说“避祸”的胡兰成相当拮据,全靠张爱玲接济度日。可是,当张爱玲好不容易到了胡兰成住处时,却发现他跟别的女人在一起。张爱玲深感绝望,拂袖而去。她曾留给胡兰成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在解放后先到香港,后辗转至美国。在美国,她和一个大她20多岁的美国人赖雅相识并同居,1995年9月8日,被发现死于美国洛杉矶自己的寓所。
蒋碧薇则是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初恋情人。这个热情奔放的少女曾和徐悲鸿私奔,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移情别恋,成了国民党要员张道藩的情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蒋张之间的恋情好似一盆燃烧日久的木炭,温度渐渐低了下来。1968年5月,张道藩病逝。之后,蒋碧微把自己的一生,所敬所爱、所作所为、所思所念、良心和灵魂都毫无保留地溶入了近五十万字的长卷。上篇取名为《我与悲鸿》,下篇取名《我与道藩》。1978年2月16日,蒋碧薇在台北去世——少女时勇敢私奔的她,盛年时长袖善舞的她,中年时怅惘于两端感情的她,晚年时一个人凄清的她,和张爱玲一样令人唏嘘不已斯人已逝,尘埃落定,但张爱玲和蒋碧薇演绎的红尘大剧一直为后人所乐道和回味。
回过来还说红尘。所谓红尘,不过是我们赖以栖身的世俗世界,人间烟火。对此,有人觉得姹紫嫣红,温暖如春,留恋忘返;有人认为萧疏落寞,寒冷似冰,绝尘而去。 佛语说,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红尘之中本来就有四季,就像人生本来就有荣辱兴衰、生老病死。红尘中的故事,也是业感缘起,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是,你要明白,当你身居春天时,应坚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常有人说,看破红尘。大千世界,天地六合,谁能看破红尘?红尘不需要看破,更看不破。所谓看破,也许是心底的绝望,可这与红尘有什么关系? 有人一心成仙、成道,不食人间烟火,可终究不还是生活在红尘里? 还有人一心绝尘而去,奔赴天堂。可是,天堂在哪里?谁见过天堂?
写到此,又想起一个人来:梁实秋。梁是大学者,散文家,翻译家。在垂暮之年和台湾明星韩菁青相恋并结婚。梁说,我只是一个凡人,我有的是感情,除了感情以外,我一无所有。我不想成佛,我不想成圣贤,我只想能永久永久和我的小娃(韩菁青)相爱。人在爱中既是成仙、成佛、成圣贤——大方之家尚且如此,我辈又能如何?红尘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也是我们唯一的天堂。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应该是我们在红尘中的不二选择。
红尘中的你,别来无恙?

【作者简介】孙希彬,1968年9月孙希彬,新蔡人,供职于县史志部门,市作协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爱好书法诗词。作品散见于有关网站及省地级文艺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