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新解 18
文/周凤森

乾以生之 坤以藏之
云施雨沛溥天泽
万类生机入太和
布顺乾阳涵物厚
坤藏万象育玄德

乾坤之道,乃阴阳调和之道,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言乾德如天,厚德载物言坤德似地。乾德即刚毅果敢、自强不息之德,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重要品德之一;而坤德则表现为厚德载物、海纳百川之德,也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民族性格的两重性,一动一静,一张一驰,一内一外,正是阴阳在互推冲和中相辅相成演化繁荣,世界万物才生生不息,变幻无穷。
峰头独大景丽天,更有乾坤山外山,吾在川上问逝水,不知何日君复还。当然,若识此山之貌,必在山外大观,我们研读《易经》的同时也必须超越经典,否则就会被其规则所框死,犯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认知错误!老子在《道德经》五十章谆谆告诫:“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此观之“万物”生存的条件,除道生万物之外,亦必须厚德载物即以德蓄藏万物,这里“物“(量子)赋予“万象”以形状,势德(能量)为万物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能量(乾元)与物质(坤元)就如之处于永恒的交换发展变化之中。
若要感悟经典之理,当有天赋悟性助之,道之无形,以悟达之,理之有循,以文彰之。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上文“道”是无极,“一”是太极,“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冲和之气。所以乾阳与坤阴是万物构成的最基本的两种力量!乾随道“自强不息”以生化万物,坤随德“长之育之”以蓄藏万物,乾随势“生而不有”成就万物,坤随物“长而不宰”造形万物。其实“物”与“势”即当代量子力学上的“量子”之物与“能量”之势,在理论上可以分割,但在宇宙空间运动过程中却浑然一体!例如水通过蒸发膨胀可以变成无形的气能来推动火车轮船等滚滚向前,水气亦可以通过能量凝缩而冰封大地、雪飘万里。宇宙一切物质在高速运动时以“能量”的方式存在,反之一切能量在低速运动时又以“物质”的形式凝成。也可以说,能量是高速中移动的物质,物质是低速中凝成的能量,所以煤炭、石油、木材以及日月星辰等一切物质皆是宇宙能量的集合体,反之光、电、波、气等一切能量皆是物质高速运动的存在形式。一切有形的物质儒家《易经》以坤阴来表示,一切无形的能量以乾阳来表示;一切有形的物质佛教以“色”来表示,一切无形的能量以“空”来表示;一切有形的物质道教用“有”来表示,一切无形的宇宙能量以“无”来表示。儒家易经中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佛教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家道德经中的“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其实讲的是一个道理,就是当代量子物理学中“物质与能量”的互变互生的关系问题。
道家《太上清净经》有言:“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万物;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此文所言“清”者就是宇宙能量,而“浊”者就是物质形态,佛教又将远离清明的人间称之谓“五浊恶世”!乾道乃革,坤道乃藏,亦即乾道创生万物,坤道承载万物。易经六十四卦犹如三十二对次阴阳变换,犹如三十二次浪波向前推动。每一对卦的上下起伏中的峰尖与谷底,都会在极点之后本能地反向回归。“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引自《道德经》),乾极为化坤,坤极为化乾,这犹如弹簧在拉长到极点之后就转化为收缩的力量致其回复原状一样。
乾德豪放,坤德忠贞。孔子在《十翼》中对于乾阳赞叹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道在变化之中方能“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坤卦与乾卦相比正好相反,“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卦乃阴性智慧,在于包容与顺从!太极肇始,两仪咸动,混沌开泰,万象丛生。在宇宙气流的运动中,阳之主动力和阴之受动力此两股力量同时发生作用。前段已喻犹如弹簧,不论向外弹射还是向内压缩,阴阳两种力量非常和谐地并存其中。而自然之“道”却偏爱弱势一方,帮助弱者以平衡强者。故《道德经》曰:“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与《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所言之理异曲同工,兵法上“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原理亦与宇宙之道同源一理。而在乾阳和坤阴的对立统一之中,阴阳损益一脉相承亦毫无例外。
坤象征地,具有元始亨通的德行,但须象雌马顺从守正最为吉祥有利。《易经·坤 》曰:“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其大意是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守正,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发展,则会得到利益。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利益。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元亨就是事物之开始亨通的状态。但乾卦之“元亨”代表“无”,坤卦之“元亨”代表“有”。《道德经》三十九章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是此意。

坤卦《大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之德,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在乾坤阴阳之道的运动中,万物之“道”永远追求中庸,不偏向任何一方,这就是自然界本有之公正,所以“元、亨、利、贞”是自然之本性。但《易经》坤卦曰:“元亨,利牝马之贞”。“元亨”与乾卦同,而这里的“牝马”就是雌马,从理论上讲乾阳主动力发动在先,坤阴受动力紧随在后,两者一正一负,一张一驰,一前一后,正好形成“一阴一阳之谓道”。
(本文摘自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传媒草创者三木秉凤微信:www1836307207)
2019.5.29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微信:www1836307207)
